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诗篇33篇18-22节中,诗人宣告“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他的人,和盼望他慈爱的人” (第18节),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创造主积极地观察并眷顾那些选择敬畏他而非依赖世俗保障的人。这种警醒的关注表明,神的关怀并非疏远或冷漠,而是充满深切的怜悯,祂渴望回应那些信靠祂的人。这种对敬畏的强调贯穿整部诗篇,不断敦促神的子民培养敬畏和赞美的心。
此处的“敬畏”并非恐惧,而是一种深深的谦卑和尊重,承认上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希伯来智慧传统中,这种敬畏的态度是智慧的起点。这种“敬畏”包含着对耶和华至高主权的虔诚,促使信徒行在祂的道中,渴慕祂的恩典。这种敬畏与亲近之间的张力,体现了上帝渴望与祂的子民建立亲密的关系。
盼望祂的慈爱,彰显了对上帝怜悯在任何境况下都必胜的信心。诗篇作者教导我们,耶和华的信实之爱——祂立约的信实——是仰望祂之人的稳固根基。这与倚靠人的力量或转瞬即逝的资源截然不同,而是指向全能者与祂立约子民之间永恒的盟约。
延续这一主题, “救他们的灵魂脱离死亡,使他们在饥荒中存活” (第19节)描绘了上帝在危难之际的拯救大能。当一切似乎都失败时——当一个人的生命处于字面或象征意义上的危险之中时——祂会出手相助。这节经文尤其能引起绝望之人的共鸣,表明上帝不仅关注他们的困境,而且会采取行动来扶持那些信靠祂的人。
在圣经叙事中,饥荒往往象征着对生存的严峻威胁。诗篇作者着重强调了上帝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保护祂子民的能力。无论是面临肉体的饥饿还是灵性的枯竭,耶和华的供应都被描绘成可靠且赐予生命的。以色列世世代代都经历过真正的饥荒——每一次,那些转向神的人都得到了祂的指引和供应。
这里的话语呼应了圣经更广泛的信息:神的拯救不仅限于满足物质需要,更延伸到属灵领域。即使超越死亡本身,信徒也能在盼望中找到安慰,因为那位眷顾他们的神最终会救赎他们。耶稣后来也应许,凡信他的人必不至灭亡(约翰福音 11:26),这便是这一主题的体现。
诗人的声音中流露出盼望的等候:“我们的心等候耶和华;他是我们的帮助,是我们的盾牌” (第20节)。等候耶和华是一种积极的依靠,一种需要耐心和对神完美时间安排的信赖的态度。这种态度彰显了信徒的忠信,他们认识到耶和华的大能和怜悯。
神的帮助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但诗篇作者特别指出,祂是我们的盾牌,这通常与战场上战士的保护联系在一起。选择等候耶和华意味着有意拒绝急于自给自足,或抢在祂的指引之前。这种信赖的等候能使我们与祂建立更深的亲密关系。
在一个崇尚速成和立竿见影效果的世界里,这种依靠并非易事。然而,圣经多次提到,真正的盼望在于上帝永不改变的本性。因此,等候成为信心成长的土壤,塑造信徒,使他们成为彰显上帝品格、在试炼中凭着对上帝应许的信心而坚持不懈的人。
诗人很快转而欢欣雀跃,宣告“我们的心因他欢喜,因为我们信靠他的圣名” (第21节)。信靠是信徒喜乐的根源,提醒我们,对耶和华信实的坚定信赖会带来内心深处的喜乐。因神而欢欣是那些经历过他救恩之人的显著标志。
“圣名”指的是上帝的全部品格——祂的公义、怜悯、大能和圣洁,这一切都凝聚在祂的身份之中。诗人与上帝的子民因信靠祂的身份,就能欢庆那战胜人生一切苦难的盼望。这份喜乐成为强有力的见证,向世人宣告耶和华配得一切尊崇。
因信耶和华而喜乐,也为过感恩赞美的生活奠定了基础。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甘愿信靠祂的名,是蒙福得胜的关键。在新约时代,信靠耶稣的名同样能带来救恩,并成为赞美的源泉,使历代神的子民在得胜的敬拜中合而为一(使徒行传 4:12)。
最后,诗人以祷告的呼求作结: “耶和华啊,求你照着我们所仰望你的,向我们施慈爱。”(诗篇15:22)这句祈求将整篇诗篇串联起来,重申了信靠和敬拜的表达必须以神持续不断的立约之爱为印证。它呼求耶和华以祂恒久不变的怜悯,来回应他们热切的盼望。
诗人特意使用“慈爱”一词,凸显了他对上帝永恒怜悯的深刻理解。这是一种忠诚、坚定、且关乎个人的爱,远远超越了人类的局限。诗人将他的祈求建立在对上帝的盼望之上,以此为信徒树立了榜样,让他们能够满怀信心地期待上帝的慈爱在他们的生命中完全彰显。
这样的宣告激励着各个时代信徒的心灵。当神的子民以敬畏之心回应,等候祂的拯救,并因祂的名而欢欣时,他们便会发现祂那永不改变的爱总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对耶和华的盼望,成为所有信靠祂之人生命、安慰与平安的源泉。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