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21:18-19 含义

这一事件的对应福音记载是在马可福音11:12-14,一则相似的教导是在路加福音13:6-9。

第二天,耶稣和门徒回城。马太报告说,前一天,耶稣以弥赛亚和逾越节羔羊的身份荣入圣城(马太福音21:6-11),进入圣殿,赶出兑换银钱之人(马太福音21:13)。他也在那里施行了医治的神迹(马太福音21:14),对峙了祭司长(马太福音21:15-16),之后离城在伯大尼住宿过夜(马太福音21:17)。说它是意义重大的一天都有点轻描淡写了。

次日早晨,他从伯大尼村庄耶路撒冷。在希伯来文中,伯大尼的意思可能是“无花果之家”或是“穷人之家”。“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约翰福音11:18)。从伯大尼那里有两条去耶路撒冷的路。一条是从橄榄山南部沿着主路直走的路,被称为“耶利哥路”,因为它是在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之间。另一条从伯大尼去耶路撒冷的路是耶稣重走他在荣入圣城那天所走的路(马太福音21:1),是走位于橄榄山北部伯法其村庄的路。伯法其的意思是“生无花果之家”。福音书作者并没有记载耶稣走的是哪条路。查看地图

但马太和马可都报告说,回城的时候,耶稣饿了(马可福音11:12)。他的饥饿再次提醒我们,即或耶稣是神,他也是人。作为人,他经历身体的限制,比如需要食物和休息,正如我们需要一样。

当他行走时,耶稣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当无花果树成熟时,其果子非常地甘甜可口(撒母耳记上25:18;雅歌2:13)。单独一棵无花果树的事实表明,它不属于任何人的花园或果园;它所结的任何果子都是免费任人摘取的。耶稣就走到跟前,希望找到些无花果吃,他却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对饥饿的人而言,无花果树叶子看起来特别诱人。可树上却没有果子。马可评述说“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马可福音11:13)。逾越节是在仲春;无花果是在夏天或初秋成熟。有趣的是,思考一下,这一棵孤零零的无花果树可能就位于伯法其村庄-“生无花果树之家”附近。

耶稣接下来所做的事似乎很不寻常,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然后马太报告说,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这是唯一一个记载耶稣咒诅的神迹。有趣的是,思考一下,这事可能就发生在伯法其村庄-“生无花果树之家”附近。

耶稣这样严厉的行为是什么意思呢?

无花果树是以色列民族的象征。耶稣的咒诅代表他对自己百姓的失望。枯干的无花果树描绘了以色列民族因不结果而即将发生的事。他们即将拒绝神差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作为拒绝的结果,他们将要承受耶路撒冷被毁和再一次被掳的季节。

这棵无花果树代表以色列。

在整本旧约,尤其是先知文学中,无花果树和其果子频频被用来作以色列民族的象征。有时无花果树被用来描绘以色列未来的希望景象,或者描绘她将会如何,正如在约珥书2:22和弥迦书4:4所记。更多的时候,无花果树是作为以色列贬损的代表,正如在以赛亚书28:3-4;耶利米书8:13;29:17;何西阿书9:10-17和弥迦书7:1-6所记。

在耶利米书24章,无花果被用作以色列正面和负面的象征。在这段经文中,一筐初熟的、好的无花果代表被掳巴比伦之人(耶利米书24:4-7)。腐烂、不可吃的坏无花果代表邪恶的西底家王、他的大臣和与他一起的众人(耶利米书24:8-10)。好的无花果“极好”,坏的“极坏”(耶利米书24:3)。耶利米无花果的异象与耶稣“麦子和稗子”(马太福音13:24-30;13:36-43)和“撒网”(马太福音13:47-50)的比喻相似。

耶稣咒诅无花果树是他对以色列缺乏果子失望的一种表达。

无花果树“长着叶子”,使其看上去硕果累累的样子,实际上却不结果子。在马可的记载中,这棵树“不过有叶子”什么都没有(马可福音11:13)。就像亚当和夏娃用来遮盖自己赤身露体的无花果树叶子一样(创世记3:7),以色列的义也只有叶子没有果子。这棵令人失望的无花果树象征法利赛人如何假冒为善,引领人走入歧途(23:13-15;23:23-28)。他们看似不错,但仔细查看却没有提供任何属灵营养。

耶稣在殿里赶出兑换银钱之人、严厉批评撒都该人之后(马太福音21:12-13),马太就记载了无花果树受咒诅,这可能并非巧合。同样,马可也是在洁净圣殿之前记载这一事件(马可福音11:12-20)。这表明,在两位福音书作者的思想中,咒诅无花果树、洁净圣殿、严责撒都该人之间都存在一种联系。

看见以色列的空无时,耶稣可能与先知弥迦产生共鸣:“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没有一挂可吃的,我心羡慕初熟的无花果”(弥迦书7:1)。

棵树神迹般地枯干描绘了以色列民族因不结果子而即将发生在其身上的事。

无花果树的目的是结无花果。如果无花果树不结果子,就是无用的。虽然这树的叶子象征它是多产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当耶稣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时,他显明了无花果树空无的真实现状。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这一神迹般的枯干生动地描绘了六个世纪前,神向先知耶利米宣告有关犹大国的情形。耶利米的这则预言,在犹大(以色列南国)因不忠而被掳巴比伦时,得以应验(历代志上9:1)。

“耶和华说:我必使他们全然灭绝;
葡萄树上必没有葡萄,
无花果树上必没有果子,
叶子也必枯干。
我所赐给他们的,
必离开他们过去。”
(耶利米书8:13)

耶稣对无花果树的咒诅是对耶利米预言的形象版本。

耶稣对无花果树的咒诅也让人想起耶稣所讲不结实之无花果树的简短比喻:

“于是用比喻说:‘一个人有一棵无花果树栽在葡萄园里。他来到树前找果子,却找不着。就对管园的说:“看哪,我这三年来到这无花果树前找果子,竟找不着。把它砍了吧,何必白占地土呢!” 管园的说:“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
(路加福音13:6-9)

耶利米的预言、耶稣的比喻、他使无花果树枯干的重点都是预示神忍耐以色列,给他们远超足够时间悔改的机会,即将结束。神的愤怒审判即将毫无疑问地临到不悔改的以色列人。祂已经赐给他们许多机会。在耶稣复活升天之后,神还会给以色列另一个机会(使徒行传3:19-21),但随着最终的拒绝,以色列享受进入神国度实的机会会被剥夺(马太福音21:43)。这事一旦发生,以色列,就像这棵被咒诅的无花果树,转眼之间就永不结任何果子

译为“”的希腊文单词是“aion”,杨氏直译版本(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通常将其译为“直到时代”。其上下文决定是什么时代,以及是该时代的开始还是结尾。这里的概念是,以色列不再以神领导下的民族繁荣,直到当下时代的结束。保罗将这一时代称为“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罗马书11:25-26)。这可能与耶稣以以色列弥赛亚王的身份在地上建立他的统治重叠,或者是它的一部分(启示录20:1-10)。

在耶稣咒诅无花果树这一事件的世代之内,罗马军队镇压以色列并摧毁了圣殿(主后70年)。六十五年之后,哈德良皇帝驱逐犹太人离开他们的家园,将犹太省重新命名为“非利士人之地”。“非利士人之地” 的拉丁名是“巴勒斯坦”(主后135年)。哈德良这样做是出自对犹太人的极度厌恶。直到一千八百年之后,犹太人才拥有被认可的家园,也就是1948年现代以色列国建立之时。以色列以国家身份的再生可能象征“外邦人数目满足”之时代即将结束的开始。

尽管以色列受到了惩罚,但并不是失去了一切。以色列,就像这无花果树,会因不结果而经历痛苦,但神永远不会抛弃祂的百姓。祂将救赎以色列(罗马书11:1;11:26)。这一应许最初由摩西所预言(申命记30:1-10),随后由先知约珥呼应(约珥书2:18-27)。神应许以色列,有一天“无花果树、葡萄树也会效力”结果子。在撰写约珥书时,这一应许仍旧有待在未来应验。

虽然耶稣与不结果子之无花果树的互动主要关乎以色列,但它也是对新约信徒的一个教训。我们当记得,神在乎因信祂而产生的真正的义,祂对自义感到失望。就像这棵无花果树一样,我们在他人看来貌似“枝叶繁茂”-甚至我们自己看来也是如此,但神渴望的不只是我们的叶子,而是我们“初熟的果子”(弥迦书7:1)。祂要查看我们是否结好果子,按我们的行为赏赐我们(罗马书14:12;哥林多前书3:10-15;哥林多后书5:10)。

就像对待以色列一样,神永远不会拒绝祂的儿女(罗马书8:16-17上),但神的国度赏赐将赐予那些忠心于祂国度原则的人(罗马书8:17下;启示录3:21)。要成为神的儿女所需要的是有足够的信心仰望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盼望从罪的毒液得拯救(约翰福音3:14-15)。要得到国度赏赐需要的是按照国度规则忠心地生活。

顺便提及,马可也记载了耶稣对无花果树的咒诅(马可福音11:12-14)。马太和马可都记载了耶稣和门徒之间的对话,讨论因他咒诅而导致的神迹般枯干(马可福音21:20-22;马可福音11:19-26),但两段记载却有所不同。

  • 两者都记载了耶稣是在荣入耶路撒冷城之后,回城的路上咒诅无花果树(马太福音21:18-19;马可福音11:12-14)。
  • 马可并未描述无花果树枯干的具体时刻,但马太描述了。
  • 马可只在后来评论了它的影响(马可福音11:20),而马太分享说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马太福音21:19)。
  • 据记载,马可福音后续对话发生在一天事件结束之后晚上从城返回的途中,当时彼得发现并指出,耶稣“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马可福音11:21)。而在马太福音,所记载的讨论紧随神迹之后,是在回城的路上。

这些记载的明显差异至少可以用两种方式调和。

  • 耶稣在早晨回城的路上咒诅无花果树,它就立刻枯干了,至少有一些门徒看到了这一点,可是马可选择不提这一事实。在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至少有些门徒与耶稣一起讨论这事是如何发生的,正如马太所报告的一样。然后,在从里返回的路上,彼得(很可能当天早晨没有走在耶稣旁边,但可能听说了所发生的事情)向耶稣指出,无花果树还是枯干的。然后,耶稣告诉彼得他先前早晨和门徒们所说的话。马太选择不提第二段对话(马可福音的来源通常被认为是彼得)。
  • 马太和马可都选择主题性地安排他们各自福音书中所记载的事件顺序,而非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
???? 21:14-17 ?? ← Prior Section
???? 21:20-22 ?? Next Section →
???? 1:1-5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