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耶利米书9:25中,先知宣告了神的警告: “日子将到,我要刑罚一切受割礼和未受割礼的。” (25节)此处同时提及受割礼和未受割礼的人,强调了更深层次的对比,即当内心远离神的公义时,外在的宗教身份标志是不够的。在古代以色列的背景下,割礼是属于神之约的外在标志。然而,在这里,耶和华宣告了对那些表面上通过宗教象征跟随他,但内心缺乏真诚的虔诚和顺服的人的审判。
上帝最终关心的是人内心的状态,而非仅仅关注外在的仪式。人们在身体上对律法的遵守,却被属灵上对上帝之道的悖逆所掩盖。历史上,耶利米在南国犹大(约公元前627-586年)担任先知,他向一个反复选择偶像崇拜和信靠人类联盟而非倚靠耶和华圣约应许的国家发声。先知提醒他们,上帝看透了表面宗教的本质,渴望真正的顺服和信靠。
耶利米书9:25呼应了贯穿圣经的主题:上帝试验祂子民的心,并看重真诚的忠诚胜过任何仪式。这一早期的强调为新约关于灵性转变的教导铺平了道路。耶稣呼吁“重生”,进一步阐明了与上帝建立真诚的关系需要内在的更新,而不仅仅是外在的顺从。
下一节列举了以色列的几个邻国,说道: “埃及、犹大、以东、亚扪人、摩押,并一切住在旷野剃鬓发的人。因为列国都没有受割礼,以色列全家心里也没有受割礼。” (第26节)埃及是非洲东北部的一个强大帝国,在摩西时代(约公元前15-13世纪)曾压迫以色列。犹大是南国,耶利米本人也曾在此预言。以东(以扫的后裔)位于犹大的东南方,亚扪人是罗得小女儿的后代,居住在死海东北部地区。摩押也是罗得的后代,但通过他的长女而来,位于死海以东。这些国家与以色列之间既有紧张的关系,也有结盟的关系。
耶利米对比了受割礼和未受割礼的民族,强调所有不从内心顺服上帝权威的人都将面临审判。即使是犹大,本应忠实地遵守圣约,却也因为其人民内心顽梗而被列入这些民族之中。这呼召的转变超越了传统或仪式,彰显了上帝要求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拥有正直和灵性奉献的原则。
经文提到剃鬓发(26节),强调了外邦民族特有的文化或宗教习俗,表明即使是这种外在的举动,如果没有一颗清洁的心,也毫无意义。真正的圣约成员资格取决于甘心顺服的灵,这最终指向耶稣使之成为可能的内在转变,使信徒成为以祂牺牲之工为基础的新约的一部分。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