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斯拉记2:43-54开篇写道: “殿役:西哈的子孙,哈苏法的子孙,答巴俄的子孙” (第43节)。以斯拉在此列出了以色列回归群体中被指定为殿役的一些家族。这些特定的家族-西哈、哈苏法和答巴俄-承担着对圣殿运作至关重要的各种支持任务。提及他们,表明每个家族都肩负着上帝赋予的任务,即维护敬拜仪式和维护神圣的建筑。这种对负责任的服侍的关注是圣经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呼应了每个人对信仰群体都有独特恩赐的观念(见罗马书12:4-8)。在更广泛的圣经时间线中,这些家族是公元前538年居鲁士王统治下开始的被掳后回归的一部分,反映了上帝即使在审判之后也要复兴祂子民的应许。
基洛的子孙、西亚的子孙、帕顿的子孙(第44节)延续了在圣殿中侍奉的后裔的详细记录。这些家族虽然不像君王或先知那样广为人知,但却揭示了名声较弱的群体在履行神圣职责方面的重要性。每一次提及都强调了上帝对每一位忠心之人的眷顾,无论有名无姓,都强调了支持敬拜的角色与领导敬拜的角色同样重要。历史背景设定在从巴比伦回归的时期,当时许多犹太人回到祖籍之地,重建圣殿,并重建与主的圣约关系。
利巴拿的子孙、哈迦巴的子孙、亚谷的子孙(第45节)提醒我们,那些肩负特定职责的家庭值得关注。历史上,这些圣殿仆人很可能协助利未人完成各种功能性工作-准备祭物、清洁器皿、看守储藏室-从而使祭司能够专注于主持献祭和祷告。这提醒信徒,信仰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在集体敬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不应忽视任何人”的原则(参见哥林多前书12:22-26)。圣经将他们的名字列入其中,是为了表彰那些以顺服帮助上帝子民保持圣洁的普通人。
哈甲的子孙、萨买的子孙、哈难的子孙(第46节)又增添了一批从被掳之地归回,重建国家属灵根基的家族。这些家族在巴比伦帝国统治下被掳,而巴比伦帝国在公元前586年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圣殿。他们愿意归回服侍,彰显了世世代代的忠信坚守。每当我们看到名单上的人名,就提醒我们,上帝的计划关乎个人,而非仅仅关乎群体。这些名字的出现,强调了信仰世世代代的延续性,暗示了上帝将为信靠祂的人带来复兴的最终盼望。
吉德的子孙、迦哈的子孙、利亚雅的子孙(第47节)反映了那些被统称为圣殿仆人的人们不断被列举的历程。尽管这些家族散居异乡,却珍视以色列的圣约之道,并愿意放弃流放的舒适,选择更艰难但更神圣的道路-在耶路撒冷重建上帝的圣殿。他们的榜样与基督徒从属灵流放中回归的呼召-悔改罪过并恢复敬拜-相呼应。在所罗巴伯以及后来的以斯拉等人的领导下,圣殿重建后,这些家族在确保日常运作顺利进行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汛的子孙、尼哥大的子孙、迦散的子孙(第48节)凸显了更多致力于神圣服务的成员。从异邦帝国回归仍处于废墟中的耶路撒冷,需要勇气和奉献。他们的角色表明了对上帝通过波斯敕令和先知所发出的呼召的顺服,彰显了主如何运用政治事件和忠信的使者来复兴祂的子民。公元前538年的这一时刻,以及随后几年的更多回归,最终为一个复兴的社群铺平了道路,在那里,对唯一真神的崇拜将再次兴盛,并预示着他们最终的救赎。
乌撒的子孙、巴西亚的子孙、比赛的子孙(第49节)展现了家族谱系在神更伟大的救赎故事中的延续性。虽然这些家族在圣经其他章节中可能没有被广泛提及,但在这里被列入,表明了他们在归回的忠诚流亡者中的地位。圣经刻意记录了那些回应神呼召之人的名字,反映出主如何珍视每一步的顺服和奉献。这种模式也提醒我们,即使信徒的默默忠诚在人类的记录中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神也知晓并为其欢欣。
亚斯拿的子孙、米乌宁的子孙、尼弗心的子孙(第50节)继续列举群体。这些较小的家族强调,敬拜群体并非仅仅依赖于祭司、利未人或大卫王室血统等知名人物。相反,它是由所有响应上帝邀请回归服侍的人建立的,他们将一个从分散各地重建的以色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原则仍然可以巩固现代教会,当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技能的信徒怀着敬畏之心共同努力时,就会出现目标的统一。
巴布克的子孙、哈库法的子孙、哈忽的子孙(第51节)都是在敬拜中提供基本支持的人。如此详尽的家谱表明,上帝希望每个回归的家庭都能在更大的群体中找到身份和稳定。他们的辛劳提醒我们,主不会忽视幕后的贡献。在以斯拉记的后半部分(7-10章)和尼希米记中,进一步的改革和复兴正在成形。如果没有圣殿仆人日复一日的勤勉和奉献,这一切都将难以持续。
巴洗律的子孙、米希大的子孙、哈沙的子孙(第52节)表明,还有更多宗族接受了在复兴的耶路撒冷支持敬拜的神圣责任。这些家族中许多可能仍保留着一些实际的职责,例如洗衣服、拾柴或整理圣殿的日常用品。他们的故事是一种属灵的鼓励,表明即使上帝的子民遭受流放或试炼,也有机会重新委身并蒙受祝福。这些小家族的忠诚确保了上帝的同在在圣殿中得到应有的尊崇,代代相传。
巴柯的子孙、西西拉的子孙、答玛的子孙(第53节)延续了名字的记录。这里的西西拉与士师记4-5章中提到的迦南将军不同,反映了希伯来历史上重复使用名字的普遍习俗。每个群体,即使名字可能让人联想到以色列远古时代的敌人,如今也成为了回归的余民,寻求正确地敬拜上帝。这种转变令人震惊:他们曾经因罪被流放,如今却以圣洁的子民身份回归。这件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事件预示着上帝的怜悯最终将在耶稣身上彰显,他将分散的上帝子民聚集在新约之下(见约翰福音11:51-52)。
尼细亚的子孙,哈提法的子孙(第54节)构成了圣殿仆人的名单。以斯拉认真地记录这些家族,表明耶路撒冷的属灵重建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劳作。圣殿仆人的最终名单凸显了上帝计划的全面性和包容性-没有一个人微不足道而不被注意,也没有一个人因为太微不足道而无法承担王国的任务。几代人之后,这种奉献服务的精神依然存在,忠心的犹太人一直坚持圣殿的事工,直到耶稣降临,他将为所有相信的人带来完全的救赎(见希伯来书10:12)。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