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在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预言,他向南方王国的犹大人民传达了上帝的信息: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的伤痕无法医治,你们的损伤极其严重。’” (第12节)耶利米书30:12描绘了一幅令人沮丧的画面,描绘了一种精神和社会疾病,这种疾病如此严重,以至于常规疗法都无法治愈。这样的语言强调了他们状况的严重性-这种状况是由持续的罪恶和对上帝圣约的漠视造成的。
认为伤口无法治愈的想法表明,人民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仅仅通过仪式或政治联盟来弥补他们的处境。他们对上帝的悖逆极其严重,最终导致了偶像崇拜和不公,这注定了他们必将遭受严厉的审判。在耶利米的传道生涯中,他不断警告说,巴比伦很快就会来毁灭这片土地(公元前586年应验)。然而,人民继续无视这些警告,导致了一种只有耶和华才能治愈的灵性疾病。
提醒他们所受的苦难是严重的,这凸显了罪所带来的切实后果。正如耶稣后来教导说,属灵的疾病唯有顺服神才能得医治(马可福音2:17),这段经文也表明,唯有耶和华才有能力完全救赎和医治那些无法治愈的人。它将神定位为唯一最终的复原之源。
耶利米书30:13详细阐述了犹大所经历的孤立感: “无人为你辩护;你的伤痕无人医治,你的痊愈无人能治。” (13节)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寻求政治盟友、强大的君主或受人尊敬的先知来填补缺口。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却无人能有效地代求。他们的不忠切断了真正的辩护渠道,使他们面临即将到来的审判。
“你的伤痕无法医治” (13节)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不断提醒着他们属灵的状况。历史上,犹大人有时会依赖埃及等邻国,希望外国势力能将他们从巴比伦的奴役中解救出来。但这些联盟最终都落空了。如果没有真正的悔改,无论他们与什么样的人结盟,他们的处境都不会改善。
这令人沮丧的描述也预示着唯有上帝才能使破碎的人获得新生。在新约后期的著作中,信徒在基督里找到了一位代祷者(罗马书8:34),他代表他的子民站在天父面前。耶利米的读者中缺乏这样的人,这预示着我们需要一位更完美的中保。
在古代,犹大的“情人”可能指他们为了安全而崇拜的外国或假神: “你所爱的都忘记你,不寻求你;我因你的罪孽重大,你的罪恶众多,用仇敌的创伤,和残忍者的惩罚击伤你。” (第14节)“抛弃”一词强调了依赖异教神祇或对联盟抱有错误希望的愚蠢。那些盟友已经转身离去,对犹大的困境漠不关心。
耶利米书30:14进一步揭示了犹大罪行的深度:他们的“罪孽重大,罪恶众多” (14节)。他们屡次犯下的过犯构成了公义之神应受管教的依据。这管教被描述为“仇敌所伤” (14节),彰显了审判的严厉,在他们经历中,这如同敌人的攻击。然而,这仍然是神主权的作为,带来公义,并最终带来救赎。
这可怕的警告背后,蕴含着耶和华的审判绝非徒劳无功的保证。上帝藉着显明犹大人普遍犯下的恶行所带来的后果,旨在使犹大人重新忠于圣约。当人类的求助幻象落空时,道路便已为神的介入和持久的转变铺平。
在耶利米书30:15中,上帝面对百姓因苦难而震惊的神情: “你们为何因所受的伤害哀号呢?你们的痛苦无法医治。因你们的罪孽重大,罪恶繁多,我将这些事降与你们。” (第15节)他们哀号,却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行为导致了这种悲惨的境遇。他们的痛苦再次被描述为无法医治的,强调唯一的出路是通过悔改和神圣的修复。
上帝直接将以色列的困境归咎于他们的道德败坏。耶利米生活的时代,犹大国屡屡背约,敬拜别神,公然违反诫命。耶和华坚称“我向你们行了这些事” (15节),以此确认祂使用巴比伦作为管教工具的主权。
这段经文可以作为任何时代信徒的一面镜子,提醒我们,不悔改的心必然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正如医生必须治疗严重的伤口一样,上帝的治疗始于揭示病因。只有在此之后,治愈的过程才会展开。
尽管审判迫在眉睫,上帝却宣告了命运的逆转: “所以,凡吞吃你的,必被吞吃;你的一切敌人,都必被掳去;抢夺你的,必被抢夺;凡掠夺你的,我必使他成为掠物。” (16节)剥削犹大的列国必将逃脱惩罚。这突显了未来的正义,暗示巴比伦的所作所为最终也将面临神圣的清算。
从历史上看,巴比伦确实在公元前539年被米底亚-波斯帝国攻陷,应验了审判临到那些曾经压迫他们的人的预言。上帝掌管全球事务的主权彰显无遗,祂为着救赎的旨意精心安排各种事件,甚至在帝国的兴衰中也是如此。
这节经文强调,上帝的子民虽然受了管教,但最终不会被抛弃。他与他们立的约确保了最终的拯救,指向了圣经中更广泛的复兴主题。虽然审判是必要的,但它总是与对那些归向他的人的盼望应许相平衡。
耶利米书30:17提出了一个胜利的承诺:“耶和华说: ‘我必使你痊愈,医治你的伤痕,因人称你为被赶散的,说:‘这是锡安,无人眷顾。’” (第17节)锡安,通常指耶路撒冷,地理位置位于犹大山区。到了耶利米时代,它已成为犹太人敬拜和社区生活的中心,然而,当巴比伦人摧毁这座城市时,它却面临着毁灭的危险。
尽管列国讥笑锡安,说无人关心(17节),但上帝却表明并非如此。祂对祂子民的承诺超越了被掳或毁灭的悲惨境遇,祂期盼着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在身体、情感和灵性上都得到复兴。这清楚地提醒我们,神的怜悯胜过最黑暗的绝望宣言。
在更广阔的圣经叙事中,当上帝通过基督赐下终极的救恩时,这种复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耶利米时代之后的许多世纪,耶稣来到世上“医治伤心的人”(以赛亚书61:1),弥赛亚弥赛亚为所有信徒所作的救赎之工,完全满足了先知所表达的对医治的渴望(罗马书1:16)。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