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希米记12:1-7开篇写道: “以下是与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耶书亚一同上来的祭司和利未人:西莱雅、耶利米、以斯拉。”(第1节)这里列出了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耶路撒冷的领袖名单。所罗巴伯曾于公元前538年至520年间担任波斯犹大省的省长,他是大卫王的直系后裔。这些祭司和利未人与耶书亚一同上来,成为这片新定居之地敬拜复兴的中坚力量。
接下来,亚玛利亚、玛卢克、哈图什(第2节)继续列举了对恢复圣殿功能至关重要的祭司和利未人。他们的名字在现代可能显得晦涩难懂,但每个人都在维护社群的属灵生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进入耶路撒冷时,那里仍需重建,他们带来了对上帝律法和习俗的重新虔诚。
紧随其后的是示迦尼、利宏和米利末(第3节),这进一步证明信仰的传承是通过具体而真实的个体延续下来的。这些祭司每日侍奉上帝,表明敬拜并非匿名,而是由甘心乐意的仆人传承下去。他们的存在强调了以色列过去对圣约的忠诚与对未来的盼望之间持续不断的联系。
第4节列出了以多、基尼多伊、亚比雅(第4节),表明每个祭司的名字都构成了一幅更为宏大的属灵领袖图景。虽然其中许多名字也出现在早期的祭司世系中,但他们愿意在被掳之后回归,这一点意义重大。他们的回归不仅实现了复兴的承诺,也确保了圣殿献祭的正常进行。
继续列举米雅明、玛迪亚和比勒迦(第5节),这表明敬拜的秩序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遵循着被掳之前就已确立的模式。这些人体现了在饱受摧残的土地上,人们重新委身于神的诫命。他们作为信仰领袖的角色,展现了神如何通过具体的职分和圣礼来与祂的子民相交。
示玛雅、约雅立、耶大雅(第6节)的名字与其他祭司的家谱中的名字遥相呼应。他们的奉献表明,重返耶路撒冷远不止是重建被毁的家园,更是重建盟约社群。他们的服事尤其使祭司的职责在被掳归回后的时期得以延续。
最后,撒路、亚摩、希勒家和耶大雅。他们是耶书亚时代的祭司长及其亲属(第7节)。本节结尾指出,这些监督者及其家人支持耶书亚领导下的宗教机构。耶书亚在这一时期担任大祭司,确保圣殿的敬拜与以色列悠久的传统保持一致。他们的社群生活围绕着敬拜上帝、信靠上帝对他们民族历史的信实以及期盼上帝应许的进一步实现而展开。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