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耶利米书31:27-30中,耶利米继续他的预言,这预言是针对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预示着上帝子民的复兴和希望。他宣告了神圣的承诺: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将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播种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 (第27节)。这句话揭示了耶和华的旨意,要给这个饱受流放之苦的国家带来新生和丰盛,正如祂曾经驱散他们,但现在要将他们聚集起来一样。耶利米在犹大历史上动荡的时期(公元前7世纪末至公元前6世纪初)服侍,正处于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6年)前最后几天的十字路口。虽然北方王国早在公元前 722 年就被亚述攻陷,但这里的应许是要将全地所有上帝的子民重新聚集起来。
耶利米书31:27中撒种的意象,反映了上帝栽种新生命的旨意。正如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繁殖,耶和华必使人类和动物再次繁衍生息。这结果彰显了上帝的信实,证明即使罪恶给人类带来了审判,他们的迷失并不会使祂眷顾的约失效。先知的话语将以色列和犹大团结在一起,表明创造万物的耶和华始终信守对祂选民的承诺。
这预期的复兴也指向未来更深层次的属灵聚集。新约呼应了耶和华带来复兴的主题,最终在基督身上得以实现,祂将生命和丰盛赐给所有相信的人(约翰福音10:10)。在耶利米的时代,这样的话语为一个流离失所、饱受屈辱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希望,让他们得以一窥由神圣恩典而非世俗的失败所塑造的未来。
上帝宣告祂对人类的看顾,阐明祂的看顾: “我先前怎样留意将他们拔出、拆毁、倾覆、毁坏、降灾祸,我也必照样留意将他们建立、栽植。这是耶和华说的” (28节)。这强调了那引导他们反叛后果的神圣看顾,也将确保他们的重建。拔出和拆毁与建立和栽植(28节)形成对比,强调了尽管上帝允许毁灭作为审判,但祂也是安排新开始的那一位。
历史上,耶利米亲眼目睹耶路撒冷多次遭受入侵,并逐渐衰败。然而,在那场灾难中,上帝应许会看顾,这应许使人确信,这场毁灭并非永久的,也非偶然的。相反,这是净化的必要步骤,为新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耶利米书31:28清楚地表明,上帝的参与从管教到复兴,贯穿了人类的方方面面。
上帝积极建造和栽种的观念与其他论述转变和更新的经文相呼应,例如耶稣关于种子和收获的比喻(马可福音4:26-29)。饱受战争和苦难折磨的犹大人民,可以期待上帝之手塑造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悲伤最终会化为喜悦,这强调了他们的流亡并非他们故事的终结。
耶利米继续说道: “到那时,人必不再说:‘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女的牙酸倒了。’” (29节)这句话已成为一句谚语,暗示子孙后代不公平地为祖先的罪孽付出了代价。它传达了一种对国家命运的集体责任感,子孙后代要承受上一代人反叛的挥之不去的后果。
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中,违背上帝的圣约常常导致超越个人寿命的广泛灾难。许多人认为,他们的苦难完全源于过去的罪恶,而非自身过失。然而,耶利米的宣告挑战了这种观点,预示着每个人在上帝面前的责任将变得显而易见,个人的罪孽或正义都将得到相应的报应(以西结书18:2-4)。
这种转变将焦点从集体的责备转移到个人的悔改和责任。上帝希望每个人的心都转向祂,除去那些可能源于责怪祖先或社会环境的借口。有了这种改变的视角,人们将不再诉诸古老的谚语来解释他们的苦难。相反,他们会直面自己的行为,积极响应上帝对顺服的呼召。
下一节经文清晰地阐明了这一原则: “各人要因自己的罪孽死亡;吃酸葡萄的,他的牙必酸倒” (30节)。这表明,虽然集体事件可能影响整个地区,但个人在上帝面前的责任不会被家庭传承或传统所抹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向耶和华负责。
这种个人责任感对于塑造一个信仰社群至关重要,这个社群不仅建立在血统之上,也建立在对圣约的真诚委身之上。惩罚或祝福不会像命中注定的循环一样代代相传。相反,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必须面对自己选择的后果。这一信息与耶稣的教导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耶稣同样呼吁人们拥有个人的信心并悔改(马可福音1:15)。
上帝藉着这宣告,强调公义与怜悯并存。虽然上帝子民的罪孽深重,最终导致他们被掳,但耶利米所预言的新时代,却提供了与耶和华建立直接、无遮蔽关系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都站在祂面前,不再有遗传的定罪阴影,可以自由地通过悔改寻求复兴和盼望。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