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后书3:10告诉我们,虽然上帝因着祂长久忍耐的怜悯而暂缓审判,但审判终究会来到。虽然有些人会嘲笑上帝那预言性的话语,认为追究责任和审判的日子终将到来,但彼得提醒他的读者:“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10节)
彼得在第10节以“但”开头,是为了与彼得后书3:3-4中那些嘲笑者的想法形成对比,他们声称不会有审判日。彼得断言相反,主的日子必定会来到。 “主的日子”这个短语是一个专业术语,用来描述上帝介入人类历史并带来审判的时刻。
由于这暗指末日,主的日子这个短语可能涵盖耶稣所说的“大灾难”(马太福音24:21)时期内发生的一切。这个时期始于但以理预言的“行毁坏可憎之事”(但以理书11:31,马太福音24:15)。这似乎发生在七年期的中间,始于兽与“众人”签订条约(但以理书9:27)。因此,“大灾难”时期是三年半,即一千二百六十天,或四十二个月(启示录11:2,12:6,13:5)。
主的日子要像贼一样来到,表明这段审判时期的开始方式是出乎意料或意料之外的。这表明,兽与“众人”之间签订的协议在大多数人看来或许无关紧要,直到“先知但以理所说的行毁坏可憎的”出现,人们才知道主的日子已经到来。
耶稣将在这段时期或接近尾声时重返人间(启示录19:11-21,撒迦利亚书14:4)。在基督弥赛亚统治一千年之后,宇宙将遭受一场烈火的毁灭(彼得后书3:7, 10)。 “必将来到”一词的意思是,正如上帝所预言的,这一结果必定会发生。“那日子来到像贼一样”是指,它会出乎意料地到来(帖撒罗尼迦前书2:5,启示录3:3)。
圣经详细地描述了主日末日的毁灭,天(指整个宇宙)将会废去,意味着终结和消失(马太福音 24:35,启示录 21:1)。这终结将伴随着一声巨响而来,指的是撞击声或巨大的轰鸣声。这可能表明终结(消逝)将是突然而戏剧性的。
不仅宇宙将被毁灭,构成天地万物的元素也将被毁灭。译为“将被毁灭”的希腊词“lyo”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拆散一切维系在一起的东西”。在上下文中,“lyo”在其他语境中也被翻译为“废除”(马太福音 5:19)、“松开”(马太福音 16:19)、“解开”(马太福音 21:2)、“除去”(马可福音 7:35)和“释放”(路加福音 13:16)。其含义似乎是宇宙的元素被拆解了。
弥赛亚国度之后,必有“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启示录21:1)。以赛亚书65:17预告了新天新地,因此这在圣经中并非新观念。元素被拆散,或许预示着它们随后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天地。
罗马书8:21提到受造之物“脱离败坏的奴役”,这可能表明新天新地是一次重塑,就像耶利米书18:6中上帝重塑泥土罐子的景象一样。创世记1:2中“空虚混沌”的世界可能表明地球已被创造(创世记1:1),然后受到审判和重塑。
如果是这样,启示录21:1中的新天新地可能标志着天地的第三次创造,并反映了上帝三位一体的本质。无论如何,这新地将是公义居在其中的地方(彼得后书3:13)。彼得后书3:12中描述的元素熔化也可能表明上帝将用全新的材料创造全新的事物。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物(希伯来书1:3,歌罗西书1:17)。现代科学认为,四种基本力将元素维系在一起:引力、电磁力以及强核力和弱核力。这些力虽然被描述,但尚未被理解,这与经文的描述相符。当元素被毁灭时,它们的毁灭将伴随着高温。
彼得后书3:12再次提到了这种极热的观念,经文说天要“被火烧销化”,“有形质的都要被大火熔化”。现代科学认为,如果维系万物的核力被释放,那将如同一场宇宙级的核爆炸。既然神维系万物,那么似乎可以推论,这场巨大的熔化事件只需要神收回祂扶持的手(歌罗西书1:17)。
除了宇宙不复存在,维系元素的物质因高温而散失之外,我们还被告知,地球,显然包括其剩余的人类和其作品,指的是人类在地球上建造或建造的一切,都将被烧毁,也就是被火吞噬。
彼得在彼得后书3:1告诉我们,他的目的是要激发信徒。彼得描绘了这幅审判即将来临、地上万物都要销化为灰烬的景象,劝勉信徒要放下那些终将消逝的情欲和享乐,专注于积攒永恒的财宝在天上。
在创世记8:22中,上帝应许,只要“地还存留”,祂就会确保地球继续有四季和昼夜。这告诉我们,只要“地还存留”,地球的轨道、轴线以及与太阳的距离就不会发生足以终结四季的波动。它也告诉我们,终有一天,地球将不再存在。即将到来的“耶和华的日子”就是那个时候。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