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开始阅读诗篇36篇1-4节时,会看到“交与伶长。耶和华仆人大卫的诗。”大卫是一位牧羊少年,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君王,大约在公元前1010年至970年间统治以色列。他早年在伯利恒放羊,后来统一各支派,并将耶路撒冷定为都城。这段诗意的标题表明,这些经文是为由精通音乐的人带领的敬拜仪式而作,体现了这篇诗篇的群体性和反思性。
在这一标题中,大卫谦卑地称自己为神的仆人,强调了他对全能者的倚靠。他没有炫耀自己是君王或战士,而是认同自己是忠实的追随者。在这里,大卫提醒我们,最大的地位并非权力,而是谦卑的服侍。耶稣也秉承了这一主题,他同样以仆人的形象出现(腓立比书2:5-7)。大卫的自我描述预备了我们的心,使我们能够领受他在接下来的经文中分享的真理。
在第一节经文中,我们读到: “罪孽在他心中诱惑不敬虔的人,他眼中没有敬畏神。” (第1节)大卫引入了罪的拟人化概念,如同一个在耳边低语的劝诫者,从内心深处影响着不敬虔的人。内在的败坏被揭示为罪恶的根源,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远离神。人的思想被叛逆的思想占据,最终会导致属灵的盲目。
此外,大卫强调了人们对全能者的敬畏之心缺失。这种缺乏健康、圣洁的敬畏之心,使人无法因认识公义的上帝而受到约束。圣经反复强调,智慧始于敬畏耶和华(箴言 9:10)。若没有敬畏之心,良心就会麻木,人便容易受到各种罪恶诱惑的蛊惑。
“不敬畏上帝”这句话也暗示着这个人对神圣的存在缺乏敬畏和惊叹之心。当人们正确地尊崇上帝的威严时,上帝会激发出谦卑和顺服的态度。而当人们缺乏这种认识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冲动就会肆意蔓延,暴露出一颗背离神圣指引的心。
当我们查考第二节经文时,大卫写道: “因为他自以为是,以自己的罪孽被发现,并恨恶自己的罪孽为荣。” (第2节)这段话有力地揭示了罪恶如何滋生骄傲,使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或轻描淡写。被罪恶扭曲的心,即使面对罪恶的丑恶,也依然执迷于自己臆造的无辜幻觉。
大卫通过描述罪恶的诱惑本质,揭示了自欺如何成为常态。它蒙蔽了人的双眼,使人看不到自己罪行的严重性。这种内在的自欺使人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过,若没有上帝之光的洞见,人就很少会意识到自己的罪,也很少会感到需要悔改(约翰一书 1:8-9)。这道屏障必须被神的恩典打破,才能使人经历救赎。
在第三节,大卫继续说道: “他口中的言语都是邪恶和诡诈;他不再有智慧,也不再行善。” (第3节)在这里,我们看到罪恶的动机是如何流露于言语之中的。起初是内心的反叛,很快就表现为恶毒的言语或不诚实的陈述。不敬虔的人非但不寻求积极或真诚的对话,反而诉诸污秽和欺骗。
诗篇作者指出,在缺乏敬畏之心的人心中,连智慧也荡然无存。这智慧并非仅仅指智力,而是指在造物主眼中巧妙地生活。大卫的话与耶稣的教导相呼应:“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马太福音 12:34)。当人心变得刚硬时,言语和行为中便容不得公义。
此外, “不再明智”这一短语暗示着一种刻意背离道德辨别之路的行为。它揭示了一种道德滑坡,在这种滑坡中,个人非但没有在美德上成长,反而拥抱了那些使人远离上帝真理的事物。真正的善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有害的选择。
最后,第四节总结道: “他在床上图谋恶事,走不善的道路,不轻看罪恶。” (第4节)有人躺在床上沉思作恶的意象,凸显了罪恶在思想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程度。即使在寂静的夜里,人的心思也并非反思悔改,而是不断想方设法悖逆上帝。
大卫进一步阐明了这种心态的致命后果:一旦选择了罪恶之路,不敬虔的人便会安于现状。经文记载,这样的人并不憎恶罪恶,也就是说,他对自己的罪行毫无悔意或厌恶。脱离了神的公义,罪人便会越陷越深,沉溺于违背神旨意的生活方式之中。
这节经文也警示我们,我们的意图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当我们私下里沉溺于有害的计划时,我们就走上了远离上帝祝福的道路。因此,我们需要省察自己的内心,让圣灵引导我们的思想走向公义(罗马书 12:2),从而改变我们的道路,使我们获得属灵的健康。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