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诗篇24:1-6的开头,我们读到“大卫的诗” 。这段经文向我们介绍了大卫,他是以色列的第二位国王,生活在约公元前1040年至公元前970年,并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010年至公元前970年。大卫年轻时是一位牧羊人,后来成为国家团结的领袖,他因对上帝的虔诚以及将耶路撒冷建立为以色列的政治和精神中心而被人们铭记。
这段引言为我们预备了一首颂扬上帝威严、并呼吁祂的信徒保持纯洁的诗歌。即使从这开头的标示,我们也能感受到大卫真心实意地渴望引导敬拜者承认耶和华统管万有,这预示着上帝在整首经文中的高举。
在诗篇的下一部分,大卫宣告: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 (1节)。这句话有力地提醒我们,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造物主至高无上的看顾之外。所有受造物和每一片土地都理所当然地在他的看顾之下,这与耶稣后来确认的主题相呼应,在新约中,耶稣被描述为万物藉着他而造(约翰福音1:3)。
大卫说“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耶和华” ,强调了上帝的绝对所有权。这并非一个有限的领域,而是一个遍布全球的实体。耶和华的权柄超越一切地理界限和文化障碍,彰显了地球的任何一部分都脱离祂的同在这一事实。如此浩瀚的权柄为今日的信徒带来安慰,因为他们知道造物主掌管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平凡的日常生活到宇宙间最重大的事件。
“世界和住在其间的”这句话也表明,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起源和持续存在都归功于上帝。这种普世视角将全人类统一在同一位神圣君王之下,彰显了上帝公正包容的立场。从实际意义上讲,它呼吁信徒在造就他们、塑造他们所行之地的那一位面前谦卑。
诗篇作者继续宣告:“因为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江河之上” (第2节)。这充满诗意的意象反映了古代近东人对创造的理解,强调了耶和华的大能,祂甚至在汹涌的水面上建造了这片土地。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水常常象征着混乱或不可预测,而上帝对水的掌控则彰显了祂的全能。
正如大卫所言,耶和华建立大地的工作高举了祂作为创造界的至高主宰,在潜在的混乱中维持秩序。 “将地建立在海面上”这句话描绘了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建立的稳固基石,彰显了上帝无与伦比的主权。这幅图景能够滋养信徒,使他们相信,在环境看似不确定时,祂有能力提供稳定。
此外,这条在河流上建立的线,也表明上帝有能力从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混乱或毁灭的资源中,带来生命和丰饶。奔腾的河流滋养着大地,彰显了上帝的旨意是如何维持和促进生长。这种视角帮助我们将世界视为上帝持续从其美好设计中带来祝福的地方。
问题来了: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 (第3节)从地理上讲,这指的是耶路撒冷的高地,圣殿后来就建在那里。它被称为锡安山,是上帝在祂子民中间居所的实体象征。对于古代的敬拜者来说,登上这座山象征着接近全能者神圣的同在。
这个问题强调了敬拜的崇高本质。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地走进耶和华同在的圣地。这需要内心和行为上的预备。对山丘和圣所的强调强调了敬拜所需的敬畏,清晰地界定了上帝的圣洁与敬拜者的道德和灵性状态。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 “谁能站在祂的圣所?”迫使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准备,我们就不能妄想进入上帝的同在。这预示着对公义的需要,而这公义后来在耶稣里完全赐予了我们,使信徒能够亲近上帝(希伯来书10:19-22)。诗篇作者的问题引导我们省察自己的内心,追求圣洁,寻求与祂相交。
诗篇作者随后给出了答案,宣告: “手洁心清的人,不向虚假,起誓不怀诡诈的人”(4节)。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动机都很重要,反映出真正的圣洁源于内心。手洁强调公义的行为,而心清则更深层次,强调在上帝面前的真诚和真实。
心向虚妄,是指拥抱虚空或敬拜不实之物。大卫指出,敬拜的真实性不仅要求言语上的诚实,也要求虔诚的敬拜。信徒必须拒绝一切形式的虚妄,将心思转向主的实在,并戒除任何属灵的伪善或欺骗。
“起誓不怀诡诈”这句话警示我们要谨防虚假的承诺和不诚实。对主真正的忠诚包括言语和承诺的真诚。这可以鼓励现代读者在日常的对话和人际关系中审视自己的个人品格。上帝呼召我们与真理同行,正如祂就是真理,祂按照祂坚定不移的标准塑造我们的言语和行为。
接下来,大卫应许说: “他必蒙耶和华赐福,又蒙救他的神使他成义” (第5节)。行事正直、真诚敬拜的人,必蒙神恩惠的赏赐。经文强调祝福,引导我们注意神乐意赐给敬畏祂之人的美好礼物。祝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包含着深刻的幸福感和属灵的丰盛。
“从救他的神而来的义”这句话强调,只有神才能供应我们所需的义。即使手洁心清,信徒仍然倚靠耶和华的恩典,才能在祂面前站立得住。这种动力与圣经更广泛的叙事相呼应:神既要求圣洁,也供应圣洁,彰显祂慈悲的品格。
大卫称耶和华为他的救恩之神,彰显了神在救赎祂子民过程中的密切参与。救恩体现了神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拯救人类脱离罪恶的辖制,并指向在基督里最终的成就,借着基督,救恩白白赐给所有相信的人(以弗所书2:8-9)。
最后,我们读到: “这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就是寻求你面的雅各” (6节)。大卫将前面的经文应用到一个更广泛的群体,将他们描述为热切渴望与神交通的个体。寻求耶和华的面,意味着追求与祂直接相遇,渴慕祂的品格和同在来塑造他们的生命。
提到雅各,让人想起那位生活在公元前2006年至1859年左右的族长,他在与上帝摔跤后改名为以色列(创世记32:28)。雅各的名字象征着他的后裔,强调那些真正寻求耶和华的人,都是同一忠诚血统的属灵后裔。
成为寻求祂的世代,意味着要以对神的热忱追求为标志,并以虔诚和正直为特征。这种对肤浅崇拜的拒绝,激励着今天的信徒追随大卫的呼召,确保他们的心专注于与主建立亲密的连接,而不仅仅是进行表面的仪式。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