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拿犯了罪之后,雅各的儿子们提出了割礼之约,哈抹和示剑欣然接受。他们雄辩的演讲赢得了示剑城门口长老们的支持,承诺和平共处、通婚和共同繁荣。然而,这场看似外交胜利的行动很快被证明是一场悲剧性的骗局,揭露了神圣的标志如何沦为政治工具,并预示着需要在基督里完成真正的内在割礼(歌罗西书2:11-13)。
哈抹和他的继承人毫无保留地乐观地接受了儿子们的求婚,因为“哈抹和他儿子示剑认为他们的话很有道理” (第18节)。 “觉得很有道理”的希伯来语字面意思是“在他们眼中是好的”,不仅表明他们理智上的同意,也表明他们情感上愿意合作。在古代近东世界,联盟通常是基于互惠义务而建立的;因此,承诺通婚和贸易的盟约与当时的外交规范完全一致。然而,创世记鼓励读者深入探究,因为“在某人眼中是好的”这句话此前也曾用来形容夏娃对禁果的迷恋(创世记3:6)。看似有利的事情,如果脱离了上帝的旨意,可能仍然隐藏着致命的后果。
创世记34:19接下来的叙述写道: “那少年人毫不迟延地做这事,因为他喜爱雅各的女儿” (19节)。示剑急切的顺从表明他内心的激情超越了审慎,这一点我们在他强暴底拿时已经看到过(创世记34:2)。在圣经中,仓促往往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失误-例如以扫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放弃了长子名分(创世记25:34)。示剑的喜悦虽然真诚,但却是建立在违背律法而非忠于盟约的基础上的,这与暗嫩对他玛的“爱”在欲望得到满足后迅速转变为蔑视(撒母耳记下13:15)的情况如出一辙。此外, “他在他父亲家中比全家都更受人尊敬” (第 19 节)这句话表明,示剑的社会资本将为一个存在严重缺陷的企业增添分量,说明了没有智慧的影响力如何危及整个社区。
第 20 节将场景从私人热情转移到公共政策: “于是哈抹和他儿子示剑到了城门口,对城里的人说话” (第 20 节)。圣经经常显示,城门既是法院又是议事厅(申命记 21:19;路得记 4:1-11)。通过向“这些人” -可能是长老和地主-讲话,他们寻求对拟议的合并的正式批准。示剑的地理位置凸显了这一风险:这座城市位于基利心山和以巴路之间肥沃的山口,扼守着利润丰厚的贸易路线。在整个圣经中,具有战略优势的地方经常成为考验盟约忠诚度的场所-约书亚时代的耶利哥,亚哈时代的撒玛利亚,大卫时代的耶路撒冷。
在议会面前,哈抹保证说: “这些人与我们和睦,所以让他们住在这地,做买卖,因为这地宽广,容得下他们。” (21节)这番话既关乎经济,也关乎空间:迦南肥沃的山谷足以容纳另一个游牧部族。然而,这片土地早已由神以誓言应许给雅各(创世记28:13-15),因此这番话巧妙地将立约的遗产重塑为可转让的商品。哈抹接着补充道: “我们可以娶他们的女儿为妻,也将我们的女儿嫁给他们。” (21节)由此可见,通婚是最终同化的关键。圣经一再警告以色列人不要进行这样的联姻,以免偶像崇拜扎根(申命记7:3-4),这突显了雅各的儿子们如今正利用这种属灵的危险来报复。
城里的长老们得知,这个新的联盟取决于一个条件: “只有一个条件,这些人才会答应和我们同住,成为一样的人民:就是我们中间所有的男丁都要受割礼,和他们一样。” (第22节)割礼,自亚伯拉罕时代就被设立为信仰的标志(创世记17:10-14;罗马书4:11),在这里沦为商业和婚姻的入场费。缺乏真心委身的仪式是圣经反复批评的-无论是以赛亚哀叹上帝的话语“这百姓用言语亲近我,心却远离我”(以赛亚书29:13),还是保罗坚持认为真正的割礼是内在的、靠圣灵的(罗马书2:29)。哈抹的演讲表明,当缺乏对上帝的敬畏时,神圣的标记是如何被商品化的。
当哈抹反问道: “他们的牲畜、财物,并一切牲畜,不都归我们吗?只要我们应允,他们就可以与我们同住” (23节)时,面纱便揭开了。贪婪的本质显露无疑。这预想中的约,如同特洛伊木马,旨在吞噬雅各的财富。正如法老后来觊觎以色列日益增长的国力(出埃及记1:9-10),哈抹也盘算着如何获得羊群牛群。箴言写道:“贪财的,扰害己家”(箴言15:27);哈抹的忠告恰如其分地将灾难降临示剑,因为神圣的故事情节反对那些掠夺约之人的人(西番雅书2:10)。
创世记记载了众人一致的决定: “凡出城门的人都听从了哈抹和他儿子示剑的话,于是所有的男丁都受了割礼” (24节)。这本应象征着顺服上帝圣约的举动,却成了灾难的前奏。三天后,示剑人因伤势过重,被西缅和利未所杀(25-26节)。这一事件预示着后来外在宗教为不义提供庇护的时刻-无论是耶利米斥责的圣殿敬拜者(耶利米书7:4-11),还是耶稣称之为粉饰坟墓的法利赛人(马太福音23:27)。最终,它加深了与基督的对比,基督立约的宝血不是通过强制,而是通过牺牲的爱将犹太人和外邦人联合起来,实现了“非人手所行的割礼”(歌罗西书2:11-14)。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