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19:23-26 含义

这一事件的对应记载是在马可福音10:23-27和路加福音18:24-27。

当那富有的少年官忧愁地走开时,耶稣开始讲论。正如马太福音19:16-22的解经注释所示,这位少年官是耶稣所爱的人,并且非常接近完全进入天国和永生的经历。三位福音书作者分别记录了少年人离开后耶稣所说的话,而且引用耶稣的每段话都略有不同。这些记载反映了不同的重点,但表达了相同的核心信息。

马太写道,耶稣是对门徒讲话;路加说是对富有的少年官(路加福音18:24);而马可写道,耶稣在和门徒讲话时“周围一看”(马可福音10:23),貌似表明耶稣在和他们讲话之时,是在他们上面讲话,好让听力所及范围内的众人都能听见他所说的,包括正在离开的富有少年官。

马可和路加记载了耶稣所说的是修辞句:“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地难哪!”(马可福音10:23;路加福音18:24)。马可以耶稣的这句话结束,但路加继续。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路加福音18:25)

另一方面,马太描述耶稣向门徒解释这些事。他引用耶稣说了他的常见开场,在对他们说财主进天国是难的之前,指向了他的个人神性权威:我实在告诉你们

马可补充道,他们听耶稣说了这些话之后,就希奇。所以,“耶稣”又用不同的语气“对他们说”(马可福音10:24)。将三卷福音书叠加在一起显明这些话耶稣说了两次。第一次是对门徒、富有的少年官,和听力范围内聚集的其他人。又一次是对门徒中问他这些令人希奇话是什么意思的人。

路加记录耶稣第一次说是大声地、修辞性地说。马太记录耶稣第二次说是在向门徒解释之时。马可给出了耶稣两次所说的节选。

在每种情况下,其核心问题都是:为什么财主进天国是如此地困

这对他们很,至少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危险是:财富会扭曲人对何为真的观点。对于用丰盛的财富来满足其需要的财主而言,很难看清自己的真实面貌。什么是贫穷、有需求、完全依靠。如果财主无法意识到属灵贫穷的现实,转向来供应自己的属灵需求,那他就无法进天国,因为他不是灵里贫穷(虚心)的人。在这里,“进天国”并不是指藉着信成为神的儿女(约翰福音3:14-16),而是指进入神最满足的经历和祝福,这并不属世界(约翰福音18:36)。

箴言提醒我们,物质的昌盛或物质的匮乏都会扭曲我们的观点。

“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
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
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
耶和华是谁呢?
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
以致亵渎我神的名”
(箴言30:8-9)

雅各鼓励富人和穷人都要通过用信心寻求神的智慧和观点,来胜过物质情境的试炼。他说,当人在今生这样做时,就将得着生命的冠冕-这是说他将进神国的另一种方式(雅各书1:4-12)。雅各清楚表明,富人必须提醒自己财富稍纵即逝的本质,从其它地方,即在恒久的事上寻求满足(雅各书1:10-11)。

物质财富可以是令人陶醉的试探,让人相信谎言,即我们不需要神,或者不需要谦卑自己祂的。在耶稣敲老底嘉教会的门,邀请他们回到现实时,物质上富有的老底嘉教会屈服了这一试探。

“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
(启示录3:17)

这一点对于生活在西方和21世纪的人而言尤其具有挑战性。世界上的中产年收入大约是2000美金,而美国工作者的中产收入是该数目的二十倍(截止2020年)。对世界的其他人而言,西方人无疑是“富有的”,而“富有”是一个相对的词,就像“大”或“小”一样。任何有足够资源来满足自己基本需求和愿望的人都能从反思这些经文中得到极大的益处。

财主进天国是难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世上的财富很容易成为虚假的偶像。耶稣教导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6:21)。如果人的心是在他的财富上,甚至是对财富的追求,那么他就会事奉这个主人,憎恶所有的对手。“你们不能又事奉,又事奉玛门”(马太福音6:24)。

财主忧愁地离开,不得进入天国,似乎是因为比起相信耶稣所说积蓄“财宝在天上”的极大益处,他更爱他的财富(马太福音19:21-22)。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是信徒。马可告诉我们,耶稣看着这少年人就爱他。耶稣并没有告诉他如何重生的事实表明,他当时就是信徒。然而,只有得胜的人,像耶稣得胜一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赏赐(启示录3:21)。我们必须得胜的诸事之一是对世上之事的依附。

耶稣继续教导门徒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这是一个奇怪和滑稽的比较。骆驼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中,骆驼用来运输商品和人员穿越长远距离,因为它们不需要太多的水。针眼是肉眼可见最小的洞孔之一,是缝制衣服、毯子和挂毯织锦时用来穿线的。一匹真实的骆驼穿过微小的针眼是出奇地不可能。想象一下都很荒谬。

有些人说这是抄写错误,因为希腊文的骆驼一词“kamélon”与亚兰文表示绳子的“kamilon”一词非常相似。虽然绳子比较骆驼显然更为合适这个比喻,但它仍然是要表明重点,因为绳子也不可能穿过针眼。

其他人建议说,在耶路撒冷有一道小门,其绰号是“针眼”,因为它很小。据说,这道门对于驼满东西的骆驼而言太小无法穿过。据说骆驼穿过的唯一可能性方法是卸下包袱,跪下来慢慢穿过。如果是真的话,这一画面正好符合比喻中财主撇下他的财富,谦卑地来到神的面前,跪下来进入窄门。然而,古代并没记载有叫这个名字的小门。

门徒听见这话,就希奇得很。他们的心一沉。他们害怕,如果这是真的,他们就无法得救,或者无法从错失进入神的国的机会中获救。

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问题里听到绝望,这样谁能得救呢。当我们看到“得救”时,都应当问“从什么中获救?”在这个上下文中,财主显然是从无法进入国度中获救。它的意思并非避免进入火湖,永远住在天堂里。如果是的话,进入天堂的方式就包括付出物质代价,而不是依靠单纯的信心。门徒当时哀叹的是,对他们而言,进入国度、得到其极大的祝福似乎是的。

耶稣也看到他们的无望,看着他们鼓励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耶稣告诉他们,他们无法靠自己脱离对世界的执着,进入天国。对他们而言,凭自己的力量进入神的国不能的。就应用来说,这可以应用于人的任何努力。在神凡事都能。对他们而言,通过信靠他们智慧、通过依靠祂恩典的能力、通过依靠祂的怜悯、通过靠祂的灵行事、通过操练祂为天国的目的而装备他们的权柄和才能,就能进入神的国。通过跟随耶稣、住在他的爱里,就能进入神的国

这与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前一夜所告诉门徒的相似。他告诉他们:离开他,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但我们若常在他里面,就像枝子在葡萄树上,能结出许多果子(约翰福音15:5)。

最后,作为题外话,耶稣关于进天国的教导进一步证明,当富有的少年官来到耶稣面前,询问如何承受永生时,他是在问如何进入国度,而非如何永远住在堂(马太福音19:16)。

???? 19:16-22 ?? ← Prior Section
???? 19:27-30 ?? Next Section →
???? 1:1-5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