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13:36-43 含义

这一教导在其它福音记载中并没有对应记载。

马太叙述说,在教导完 "撒种"、"田间稗子"、"芥菜种" 和 "面酵" 的比喻之后,耶稣离开众人,进了房子。一进房子他的门徒进前来,请他向他们解释田间稗子比喻的含义。耶稣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开始解释田间稗子的比喻

比喻是对将来的预言。比喻和耶稣的解释似乎都具多维性。比喻的预言描述了一个时代的末了和基督度建立的一个重要时刻。基于犹太人接纳耶稣的方式,这个预言似乎有两种应验的可能性:一个是在门徒的人生期间,几乎立刻、近期的应验;另一个是在较为遥远的应验。承认有两种可能性应验是明白门徒如何聆听和思考田间稗子的比喻和如今对我们之含义的关键。耶稣的预言性解释对两种情况都适用,也符合第二种可能性情况。

我们先从耶稣对每个比喻元素和事件的解释开始,然后来思考近期将来的应验,这个很可能是门徒对这一比喻的理解,最后再来思考较为遥远将来应验的可能性,和它对我们的应用。

在这一比喻中,耶稣把天国之子那恶者之子区分开来。无论它是近期或远期应验,最明显的应用是:我们生活在世期间,谁是义人谁是恶人并一定是显而易见的。但神知道,而且祂会照此审判。所有的事情都会大白于天下。正如保罗在加拉太书所说,"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加拉太书 6:7)。

耶稣在解释稗子的比喻时,首先揭示了比喻中七个代表与天国相关的元素。之后,他解释了比喻中行动和事件的象征性含义。

耶稣所描述的第一个元素是撒种的人。他回答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人子一词指的是弥赛亚 (但以理书 7:13),是耶稣经常用来指自己为弥赛亚的词 (马太福音 9:6;11:19;12:8;16:13;17:22;19:28;20:18;26:45)。当考虑这些指向时,门徒就会明白,耶稣可能是在教导他们,他自己就是撒好种的弥赛亚。

有趣的是,耶稣并没有说自己是比喻中田地的主人,但考虑上下文和耶稣的另一个解释,田主似乎是神,祂是全地的主人 (诗篇 50:12)。

耶稣所描述的第二个元素是田地田地就是世界。这一解释是直接明了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是我们今生居住的时空,以及我们所遇到的环境。在这个比喻中,地上有两类居民,由好种稗子所代表。在世界的末了,神的要在上建立一段时间。

耶稣所描述的第三个元素是好种。比喻中好种最终长成了麦子,是撒种之人希望长出的收成。耶稣解释说,好种象征天国之子天国之子被认为是的,是因为他们成熟,结出了撒种之人期待他们长成的好果子。

我们会在该注释的后面解释谁是这些天国之子

耶稣所描述的第四个元素是稗子。在比喻中,稗子与麦相对立。在他的解释中,好种所代表的和稗子所代表的相对立。好种代表的是天国之子,而稗子代表的是那恶者之子

耶稣在比喻中所描述的第五个元素是仇敌。他解释说,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 ("Diabolos")。Diabolos 与马太在叙述耶稣旷野受试探时所用的词相同。魔鬼是路西弗、堕落的天使长 (以赛亚书 14:12)、神的仇敌。在耶稣讲的这个比喻中,田主说,稗子是 "仇敌" 撒的 (马太福音 13:28)。神的仇敌是撒但 (诗篇 8:2)。

耶稣所描述的第六个元素是收割的时候,它代表世界的末了。这些时刻的 "何时" 更多的是指成熟或准备就绪的问题,而非时钟机械性的倒计时。收割描述了神在世界末了的审判。

我们会在该注释的后面解释耶稣所说世界的末了是什么意思。

比喻中耶稣所描述的第七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元素是收割的人。这些是神的天使。在此天使可能指被造服事神和执行祂旨意的超自然生物。收割的人的任务是在收割的时候聚集收成。

耶稣确定了田间稗子比喻的各种元素之后,便解释了其中的事件。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耶稣总结了他的解释说,那时,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这些话有但以理预言的强烈暗示:

"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 (但以理书 12:2-3)

有趣的是要留意,当天使在审判时收割庄稼的时候,稗子要被薅出来挑出来、带出田地、在火炉里用火焚烧,而好种的收成要被留下。通常在圣经中,义人会被救出,脱离一个受审判的地方,正如洪水例子中的挪亚 (创世记 7:1-4) 或所多玛例子中的罗得一样 (创世记  19:15)。但是,在这个例子中,是恶人被挪除。不义之人被除灭是发生在世界的末了,那时人子要差遣使者,把这些稗子从他国里挑出来

天国之子会留在国度里,恶人将被除灭。这一描述似乎表明,耶稣的国度要么在地上开启的过程中,要么已经降临在地上,正在被炼净中。无论如何,耶稣会打扫房子,要把恶者之子除去,要除去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人。

耶稣所分为两类的稗子,涵盖了从律法主义 (叫人跌倒的绊脚石) 到放荡不羁 (作恶的),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邪恶。

叫人跌倒的绊脚石拦阻或伤害那些行在其上的人。它们象征律法主义的障碍和危险,挡在那些试图走义路之人的前面。虽然绊脚石就在路上,但它们有时很难被注意到或不易被看见。律法主义有正义的外表,却导致毁灭。这类稗子是一种自诩为极度虔诚的类型。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耶稣选择了这个例子,麦子和稗子的区别在很长时间内都不明显;在收割之时,你才能看出稗子不结实,而麦子却能结实。律法主义者往往是外在非常虔诚的人,虽然他们的行为可能会使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看起来像是真正的天国之子,但他们不是种子,而是真正有毒的稗子

耶稣对稗子的第二个描述是那些作恶犯法。这可能也像法利赛人一样,通过操纵规则虐待他人,从而违背律法的精意 (马太福音 23 章)。或许,它也可能是成为自己欲望和激情之奴仆的人,通过异教风俗剥削自己和他人 (彼得前书 4:3)。

看来耶稣要建立度,清除所有叫人跌倒的绊脚石和不法之人。他们不得进入天国,反倒被扔在火炉里天国之子要留在度里,恶者之子将被除灭。

在圣经中,通常代表神的审判,火炉将是审判的地方。不信之人受审的最终之地是湖 (启示录 20:15),那里也是死亡和阴间被扔的地方。貌似审判会有不同的程度,正如耶稣所示,有些恶人的审判比其他人更容易受 (马太福音 10:15)。不相信耶稣的各人将要受审判,也已经受了审判,因为他们不相信耶稣 (约翰福音 3:18;启示录 20:15)。

神的审判之也适用于信徒 (哥林多前书 3:11-15;哥林多后书 5:10;启示录 20:12)。然而,神的审判之要炼净信徒,而非毁灭他们。神会评估信徒-那些属祂之人的行为,即因他们的忠心或缺乏忠心而回报他们。使徒保罗将这一审判描述为 "Bema" 或 "基督台前的审判" (哥林多后书 5:10),并将这一审判与火一起描述。然而,这一审判之适用于行为,而不是个人 (哥林多前书 3:15)。

被除灭的稗子有火的审判等着他们,而那些留在神的人有美的赏赐等着他们。那些留下的是好种,为义人天国之子。他们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他们的光辉象征着他们因在上对王忠心而获得的巨大荣耀。

耶稣对为义人天国之子和为恶人的恶者之子之间审判的解释,与耶和华在犹大最终毁灭被掳巴比伦之前,所显现给先知耶利米的异象有一些相似之处 (耶利米书 24:1-10)。在耶利米的异象中,分别不在麦子和坏稗子之间,而是在坏无花果之间。无花果在一个筐里,坏无花果在另一个筐里 (耶利米书 24:2-4)。无花果将要被带到巴比伦一段时间,在那里他们要兴盛,得以增长对神的爱 (耶利米书 24:5-7)。坏的无花果将要留在犹大,因他们弃绝神而面对最终的毁灭 (耶利米书 24:8-10)。耶利米有关坏无花果的异象发生在他预言之时,在稗子的比喻中,它可以作为耶稣所描述的最终割的一种预演。

现在,我们已经看过了耶稣所说田间稗子比喻中各个元素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他对相应事件的总结,我们就能够思考它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的应验。

耶稣解释中最重要的两个词汇是天国之子世界的末了,且两个词在各应验场景中的意味都略有不同。

近期未来应验

近期未来应验所关乎的是:基督降临期间活着的第一代犹太人,若接受耶稣为弥赛亚,而非拒绝他,将会发生什么。

重要的是要记住,耶稣来是要赐下度 (马太福音 4:23)。当他宣讲 "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 的呼召时 (马太福音 4:17),耶稣的朋友和仇敌都明白他指的是字面意义上来讲,天国真的要开始了。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警告彼拉多说,耶稣为君王式弥赛亚的宣称是对凯撒在地统治的冒犯 (路加福音 23:1-2)。门徒似乎相信天国会突然出现,至少在耶稣升天之前,他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使徒行传 1:6)。

在他的整个事工中,耶稣似乎从未挑战过或纠正过这些假设。他让这些假设维持不变-且在数个场合他都貌似给予了肯定。当耶稣差门徒出去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群那里宣讲天近了时 (马太福音 10:6-7),就告诉他们 "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马太福音 10:23)。在另一个场合中,他告诉众人,"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 [在弥撒亚之前] 应当来的以利亚" (马太福音 11:4)。在他骑驴凯旋进入耶路撒冷时,耶稣指责法利赛人试图压制人群对弥赛亚的欢呼赞美 (路加福音 19:39-40)。耶稣的言语、举动和沉默都表明,如果犹太人接受他为他们的弥赛亚,他就准备立刻开始他的度。

甚至在他升天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犹太人因拒绝耶稣为他们的弥赛亚而悔改,并接受他,貌似依然还有度立刻开启的可能性。这似乎是彼得在所罗门廊下向犹太人所强调的一点。

"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藉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 (使徒行传 3:19-21)

对保罗来讲,第一代犹太人的盲目无知 (导致他们拒绝耶稣) 给外邦人带来了巨大的益处,这一点让他感到惊奇 (罗马书 11:11-12,32)。

这则预言的近期未来应验完全符合门徒对耶稣和他度福音的期待。当他们听到耶稣把田间稗子的比喻讲给他们听时,他们就期待世界末了收割会在他们正常生命周期内发生 (如果他们不在 "革命" 中首先被杀的话)。

他们可能将耶稣所说世界的末了一词理解为 "当下罗马统治时代的末了" 或 "弥赛亚前时代的末了"。这样的理解可能体现在马太在 40 节的措辞中。当马太引用耶稣描述收割时,他使用了希腊文代词 "toutou",意思是 "这个",而非定冠词 "tou" (与 39 节一样,译者注:这些因语言差异在中文中都未体现)。40 节描述更字面的翻译是:"这个的末了"。代词 "toutou" 的用法表明耶稣可能是在具体强调,当一个特定的世代或时代结束到末了时,收割的时候就到了。

在近期未来的场景下,门徒可能将耶稣天国之子一词理解为犹太人。耶稣以犹太人弥赛亚的身份来到地上。他告诉迦南妇人,自己 "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马太福音 15:24)。耶稣惊奇罗马百夫长的伟大信心时,将犹太人描述为 "本国的子民" (马太福音 8:10-12;译者注:原文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是同一个词组,直译为 "国度之子")。门徒自然会将这一词汇应用于自己的同胞兄弟身上。

门徒而言,他们相信当人子差遣天使不信的稗子薅出来-所有的恶者之子现在就在他们中间-丢在神审判的火炉里,以此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度时,收割的时候就近了。

耶稣将稗子描述为律法主义叫人跌倒的绊脚石和作恶的不法之人。门徒可能将叫人跌倒的绊脚石理解为不信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他们严苛的律法主义有着公义的外表,但事实上确是太重无法承受的重担。他们自义的行为和苛刻的要求使人远离神的律法和度。门徒可能将这些作恶的人与不信的希律党联系起来,他们有着一半的犹太血缘,但他们臭名昭著的邪恶生活方式甚至会让外邦人凯撒羞愧。

这些稗子会被扔进神审判之火的火炉里。耶稣说,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哀哭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切齿是强烈怨恨和愤怒的表现 (使徒行传 7:54)。那恶者之子将要因从天国被赶出而表达这两种情绪。

读者可能还记得,当耶稣惊奇罗马百夫长的信心时,就说 [有些] 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将不在天国里坐席,而是被 "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马太福音 8:11-12)。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那恶者之子和至少一些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在审判之时,怎么都会经历和表达出相似的痛苦和愤怒的情绪呢?

在马太福音 8 章的经文中,耶稣警告说,本国的子民依然在天国里,只是不得享受所描绘的尊荣筵席 (马太福音 8:12)。耶稣在马太福音 8 章的重点是,将来会有外邦人因他们的信心,得到比犹太人更高的尊荣;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受到惩罚,失去尊荣,但他们依然是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

耶稣在马太福音 8 章提到的具体例子是罗马百夫长的信心。有外邦人在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筵席上,而一些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却被赶出筵席,就是 "外边黑暗" 的画面。中东的尊荣筵席是在晚上天气凉爽时举行,最强的光是在筵席的中心,"外边黑暗" 是那些完全无法参加之人的归属。

那些被排除在尊荣之外的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会生气 (切齿),很可能是生自己的气,因他们在世时错失了服事神的大好机会。他们会因错失如此大好的机会而难过 (哀哭)。这些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虽然是痛苦的,但他们依然是在天国里。耶稣在马太福音 8 章的重点并不是要对将来的国度做全面的说明或详尽的陈述,而是要表达一个特定的重点。耶稣在马太福音 8 章教导的要点是,信心使人得到极大的赏赐,其次是在天国里会有外邦人得到比犹太人更高的尊荣,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信心。耶稣的目的是要鼓励他的犹太跟随者学习罗马百夫长的大信心。

那么,在天国里的麦子/天国之子当中和在火炉里稗子/恶者之子当中,怎么都会有哀哭切齿呢?

可能的答案是:天国之子在愤怒中痛苦地哀哭切齿,却与稗子所哀哭切齿的事不同。世界有愤怒,有痛苦。我们在启示录看到,那些反对耶稣的人对他发怒,因他们所有的痛苦而哀哭,但那里没有悔改 (启示录 6:16)。另一方面,彼得曾痛哭,极其懊悔,但他悔改了 (马太福音 26:75;路加福音 22:62)。非信徒哀哭,是因为他们是神的仇敌,但天国之子哀哭,是因为他们没有讨王的喜悦。

从耶稣稗子的比喻中可以推断,天国之子都将是弥赛亚在地度的居民。对于这一比喻的近期应验来讲,天国之子是忠心的犹太余民,就是耶稣出现在地上的第一次降临期间,相信耶稣是他们弥赛亚的人。

然而,近期未来场景并未出现。虽然我们没有得到具体的细节,但在耶稣第一次降临期间活着的第一代犹太人期间或结束时,它的应验窗口似乎就已经关闭了。

远期未来应验

远期未来应验关乎的是:当基督降临期间第一代活着的犹太人拒绝弥赛亚,不接待他时,将会发生什么。

相同的预测事件将会展开,但与近期未来场景相比,情景有些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耶稣解释中的两个关键词汇:世界的末了天国之子

在远期未来场景中,世界的末了这个词可能有两种功能性含义。

首先,世界的末了可能只是指所有时代的末了。它一般指的是自亚当夏娃被赶出伊甸园时人类所知道的地上生命的终结。或许,耶稣在含义上可能更具体,讲论的是现今这个 ("toutou") 时代末了-也就是我们现今所在的人类历史时代。这个现今的时代有时也被称为 "外邦人的时代",因为它是神救赎计划开始明显地在非犹太人中间兴盛的时代。

外邦人的时代大概始于耶稣事工期间活着的那一代犹太人灭亡的时候。当弥赛亚二次降临在地上时,外邦人的时代将要结束,这一次是要在实际物质层面上建立他的国度。鉴于我们目前在历史上的地位,耶稣指的是一般含义的 "所有时代的末了",还是具体含义的 "现今时代的末了",对我们而言差异不大,因为就我们所知,我们正处于基督再来之前人类历史的最后时代。对于生活在现今时代的我们而言,就像处在体育比赛的第四局。这一局的末了就意味着比赛的结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实际上,这意味着在某些方面,我们生活所处的情况与耶稣时代的犹太人相似。天国近了,收割随时可能开始。我们应当紧迫地生活、预备自己、处理好我们的事务,使我们在王来时配得尊荣 (马太福音 24:42;25:13;路加福音 21:36)。

世界的末了可能也指末世中的一个具体时代或时刻。启示录 20 章描述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到时撒但将要被捆绑一千年,然后再次释放 (启示录 20:1-6)。大概,这个特定的时代依然有人不信或不爱神,却似乎也在跟随祂,因为这是文化规范。他们看似是义人,就像稗子看似像麦子一样。

天国之子也可以应用与外邦人。当犹太人的时代变成了外邦人的时代,天国之子一词也被拓宽,纳入了相信耶稣的外邦人,也包括相信的犹太人。从意义层面来讲,外邦人如今有机会成为天国之子

这个奥秘在整个旧约都有预示和预言 (创世记 25:23;路得记;以赛亚书 56:3-8;耶利米书 16:19-21;玛拉基书 1:11;撒迦利亚书 2:11);在耶稣的事工中有暗示 (马太福音 8:5-13;15:21-31;22:1-14;路加福音 23:47;约翰福音 10:16);也在使徒行传事件当中有揭示,首先是埃塞俄比亚的太监 (使徒行传 8:27-40),随后是在彼得的异象和拜访哥尼流一家的过程中 (使徒行传 10 章),之后是通过保罗的事工和耶路撒冷使徒们的认可 (使徒行传 15 章)。保罗向以弗所教会分享了他解开福音奥秘的见解。

"你们念了,就能晓得我深知基督的奥秘。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着圣灵启示他的圣使徒和先知一样。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以弗所书 3:4-6)

如今,每个人都有机会藉着信进入神的家 (约翰福音 1:11-12),通过忠于君王而接受天国之子的产业 (罗马书 8:16-18;提摩太后书 2:12;彼得后书 1:10-11)。天国之子也可以应用于成为儿被嫁接进入神永远之家的外邦信徒 (罗马书 11 章)。

为了将天国之子应用于外邦人,在耶稣对稗子比喻的解释中,稗子的收割和被扔在火炉里似乎是需要与神审判外邦非信徒联系起来,通过在战争中击败他们,将他们喂于猛兽 (启示录 19:17-21)。然而,似乎不是所有的非信徒都在那时被收割,而是只有那些参与大军反对耶稣的人。

天国之子的最佳远期未来应用似乎依然只应用于相信的犹太人。耶稣麦子和稗子的比喻对以色列来讲有一个预言性应用。

在马太福音 8:10-12 耶稣关于罗马百夫长的教导中,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起在贵宾席上被尊荣的忠心外邦人并不被称为 "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在这个例子中,耶稣将犹太人称为 "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如果我们按相似的方式将麦子和稗子的比喻只应用于犹太人,就可以解释罗马书 11 章中有关以色列的预言。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

'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
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
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
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
(罗马书 11:25-27)

"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可能是因为通过聚集和焚烧那恶者之子稗子,以色列的所有不义都已经被清除了。以色列公义的余民将要存留。忠心的犹太余民是天国之子,这也与神在撒迦利亚书中所应许的美好预言一致。

"因为他们必平安撒种,葡萄树必结果子,地土必有出产,天也必降甘露。我要使这余剩的民享受这一切的福。犹大家和以色列家啊,你们从前在列国中怎样成为可咒诅的;照样,我要拯救你们,使人称你们为有福的。你们不要惧怕,手要强壮。" (撒迦利亚书 8:12-13)

如果本国的子民/天国之子/国度之子指的只是相信的犹太人,不是外邦人的话,那么对以色列而言,近期应验和远期应验之间的区别就主要是收割何时发生的时间问题。这延迟的应验创造了一段延长的时间,因为耶稣已经延迟了他的再来。这一推迟为成千上亿的人带来巨大的益处和机会。圣经指出,这一延迟允许大量的外邦人得以肉体出生,且蒙福有机会相信耶稣,得以在属灵上出生进入神的家 (罗马书 11:11-12;彼得后书 3:9)。

稗子比喻中的一般原则

新约圣经有一个类似于麦子和稗子比喻的教导,适用于所有的信徒,包括外邦人。

  1. 神是真正的审判者。我们可能会被外表所蒙骗,但神不会被蒙骗或嘲弄 (加拉太书 6:7),祂能够正确地筛选麦子和稗子 (马太福音 13:41)。所有的事情终将曝光于世,一切隐藏的都要显明出来 (马太福音 10:26)。
  2. 犹太人对耶稣为弥赛亚的拒绝并不废除这则预言,但它延迟了应验。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真以色列人 (罗马书 9:6),而且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罗马书 11:26)。
  3. 神使用犹太人拒绝耶稣所导致的延迟应验,将救恩带给外邦人 (罗马书 1:16;11:11)。
  4. 在神审判之时,每个人都会得到所应得的 (加拉太书 6:7-8;哥林多前书 4:5)。恶人要因他们所行的恶面对祂的忿怒 (马太福音 13:41-42);义人要因他们的忠心得赏赐,在祂的国里接受从神而来的尊荣 (马太福音 13:43)。

耶稣用常见的劝诫结束了他的解释,让人留意他的话,并将其放在心里。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 13:33-35 ?? ← Prior Section
???? 13:44-46 ?? Next Section →
???? 1:1-5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