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路加福音 23:8-12 含义

其他福音书中没有与此事件明显相似的记载。

这段经文是《圣经》中对耶稣民事审判第二阶段的唯一记述,称为“耶稣在希律安提帕面前觐见”。

这个故事发生在耶路撒冷市中心的希律安提帕宫殿。它位于耶路撒冷西侧的总督府和城市东侧的圣殿中间。这件事发生在早上,很可能是在早上 7:00 到 8:00 之间。(根据马可福音 15:24,耶稣在早上 9:00 被钉在十字架上)。根据犹太历法,日期可能是尼散月 15 日-无酵节的第一天。按照罗马人的计算,这一天可能是星期五。

要了解这些事件的时间和顺序,请参阅《圣经》中的“时间线:耶稣的最后 24 小时”。

耶稣的民事审判分为三个阶段。

  1.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马太福音 27:1-2, 11-14;马可福音 15:1-5;路加福音 23:1-7;约翰福音 18:28-38)
  1. 耶稣在希律安提帕面前觐见(路加福音 23:8-12)
  1. 彼拉多的审判(马太福音 27:15-26;马可福音 15:6-15;路加福音 23:13-25;约翰福音 18:38-19:16)

当罗马统治者犹大,彼拉多将耶稣送到希律安提帕那里时,耶稣民事审判的第一阶段就结束了,希律安提帕是耶稣的家乡加利利地区的统治者(路加福音 23:7)。

尽管彼拉多拥有更大的权力,但他不想对耶稣的民事审判作出裁决。

耶稣民事审判第一阶段的摘要。

祭司长和长老们第一次对耶稣提出指控时(路加福音 23:2),彼拉多亲自调查了他们(约翰福音 18:33a)-尤其是叛乱的指控。在约翰对彼拉多调查耶稣的采访的详细记述中,这位罗马总督不止一次问被告:“你是犹太人的王吗?”(约翰福音 18:33b 和约翰福音 18:37)。路加总结了耶稣的回答:“你说的是”(路加福音 23:3)。

然后彼拉多出去向那些渴望处死耶稣的宗教领袖们宣布:“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路加福音 23:4)。祭司长、长老和文士(宗教律师)对提出了更多的指控,发泄了他们愤怒的失望。耶稣什么也没说(马太福音 27:12)。彼拉多对他的沉默镇定感到惊讶(马太福音 23:13-14;马可福音 15:4-5),也许希望耶稣能说话,说些什么,他可以用这些话来谴责他或羞辱他的指控者,这样总督就可以把无罪释放归咎于他们。

但在一片混乱中,彼拉多听到一个原告提到耶稣来自加利利(路加福音 23:5-6a)。彼拉多问这是否属实(路加福音 26:6b)。确认之后,这位罗马政客不愿对祭司们做出不真实或不利的判决,于是愉快地摆脱了责任,把耶稣送到了加利利统治者希律安提帕那里,当时逾越节时,希律安提帕恰好也在耶路撒冷(路加福音 23:7)。

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宗教领袖和耶稣

希律安提帕是彼拉多派来审判耶稣的权威,他是大希律(建筑商)的儿子,而大希律正是基督刚出生时试图处死耶稣的统治者(马太福音 2:16)。希律安提帕也是斩首施洗约翰的统治者,施洗约翰是耶稣的表弟(马太福音 14:1-12;马可福音 6:14-29;路加福音 9:9)。希律安提帕是加利利的傀儡统治者。他的父亲去世后,犹大王国被分成四部分-他继承的四分之一是加利利-这使得希律安提帕成为加利利的“四分领主”(四分之一的统治者)。

希律他的家人一样,有犹太血统,但他却过着异教徒般的罗马生活。在长老和文士(法利赛人一党)眼中,希律党人代表着犹太人可能遭遇的最严重的道德败坏-过着外邦人的生活。但现在他们不得不去找这个被鄙视的分封王,希望他会像对待施洗约翰那样对待耶稣-处死他。通常,对于墨守成规、自以为是的法利赛人来说,拜访希律可能是一件可憎的事,而对于有自尊心的撒都该人来说,拜访希律会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但现在,犹太教的两个教派都渴望这样做,只为了除掉这个激进的拉比-耶稣

希律王会见国王

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他久已听闻有关耶稣的事,想要见他,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些神迹(第 8 节)。

路加写道,希律与彼拉多不同,见到耶稣非常激动。希律希望看到耶稣行一些奇迹或神迹。想娱乐一下,而不是被要求履行职责。他对调查指控并不特别感兴趣,只是感到很惊讶。路加提到,希律很久以来就想见耶稣,因为他一直听说有关耶稣的事。这可以追溯到大约一年前,当时作为加利利分封的王,希律开始听到有关耶稣奇迹的报道。这些报道在希律勉强处死施洗约翰后不久就传到了希律的耳朵里(马太福音 14:1)。希律甚至猜测耶稣就是施洗约翰复活了,也许是因为有传言说了同样的事情(马太福音 14:2):

“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这一切的事,就甚纳闷;因为有人说是约翰从死里复活,有人说是以利亚显现,又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复活了。希律说:‘约翰是我已斩首的;但我所听见这事的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想要见他。”
(路加福音 9:7-9)

亲自见到耶稣希律王所期盼的机会。但这位不道德的分封王却大失所望。

希律问了他耶稣很多话,但他耶稣什么也不回答(第 9 节)。

路加描述希律王如何问耶稣时说了一番话,希腊文原文的意思是“说了很多话”。意思是希律王问耶稣时非常健谈和激动。

路加的记载表明希律耶稣指控的调查是不专业的。这位统治者曾经提出“哪怕是王国的一半”来换取一场脱衣舞表演(马可福音 9:23)。他似乎倾向于放走耶稣,只要耶稣能为他行一些神迹或奇迹。希律耶稣的提议可能类似于撒旦在旷野的诱惑,当时魔鬼告诉耶稣要为自己使用权力并服从他的权威(路加福音 4:2-3、5-7、9-11)。但耶稣来不是为了服务自己;来是为了服务他人,遵循他父亲的意愿,甚至至死不渝(马太福音 20:28;路加福音 22:42;约翰福音 13:13;腓立比书 2:8)。

希律滔滔不绝,对耶稣进行了一番长篇大论的质问,而他的囚犯却沉默不语。耶稣可能正在做那些指控他的犹太人也应该做的事情-拒绝与被玷污、不悔改、过着异教徒生活的希律互动。

耶稣拒绝与斩首施洗约翰(他的表弟和先知先驱)的人说话。他什么也没回答。几个月或几周前,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耶稣在村庄里传道时,有人警告他“走吧,希律想要杀你”(路加福音 13:31),也许是想吓唬耶稣严厉地回应了这一警告,称希律为“狐狸”,然后预言他将在耶路撒冷死亡和复活(路加福音 13:32-33)。现在耶稣不会和狐狸说话,因为他的生命在耶路撒冷受到审判。

再一次,耶稣在控告他的人面前保持沉默(马太福音 26:63;27:12-14),应验了以赛亚关于弥赛亚在压迫者面前保持沉默的预言(以赛亚书 53:7)。

当希律详细审问耶稣-要求一些神迹,然后又询问指控时-似乎对耶稣没有回答他而感到失望和恼怒。

那时,祭司长和文士站在那里,极力地控告他(第 10 节)。

希腊文中翻译为“强烈地”的意思是“强行”或“大声地”。七十士译本(旧约的希腊文译本)用这个词来描述以色列人向耶利哥进军时发出的巨大噪音和吹号声(约书亚记 6:9)。意思是希律的宫廷因愤怒的情绪而变得极其喧闹。这种骚动很可能对易激动的分封王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希律背叛了耶稣

弥赛亚受嘲弄

由于耶稣没有回答他任何问题,也不愿像希律王希望的那样,行一个奇迹来取悦,所以分封的王会找到其他方法让耶稣取悦

希律和他的士兵们轻蔑地对待他并嘲笑他,然后给他穿上一件华丽的长袍(第 11 节)。

这是对耶稣的第三次嘲弄。第一次是犹大在耶稣被出卖时对他的嘲弄,当时犹大热情地迎接耶稣并开始亲吻他(马太福音 26:49)。第二次是耶稣第二次受审后,原告对他的嘲弄(马太福音 26:67-68;马可福音 14:65;路加福音 22:63-65)。耶稣还将受到罗马士兵的嘲弄(马太福音 27:27-31);路过他被钉十字架的人(马太福音 27:39-40);以及与一起被钉十字架的罪犯(马太福音 27:44)。在他死前,每一类人的代表都将嘲弄-他的门徒、撒都该人(祭司长)、法利赛人(长老)、文士、希律党人、罗马人、普通犹太人,甚至与耶稣一起被处死的罪犯。

路加很清楚,希律王嘲笑耶稣的带头人。希律王的士兵他们的分封王一起加入嘲笑的行列。希律王耶稣的迷恋很快变成了蔑视希律王和他的士兵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耶稣。他们也在嘲笑他。他们拿耶稣开玩笑。由于耶稣被指控自称是受膏的王(路加福音 23:2),他们嘲笑,好像是“皇室成员”。他们给他穿上华丽的长袍

希腊语中被翻译为华丽长袍的表达清楚地表明它是洁白的。在文化背景下,它不是统治国王的长袍,而是继承人或即将成为国王的人的装饰品。他们似乎在取笑耶稣,说只是一个假装者,而不是真正的国王。在审判的背景下,希律似乎并没有认真对待耶稣。他没有把他视为弥赛亚,而是被视为一个可笑的笑话。

耶稣后来被鞭打(马太福音 26:26),祂那件洁白的长袍会浸满鲜血,变成朱红色(马太福音 26:28)。白袍象征着纯真。它被血染成红色,象征着替代性牺牲和赎罪。这件多色长袍-白色和朱红色-暗示着以色列最宠爱的儿子约瑟。约瑟预示着耶稣是一位受苦的仆人,即弥赛亚。就像耶稣华丽的长袍一样,约瑟的彩色长袍也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创世记 37:31)。

耶稣那身洁白的长袍令人感到羞辱。他那被打的脸和拔掉的胡子(以赛亚书 50:6;马太福音 26:63-65;马可福音 14:65;路加福音 22:63-65)使耶稣看起来更加可笑,希律王的宫廷成员大笑不已,站在那里的大祭司和文士诽谤

耶稣弥赛亚的滑稽样子也被先知以赛亚预言过:

“他没有威严的仪态,也没有威严
我们应该仰望他,
也没有任何外表迹象表明我们会被他吸引。
他被人鄙视和抛弃。”
(以赛亚书 53:2b-3a)

就耶稣而言,能够承受这种残酷的嘲弄,因为绝对信任上帝,他的父亲:

“主神帮助我,
因此,我没有丢脸;
因此,我面容坚如磐石,
我知道我不会感到羞愧。
那为我伸冤的已经近了。”
(以赛亚书 50:7-8上)

耶稣不顾眼前痛苦和屈辱的处境,而着眼于父神为安排的奖赏和喜乐。与因忠信而得到的相比,耶稣轻视并轻视他们的耻辱。《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告他的信徒们注视耶稣,效仿基督的榜样:

“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希伯来书 12:2)

希律王和他的士兵们戏弄了耶稣之后,分封王将耶稣送回彼拉多那里,让他穿上华丽的长袍,显然是想戏弄他。彼拉多正确地理解了希律王的暗示性判决:耶稣对这些指控是无辜的(路加福音 23:15)。

希律将耶稣释放,交还彼拉多,结束了耶稣政治审判的第二阶段。由于其隐含的无罪判决,这本应是最后阶段。但正如我们将看到的,憎恨耶稣并受到耶稣威胁的祭司长、长老和文士不会接受这个结果,并将向彼拉多施压,让他继续审判,直到他们得到他们要求的结果-“把他钉在十字架上!”(路加福音 23:21、23-24)。

路加的注释

在叙述了耶稣政治审判的第二阶段的事件之后,路加做了一个有趣的评论,

从那一天起,希律和彼拉多就成了朋友;因为之前他们彼此是仇敌(第 12 节)。

罗马总督彼拉多和罗马认可的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在此之前一直是对手。从古代历史学家约瑟夫斯的记载来看,他们的仇恨似乎最初是在彼拉多被任命为犹大总督几年后不久产生的。彼拉多命令他的卫兵带着带有凯撒肖像的旗帜进入圣城耶路撒冷,违反了十诫中的前两条:1,“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和2,“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或任何肖像……”(出埃及记 20:2-4;申命记 5:7-9)。

因为凯撒自称被尊为神,所以在耶路撒冷展开带有他肖像的旗帜会令犹太人大为恼怒。希律王一生都在犹地亚度过,他明白这会给亲罗马的希律党人带来麻烦,于是要求新任总督将旗帜撤下。彼拉多拒绝了。然后希律王向罗马元老院抱怨彼拉多的愚蠢行为和无礼傲慢(《约瑟夫古史》第十八卷第 3 节)。从那时起,统治者们就互相怨恨。

但路加指出,这些政治敌人却在那天耶稣的死而成为朋友

希律王很可能因彼拉多延缓而感到荣幸,让他审判耶稣,而分封的王也非常高兴有机会见到这位他一直想见的著名奇迹创造者。

彼拉多似乎也被希律王的笑话逗乐了,并且默认了希律王的评价。

至此,耶稣民事审判的第二阶段就结束了。审判即“耶稣在希律安提帕面前受审”(路加福音 23:8-12)。

耶稣民事审判的第三阶段发生在总督府。它被称为“彼拉多的审判”(马太福音 27:15-26;马可福音 15:6-15;路加福音 23:13-25;约翰福音 18:38-19:16)。

下一部分经文描述了耶稣政治审判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是如何开始的(路加福音 23:13-16)。

???? 23:3-7 ?? ← Prior Section
???? 23:13-16 ?? Next Section →
???? 1:1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