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书讲的是凭着信心过公义的生活(与上帝的旨意相符)。在罗马书中,保罗一直在处理来自罗马各犹太“权威”的诽谤,他们迫使信徒回归犹太律法,以求得公义(罗马书3:8)。保罗断言,通过律法寻求公义根本行不通(罗马书9:31-32)。
保罗在信中至此已全面驳斥了犹太“权威”对他恩典信息的诽谤。他捍卫了自己的信息:凭信心生活是获得永生恩赐的途径,在上帝眼中称义(罗马书 4:1-3,5:15)。保罗也捍卫了他的好消息(福音),即信徒通过凭信心生活获得永生的经历和奖赏(罗马书 1:16-17,2:6-7,8:3-4)。
在第12-13章中,保罗开始举例说明信心之行是怎样的。要走这条路,需要有新的视角,更新的心思意念(罗马书12:2)。在第14章中,保罗继续解释凭信心过义的生活是怎样的。在这里,他区分了信心坚固的信徒和信心软弱的信徒。
再者,他不希望信徒们,即使凭着信心,基于规条彼此施展权力。信心坚固的信徒应该包容、接纳信心软弱的信徒(1节),而不是逼迫软弱的信徒违背自己的良心,但目的并非要论断他的观点(1节) 。
保罗教导这些虔诚的罗马信徒不要论断他人,这与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如出一辙。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我们,审判应该留给上帝。当我们论断他人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设立一个标准,上帝将以此标准来审判我们(马太福音 7:1-2)。此外,耶稣还教导我们,当看到有人犯罪时,首先应该省察自己,因为当我们发现自己有罪时,很可能意味着我们内心也存在罪(马太福音 7:3-5)。
这条教导对这群听众来说很贴切,因为这些罗马信徒的信心坚固到足以闻名世界(罗马书1:8)。与其对软弱信徒的观点评头论足,指责他们的软弱,不如坚定的信徒鼓励他们,扶持他们,使他们与神同行。
保罗使用的例子是特定于公元 1 世纪罗马的:一个人信他可以吃一切东西(通过基督的自由,使徒行传 10:15),但软弱的人只吃蔬菜(也许是因为他们害怕当地的肉被异教祭司祝福过-哥林多前书 8:7)(第 2 节) 。
与其强迫软弱的信徒吃肉,吃肉的人也不该轻视不吃祭偶像之肉的人(第3节)。保罗的意思是,我们应该留意别人的不理解,如果在场,就不要吃祭偶像之肉。这样做会引诱他们违背自己的良心。
将我们的自由强加于他人的良心,不仅会造成分裂,而且毫无意义,还会伤害软弱信徒的信心。违背良心会导致犯罪,甚至导致人生沉沦(罗马书14:23;提摩太前书1:19)。保罗在罗马书中三次提到“良心”一词:
值得注意的是,信心薄弱的人吃肉,良心就会受到侵犯。信心坚定的人可以自由地说:“嘿,食物就是食物,那个异教祭司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但也许那位信心薄弱的弟兄刚刚脱离异教,吃肉会引发他试图摆脱的各种习惯。因此,对那个人来说,吃肉是有罪的,甚至可能导致更大的罪孽。
因此,信心坚定的人应该谨慎,不要给信心薄弱的人制造绊脚石或诱惑。另一方面,不吃的人不可论断吃的人,因为神已经收纳他了(3节) 。
神接纳祂的儿女,是一份无条件的礼物。祂儿女的任何行为都不会被神拒绝(罗马书 8:37-39;提摩太后书 2:13)。重生所需的一切(约翰福音 3:3)就是拥有足够的信心,透过仰望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的救赎之工(约翰福音 3:14-15),来领受永生的礼物。
但一旦我们出生,并获得了这份礼物,我们就能决定如何生活。每天,我们都可以选择凭着信心生活,相信上帝的道路对我们最有利,还是认为自己的道路更优越。是随从肉体,还是随从圣灵(加拉太书 5:16)。无论选择哪一种,都会对今生和来世产生重大的影响(加拉太书 6:8)。
为了走在信仰之路上并播撒圣灵的种子,坚定的信徒需要注意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那些信仰薄弱的人,从而避免引诱他们较弱的兄弟违背自己的良心。
尝试将这一点运用到现代,假设一位兄弟可能喜欢打台球,但当他与一位酗酒的兄弟在一起时,他会放弃这项运动,因为他的兄弟把打台球和喝酒联系在一起。带这位兄弟去台球厅会让他陷入危险,甚至可能重蹈酗酒的覆辙;为了这位酗酒兄弟的最大利益,台球可以留到以后再玩。
这段经文特别适用于“意见”(第1节)。这意味着我们谈论的是圣经没有直接提及的事情。然而,这却是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圣经很少提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什么,无论是吃饭、穿衣、工作、旅行等等。
圣经给了我们适用于所有这些领域的原则。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良心、经验和信仰水平来应用这些原则。信仰坚定的人必须更加留意如何祝福信仰较弱的人。
重申信仰是什么很重要。希伯来书给出了圣经中对信仰的定义:
“信就是对所望之事的保证,是对未见之事的确据。”
(希伯来书 11:1)
如果你盼望某事,你便得不到它。如果你已经拥有它,你便无法盼望它。信仰的根本在于相信那些真实存在,但我们既没有也看不见的事物。坚定信仰的人会秉持这样的信念(信仰),即那些看不见的事物是真实可见的。
所以,当我们接纳一个信心软弱的人时,这意味着这个人很难将他看不见的事物变得有形。他很难将他没有的东西当成拥有的。这些都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或曾经经历过信心软弱的时刻,因为信心来之不易,往往需要成熟的人才能获得。所以,我们应该互相鼓励,而不是互相论断。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们的最大利益着想。
保罗总结他的推理,指出审判的是上帝:“你是谁,竟论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并且他必要站住,因为主能使他站住。 ” (第4节)
虽然我们的良心显然会在审判时作证(罗马书 2:16),但显然审判的是上帝,而不是我们。所以,当我们论断他人时,就像在论断他人的仆人一样。放在现代,我们可能会这样说:“解雇别人的员工不关你的事;那是企业主或其经理的决定。” 试图解雇别人的员工只会是多管闲事。
当我们论断其他信徒时,我们是在论断神的仆人,因为所有信耶稣的人都属于神。因此,论断其他信徒就是论断神的“仆人”。这是多管闲事。神是万物的主宰。每个信徒的成败,都取决于他自己的主。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第一封信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责备他们站队,例如“我是属保罗的”或“我是属亚波罗的”(哥林多前书 3:4)。他坚称,每个信徒都会在他们的主耶稣面前站立或跌倒。在祂的审判中,我们一切的行为都将经受火的审判,若有所得,便得赏赐;若无所得,便受亏损(哥林多前书 3:11-15)。
因此,每个信徒都应该专注于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取悦上帝,而不是傲慢地坐在耶稣的座位上评判他的子民。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