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书亚记 2:22-24 描述了以色列探子安全返回以色列营地。
前面几节解释了耶和华如何利用一个名叫喇合的妓女拯救约书亚派去侦查迦南和耶利哥城的两名探子。当探子到达耶利哥城时,耶利哥王派人去见喇合,请她将这两个人交到他手中。喇合把他们藏起来,并欺骗王的使者,敦促他们追赶路上的以色列探子(约书亚记 2:1-7)。
当以色列探子还在喇合的家中时,喇合走近他们,承认耶和华是他们的上帝,是真正的至高无上的上帝。她要求他们发誓,当他们回来摧毁耶利哥时,饶她和她的家人一命。这些人同意保护她,只要她保守他们的阴谋(约书亚记 2:8-14)。喇合告诉他们如何逃生,安全返回营地。这些人重申了他们的誓言,并强调喇合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在她的窗户上挂一条朱红色的线绳,将她的家人关在家里,不要报告任何信息。喇合同意了这些条件,释放了探子,并按照指示在窗户上系了线绳(约书亚记 2:15-21)。
随着故事的展开,叙述者告诉我们,探子们按照喇合在第 16 节中的建议去做了:他们出发,来到山地(第 22 节)。山地是约旦河西岸和耶利哥城的地区。耶利哥东边是一片平原,一直延伸到河边。追赶探子的皇家使者按照喇合的指示向东朝约旦河及其渡口行进(约书亚记 2:7)。但探子们朝相反的方向走,以避免与搜寻他们的耶利哥人相遇。他们在那里呆了三天,直到追赶者回来。换句话说,他们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与此同时,追赶者一路寻找他们,但没有找到他们。也许他们认为以色列探子离开喇合家太快,已经过了约旦河。无论如何,他们的搜寻毫无结果。
躲了三天后,两人返回,从山地下来,渡河(第 23 节)。以色列探子一过约旦河,就知道自己安全了;再也不用担心被发现了。海岸安全了。他们来到嫩的儿子约书亚那里,向他讲述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
这段经文将这些人对约书亚的陈述概括为两部分。
首先,他们对他说: “耶和华实在把这全地交在我们手中了”(第 24 节上)。他们重复了第 9 节喇合的话:“我知道耶和华已将这地赐给你们了。”
第二,探子们引用第 9 节喇合的话的最后部分来鼓励约书亚,说: “那地的居民在我们面前心都消化了”(第 24 节下)。动词“心都消化了”的意思是“失去勇气”或“变得软弱”(申命记 20:8)。这意味着耶利哥的居民听到以色列军队的消息时会颤抖。他们最终会输掉这场战斗,因为伟大的战士耶和华会为他的子民而战。
翻译为“主”的希伯来语是“雅威”,即自存的永恒之神,他在燃烧的荆棘丛中向摩西显现(出埃及记 3:14)。上帝用这个名字与以色列人建立了盟约关系,将他们视为自己的珍宝,使他们成为一个神圣(“分开”)的国家(出埃及记 19:4-6)。在我们的经文中,探子们承认上帝的力量,并相信上帝已经将土地赐给他们。他们向约书亚报告了令人鼓舞的消息,因为他们知道耶和华会为他的子民战胜敌人而战。
他们的报告与四十年前十个胆小的探子向摩西报告的内容截然相反。十个探子确信,如果以色列人与迦南人开战,他们全都会死(民数记 13:27-29,31-33)。他们的恐惧传染给了其他以色列人,导致了一场恐慌的叛乱。上帝惩罚了这种缺乏信仰的行为,宣布以色列人将在旷野流浪四十年,这样老一代人就会死去,年轻一代就可以进入并继承应许之地。现在,这两名探子对上帝表现出信心,相信他们会征服迦南地。这两个探子反映了约书亚和迦勒,他们是四十年前第一次侦察中唯一相信上帝会按照他的承诺将迦南交给以色列的探子(民数记 13:30,14:6-9)。当以色列军队准备进入迦南并征服时,这一次没有丝毫恐惧、怀疑或退缩的迹象。
几章之后,约书亚将履行探子对喇合的承诺。
“然而,约书亚却把妓女喇合与她父家,并她一切所有的,都救活了。因为她隐藏了约书亚所打发窥探耶利哥的使者,所以她就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
(约书亚记 6:25)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