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所罗巴伯一起来的有耶书亚、尼希米、亚撒利雅、拉米、拿哈玛尼、末底改、必珊、米斯佩勒、比格瓦伊、尼宏和巴拿。” (第 7 节)
这首诗的开头列举了尼希米时代前约一个世纪从巴比伦归来的第一批犹太人领袖的名字。大卫的后裔所罗巴伯在公元前六世纪末担任波斯人任命的犹大总督,并与大祭司耶书亚(约书亚)一起领导了早期的重建工作(以斯拉记 2:2;哈该书 1:1)。他们的归来遵循了居鲁士的法令,该法令允许犹太人返回故土重建圣殿。
请注意,尼希米的名字也列在名单上,但他几乎肯定不是这本回忆录的作者。这是一个常见的名字。这份名单将故事与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时间联系起来,提醒我们复兴的历程跨越了几十年和几代人。
像末底改和比格瓦伊这样的名字,与圣经中的其他事件相呼应。这或许并非以斯帖笔下的末底改(公元前5世纪),但两者的重合体现了上帝的作为如何通过家庭产生涟漪效应。新约圣经也同样将救赎与历史联系起来,在耶稣的家谱中提到了所罗巴伯(马太福音1:12-13),将耶稣从流放中归回与君王的降临联系起来。
“以色列人的数目,巴录的子孙二千一百七十二名。” (第8节)
帕罗什(Parosh)的意思是“跳蚤”,也可能是“像铁一样”,但关键在于上帝会数点他们。一个庞大的家族-2172人-表明他们有强烈的意愿离开巴比伦,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重新定居。信仰常常需要放弃舒适的生活,去寻求呼召(希伯来书11:8-10)。
“以色列人”这句话象征着合一:不仅是犹大和便雅悯,更是更广泛的圣约家庭。上帝正在耶路撒冷重建一个以敬拜为中心、以耶稣为中心的新约家庭(约翰福音4:23-24)。
圣经中的数字并非无关紧要的小事;它们见证了每个家庭的重要性。耶稣说,父连我们的头发都数过(马太福音10:30),这番话也表达了同样的心意。
“示法提雅的子孙,372人。” (第9节)
人数虽少,却依然珍贵。有些家族人数众多,有些家族人数稀少;所有这些家族都需要重新填充犹大的城镇。这正体现了教会的形象:成员众多,却只有一个身体(哥林多前书 12:12-26)。
他们的勇气悄无声息。背井离乡,学习耕种岩石山丘,重建家园,都需要勇气。上帝常常以坚定不移、默默无闻的信实推进祂的计划。
“亚拉的子孙,652人。” (第10节)
亚拉家族(652)提醒我们,流放并没有抹去身份认同。在巴比伦的七十年(耶利米书25:11-12)或许足以瓦解忠诚,但这些家族保留了名字、血统和希望。
他们的数量也告诉我们,回归的人数并非涓涓细流,而是相当可观的剩余人数。希望重燃。
“巴哈摩押的子孙,就是耶书亚和约押的子孙,二千八百一十八名。” (第 11 节)
这个庞大的家族( 2818人)可以追溯到耶书亚和约押。双重家族谱系暗示着交织的历史和联盟。过去并未被抹去,而是被救赎了。
摩押位于死海东侧。 “巴哈摩押”这个名字或许保留了人们对边境地区和复杂历史的记忆,但他们却受到犹大复兴的欢迎。恩典将昔日的局外人聚集起来(以弗所书 2:11-22)。
“以拦的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名。” (第12节)
以拦在名单中出现了两次(12、34节),或许是两个不同的支系。这个名字在几代人中流传至今,表明尽管流离失所,其身份依然牢固。
上帝的子民并非面目模糊。即使在名单中,圣经也保留了记忆的尊严。
“萨土的子孙,845人。” (第13节)
还有八百四十五人愿意将自己的未来押注于上帝的承诺。耶路撒冷的重建并非少数领导人的功劳,而是一场由众多家庭共同发起的运动。
“撒改的子孙七百六十名。” (第 14 节)
每个家庭都会分担农田和各种生意。这些数字转化为耕种的田地、搬动的石头和安装的大门。信心在劳作中彰显出来(雅各书 2:18)。
“宾内的儿子,六百四十八名。” (第 15 节)
在以斯拉的平行列表中,这个数字是“巴尼”(Bani );在这里, “宾努”(Binnui)可能反映了不同的拼写或分支。圣经保留了几十年来记录的现实。
“比拜的子孙六百二十八名。” (第16节)
后来,在以斯拉记8:11中,贝拜又差遣了一批人。有些家庭是分批前来。顺服往往是循序渐进的-第一步的行动,为后续行动铺平了道路。
“押甲的子孙二千三百二十二名。” (第17节)
一支规模惊人的队伍。大家族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手来修筑城墙、管理葡萄园和防御工事-这正是耶路撒冷在脆弱的边境所需要的。
“亚多尼干的子孙六百六十七人。” (第18节)
Adonikam (“我的主已兴起”)是一个流放时代的名字。他们的回归宣告了一种神学:主兴起、复兴、使祂的子民归回(诗篇 126:1)。
“比格瓦伊的子孙二千零六十七人。” (第19节)
比格瓦伊也出现在后来的旅行清单中(以斯拉记 8:14)。同样,复兴需要时间。上帝的日历是耐心的,但也是可靠的。
“亚丁的子孙,655人。” (第20节)
一个中等规模的部落。想象一下,600多名男子带着妻子、儿女和长者。这支商队正穿越沙漠和山丘,前往一座残破的城市-并选择希望。
“希西家的子孙,98人。” (第21节)
这个亚群将身份追溯到希西家,很可能是为了纪念这位敬虔的君王(公元前715-686年在位),他在危机中信靠耶和华(列王纪下18-20章)。过去的信仰激发了现在的顺服。
哈顺的子孙三百二十八名。” (第22节)
哈顺后来出现在关于异族通婚的清单中(以斯拉记 10:33),展现了该群体为保持独特性而做出的挣扎。复兴包括悔改和纠正方向。
“比赛的子孙,324人。” (第23节)
虽小,却意义非凡。上帝的余民常常寡不敌众,但其目标却从未被超越(罗马书 11:5)。
“哈里弗的子孙,一百一十二名。” (第24节)
每个社群都需要忠心的“112”-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的名字记录在天上(路加福音10:20)。
“基遍人九十五人;” (第25节)
基遍位于耶路撒冷北部的本杰明山区。这些回归者回到了城镇,重新开垦了祖传的土地,并恢复了当地的生活-水井、市场和宗教活动。
“伯利恒人和尼陀法人,一百八十八人。” (第26节)
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以南五六英里处,后来成为耶稣的诞生地(马太福音 2:1)。尼陀法很可能就在附近。在上帝的故事中,犹大的小村庄至关重要-牧羊人君王将从伯利恒而出(弥迦书 5:2;马太福音 2:6)。
“亚拿突人一百二十八名;” (第27节)
耶路撒冷东北部的亚拿突是耶利米的家乡。这些归乡者带着耶利米所预言的希望,踏上了先知的土地(耶32:44)。
“伯亚斯玛非人,42;” (28节)
一个很小的群体。然而,他们的42个名字并不“少于”。马太福音中耶稣的家族谱系也使用了42代(太1:17)。上帝将小人物和大人物交织在一起。
“基列耶琳、基非拉和比录的人,743;” (第 29 节)
这些是位于耶路撒冷西边和西北部的基遍城镇。在约书亚时代,它们曾是基遍的挑战者,如今却成为复兴的盟友,彰显了上帝的旨意如何吸引昔日的外来者(约书亚记 9)。
“拉玛人和迦巴人,621人。” (第30节)
拉玛和迦巴位于本杰明的领土内,守卫着通往耶路撒冷的北部通道。重新安置这些要塞,提供了安全保障和贸易路线-智慧与信仰的结合。
“米奇马斯人,122;” (第 31 节)
密抹,约拿单曾凭着他勇敢的信心扭转战局(撒母耳记上14章)。这122人继承了那段记忆,如今他们以重建家园而非战斗展现勇气。
“伯特利人和艾城人,123人。” (第32节)
亚伯拉罕和约书亚旅途中发现的历史遗迹,如今重现于地图之上(创世记12:8;约书亚记8章)。应许之神,就是地点之神。
“另一个尼波人,52人;” (第33节)
可能与其他地方的尼波氏族有所区别。记录的精确性凸显了土地和圣殿服务分配的问责制和公平性。
“其余的以拦子孙一千二百五十四人。” (第34节)
重复的“埃兰”字表明存在多个分支。它不仅不会造成混淆,反而体现了社群对不同分支的重视。
“哈琳的子孙,320人。” (第35节)
祭司家族中也存在“哈琳”(Harim)的情况(第42节)。不同职位的姓氏也存在重叠-这再次提醒我们,复兴关乎每个人:祭司、利未人,以及平信徒的家族。
“耶利哥人345人;” (第36节)
耶利哥位于死海以北约旦河谷附近,是一处战略绿洲和入口点。这些回归者将帮助控制贸易,并保护来自东方的通道。
“罗德人、哈迪德人和阿诺人,共七百二十一人。” (第 37 节)
这些城镇位于地中海西部平原,靠近后来的吕大。这里重建了通往海岸的守卫道路-这对商业和波斯帝国路线至关重要。
“西拿的子孙,3,930人。” (第38节)
最大的单一族群。塞纳(Senaah)可能是耶路撒冷北部的一个定居点,也可能是流亡期间保留下来的家族姓氏。他们的规模表明,他们决心要完全恢复这片土地,而不仅仅是耶路撒冷。无论大小,每个族群都踏入了上帝的长远计划,终有一天,弥赛亚会经过这些山丘。(路加福音2:1-7)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