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徒和其他跟随者与耶稣同行,上耶路撒冷去。耶稣走在前头,他们就惊奇,跟随的人也惧怕(32节)。从犹太周边地区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确实是一段上坡路,象征性地指向这座圣城的重要性,它是当时敬拜的中心和宗教权威的所在地。耶稣出生于公元前4年左右,一直事奉到公元30-33年左右。他行事有目标,展现了他对上帝计划的承诺,尽管前方挑战重重。他坚定的步伐让旁观者惊叹不已,表明他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决心。
耶稣再次把十二门徒拉到一边,开始告诉他们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32节)。耶稣把十二门徒-那些跟随祂从加利利来的关键门徒-拉到一边,表明祂是一位教导者,深切地关心他们,希望他们明白即将发生的事。十二门徒,包括彼得、雅各和约翰,都见证过祂的神迹和教导,但祂在这里的话提醒他们,门徒身份也需要牺牲和委身。
这段描述也暗示了这群人内心的恐惧。他们跟随,却发现自己对城墙外的情况感到迷茫。耶路撒冷不仅是精神圣地,也是政治和宗教冲突的温床。耶稣在一次平静的教导中,说出了令人沮丧的预言,让他们做好了准备,去面对一个他们从未完全预见到的现实。
耶稣进一步阐述了祂即将受难的主题,说道:“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把他交给外邦人。” (33节)祂称自己为人子,借用了预言性的语言,既指向祂的人性,也指向祂的神性权威(但以理书7:13)。祂指出,那些作为上帝与以色列立约的属灵守门人的宗教领袖,将会拒绝他们的弥赛亚。
耶稣将被“交出”的预言表明,耶稣前往耶路撒冷并非仅仅为了最后一次布道,而是要服从一个预先设定的计划。祭司长和文士代表着犹太宗教权威的最高层,他们谴责耶稣的决定,暴露了人们对耶稣的误解和敌意之深。他们计划将耶稣交给外邦人-罗马当局,这进一步凸显了犹太领袖和罗马势力将如何联合起来对抗耶稣。
这句话仿佛在号召门徒们做好准备。弥赛亚的使命正在以一种与他们对这位得胜的尘世君王的期望截然相反的方式展开。他们后来意识到,真正的胜利意味着臣服和牺牲。
耶稣清楚地描述了圣城里等待祂的遭遇:他们要戏弄祂,吐唾沫在祂脸上,鞭打祂,杀害祂;三天后祂要复活(34节)。祂在这里强调了祂将要遭受的残酷虐待,包括被杀前所遭受的戏弄、吐唾沫和鞭打。这生动的描述提醒我们,罪恶的极致丑陋在对那位来拯救人类的那一位的暴力拒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即将遭受苦难,耶稣也谈到了希望:“三天后他要复活。” 即使祂教导苦难,祂也提到复活,为道路带来了光明。这是一个关键的应许,与新约后期的经文相呼应,证实了祂最终战胜死亡(使徒行传2:24)。通过祂的复活,耶稣将证明祂的身份,并获得永恒的救赎,为信徒信靠上帝拯救的大能奠定基础。
祂的话语也向门徒保证,苦难不会是最终的判决。祂预示复活,让他们瞥见最终的胜利。令人震惊的背叛和肉体的折磨,将被上帝所命定的更高旨意所掩盖,那就是缔结新的圣约,为所有相信的人开启永生的道路(罗马书6:5)。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