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在公元前627年至公元前582年左右担任先知,正值犹大被掳前的动荡岁月。他宣告自己对上帝的倚靠,并宣告: “耶和华啊,我的力量,我的保障,我在患难之日的避难所” (19节)。这句话凸显了上帝不变的本质,强调当人类的计划失败时,祂是唯一可靠的帮助。耶利米主要在犹大南部王国传道,那里的政治动荡和偶像崇拜使这个国家越来越远离上帝的诫命。
耶利米书16:19继续写道: “列国必从地极来到你这里,说:‘我们列祖所承受的,尽是虚假、虚空和无益之物。’” (19节)在这里,他预言了未来外邦人将认识到追随假神和信靠真神之间的区别。 “地极”一词强调了耶和华统治的普世范围,远远超出了以色列和犹大的疆界,预示着全世界将承认独一真神的主权的那一天。
这种对遗传下来的虚假的认识,也与新约邀请万国归向救主(马太福音28:19)的呼唤相呼应。正如耶利米时代的人们被毫无价值的偶像所欺骗,每个时代的人们也都需要这种觉醒-鼓励那些寻求耶和华的人,祂必在祂里面找到他们最终的避难所和真理。这幅图画充满力量:上帝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部落神祇,祂为所有归向祂的人提供属灵的庇护。
耶利米继续问道: “人岂能为自己制造神?然而这些不是神!” (20节)。这个问题将永生的神与人手所造的偶像进行了对比。耶利米不仅谴责对人造偶像的崇拜,也指出信靠任何以有限的人力所造之物的愚昧。历史上,犹大被巴比伦和埃及等国家包围,这些国家崇拜以雕像和符号为代表的神祇-这些习俗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陷入属灵的混乱。
这个反问句强调,任何人类发明的崇拜对象都必然是无能为力的。耶利米指出偶像“并非神”,直面这种崇拜的迷惑。新约中也呼应了这一信息,使徒保罗也谈到偶像崇拜的徒劳,敦促信徒离弃无生命的偶像,去侍奉那又真又活的神(帖撒罗尼迦前书1:9)。偶像承诺安全、安慰或繁荣,但最终无法提供真正的救赎或希望。
此外,这节经文与上帝渴望敬拜真诚的愿望息息相关。耶利米指出塑造神祇的虚荣,迫使他的听众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耶和华身上。所有追求人造偶像的人最终都会发现自己的虚空,而全心全意地转向上帝,即使在可怕的境况中也能带来生命。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