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其他门徒发现雅各和约翰请求坐在耶稣身旁的尊贵位置时,那十个门徒听见了,就对雅各和约翰感到愤慨(41节)。雅各和约翰是最早的门徒之一,他们是兄弟,被称为“西庇太的儿子”,他们与彼得和安得烈一同跟随耶稣(见马可福音1:19-20)。他们对特殊地位的渴望激起了其他门徒的沮丧,也揭示了世俗的欲望如何破坏信徒之间的合一。那十个门徒的愤慨反应彰显了谦卑的重要性,以及为个人利益而追求权力的危险。
耶稣接着叫他们来,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第42节)“外邦人”一词指的是所有非犹太国家,其中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都权力严酷。耶稣经常用现实世界的政治结构来对比世俗的领导与神的国度。通过指出外邦统治者如何“治理”他们的臣民,耶稣警告门徒,他的国度在风格和实质上都将与他们在他们的文化中观察到的压迫手段截然不同。
耶稣又说: “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43节)。耶稣的这番话彻底颠覆了世人对领导力的观念。在上帝的国度里,真正的伟大不在于自我提升或高位,而在于奉献自己服侍他人。这一原则贯穿于祂的教导之中(见路加福音9:48),谦卑和牺牲的爱定义了天国中最伟大的人。耶稣指出了一个更深层的真理:当一个人刻意将他人的需求置于自身之上时,他们就反映了上帝的心意。
接下来,他补充道: “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 (44节)。耶稣用更强烈的措辞强调仆人的身份,以此强调他的观点。耶稣的门徒不应试图超越他人,夺取第一的位置,而应接受奴隶的姿态,心甘情愿地放弃权利和地位。这在公元一世纪是彻底反文化的,因为当时奴隶制既是社会现实,也是人类最低地位的象征。耶稣希望他的追随者知道,上帝对领导力的看法是降低自己,提升他人。这种谦卑有助于促进信徒群体的和平与团结。
最后,耶稣以自己为例。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第45节)。耶稣在这里用“人子”这个称号来指代自己,这是一个源于旧约预言的弥赛亚术语(见但以理书7:13-14)。他将自己置于这个角色中,阐明了他的最终使命是服务人类,最终在公元30-33年左右牺牲生命达到顶峰。耶稣说他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表明他的领导才能的本质在于谦卑和牺牲。在新约中,这个想法与腓立比书2:5-8等经文产生共鸣,强调基督顺服的服侍行为如何带来救赎。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