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哥林多后书 2:5-9 含义

保罗显然更关心哥林多人的福祉,而不是讨好他们。尽管如此,他仍然是人。写这封显然是带有纠正性指导的信,保罗感到非常悲伤,并“流了许多眼泪”(哥林多后书 2:4)。保罗一定明白纠正性的话可能会让他们拒绝他。然而,他对哥林多人的爱使他把他们的利益放在首位。所以,他写了这封信,因为他们需要听到真相。

保罗想让哥林多信徒知道他对他们的爱有多深,写这封信是出于对他们的爱,也是为了上帝的旨意在他们的处境中得以实现。尽管在目前的情况下,这封信可能会引起“悲伤”,但保罗把他们的最大利益放在了自己的舒适之上。他帮助他们认识到,这封信写起来和读起来一样困难。

现在保罗提到了前一封信的主题: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是叫我忧愁,是叫你们众人忧愁,免得说得太多(第 5 节) 哥林多教会的某个人,也许是使徒行传 18 章中描述的保罗时代之后的人,带头反对保罗的使徒身份和领导地位。

有些人将这一事件与《哥林多前书》第 5 章联系起来,保罗在该章中呼吁教会开除一名成员,特别是因为该成员有性不道德行为。如果是这样的话,第 6 节中提到的对犯错者施加的惩戒就是指哥林多人将他逐出教会(《哥林多前书》5:13,《哥林多后书》2:6)。

然而,尽管这是可能的,但似乎更好的解释是这不是同一事件。对保罗的指控似乎是针对保罗个人的,而不是道德上的违规行为。此外,对保罗的攻击所暗示的内容与其他针对保罗的攻击一致,这一点从他写给罗马和加拉太信徒的信中可以看出,保罗的权威受到质疑,他的教导受到反对。

例如,在罗马,一群互相竞争的犹太“权威”诽谤保罗的福音,声称保罗的“因恩典白白称义”教义意味着保罗教导我们应该犯罪(“作恶”),以便上帝的恩典更加丰富(罗马书 3:8)。他们的意图是搁置保罗的使徒权威,用一种要求遵守宗教规则才能得救的“福音”取代他的恩典教义(使徒行传 15:5)。

另一个与保罗争论的权威例子是在他写给加拉太人的信中,他严厉斥责加拉太的信徒,因为他们接受了错误的信念,即在耶稣通过信仰完全证明他们无罪之后,他们还需要通过行为来寻求称义(加拉太书 2:17,3:3-4)。

此外,我们在保罗写给哥林多信徒的第一封信中找到了证据,表明对保罗的同样基本攻击也在那里全面展开。这封信中提到的情节可能源于这种怨恨的根源。保罗写哥林多前书 9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捍卫他的使徒身份,反对那些“审问”他的人(哥林多前书 9:3)。显然,他的批评者声称他不是真正的使徒,因为他自费,而不是由他人提供经济支持(哥林多前书 9:3-6)。

鉴于这种模式,可以合理地推测,对保罗在哥林多使徒身份的攻击已经扩大,并成为与一个或多个人的不愉快冲突,保罗似乎在这里将这些人称为任何引起悲伤的人。悲伤可能指的是针对保罗的争论。

据推测,当时发生了一场大斗争,多数派站在保罗一边,并对失败者施以不公开的惩罚。我们可以推断保罗的支持者获胜有两个原因:1)这封信是这样说的,2)因为保罗写的这些信被保存了下来。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胜利者记录了历史。

看来,保罗通过这封“流泪”的信,帮助教会看清了对他的指控。保罗这样评价原告:

但如果有人造成了悲伤,那他造成的悲伤不是给我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为了不
对你们所有人说的太多了(第5节)

第 5 节的语法是单数,这可能表明只有一个主要的批评者。它也可能表明保罗的陈述适用于每个参与反对他运动的人。保罗在这里小心翼翼,没有说太多,显然不想重提已经决定的事情。攻击是针对保罗的,这让他很伤心。但更大的悲伤落在你们所有人身上,指的是哥林多信徒。

保罗没有详细说明,但可以合理地假设这里对保罗的攻击与罗马书和加拉太书中记录的攻击是相同的。假设情况确实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输家将是那些屈服于错误教导的人,即他们不再在基督里自由,而是受法律的约束(加拉太书 5:11-14)。

保罗希望哥林多信徒认识到,无论这是什么罪责,都不仅仅是针对保罗,而是对哥林多教会正直性的指控。他希望他们明白,虽然指控主要针对保罗,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哥林多整个事工的指控。他不想过多地强调这一点,希望他们能看到更大的图景。

当我们任何人面临反对或指责时,很难看清眼前的伤害、“痛苦”和“苦难”(哥林多后书 2:4)。保罗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原则,即即使攻击令人痛苦,我们也应该选择不去制造或将其视为针对个人。这与耶稣的教导一致,即“把另一边脸也转过来”,而不是对侮辱做出反应(马太福音 5:39)。

我们可以将耶稣的这一教导作为“不要做出反应”的原则应用于遇到敌意时,正如保罗在这里所体现的那样。保罗的眼光超越了自己,着眼于那些他负责精神管理的人的福祉。通过这样做,他是出于爱来处理整个争议的,因为他寻求的是哥林多人的福祉。

保罗现在提到原告说: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大多数人施加的这种惩罚已经足够了(第 6 节)

由此可以推断,在保罗写完“泪流满面”和“悲伤”的书信之后(哥林多后书 2:3-4),哥林多教会对攻击保罗权威(可能还有他的福音信息)的人实施了某种惩戒或惩罚我们不知道保罗是否建议进行这种惩罚。但保罗和会众都感到宽慰的部分原因是,他能够支持大多数人施加的惩戒。

保罗强调,那里的教会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同事,作为一个整体合作。这与他教导的信徒应该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运作一致,就像他以前教导的那样,记录在《哥林多前书》第 12 章中。

“足够”这个词对保罗和会众来说都非常重要。保罗不希望他们惩罚得比他们已经惩罚的更多。此外,他并没有止步于惩罚,尽管这是必要的。他希望他们继续前进,达到和解的地步:

所以,你们倒应该宽恕他并安慰他,不然,这样的人可能会因过度的悲伤而无法承受(第 7 节)

这些话可能不是哥林多教会所期待的。一旦受到惩戒或惩罚,我们立即的感觉通常是得到平反。现在保罗警告说,停留在平反或惩罚的方式对受惩戒的人以及施加惩罚的人(包括他)都是危险的。

如果不是辩护,那又是什么呢?原谅并安慰他。这种令人惊讶的回应最初似乎不仅自相矛盾,而且不可能。然而,保罗在写这封信的动机中提到的上帝的爱总是关于上帝和他人,而不是关于我们自己。使徒约翰写了类似的话:

“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
(约翰一书 3:16)

保罗现在呼吁哥林多教会通过寻求先前罪犯的最大利益来展示基督的真爱,这些罪犯显然已经吸取了教训。有趣的是,保罗关心的是那些受到惩罚的人。保罗关心的是哥林多人要忍耐,否则这样的人可能会被过度的悲伤压垮。

这里表达的担忧可能是,这个人可能会变得愤怒,无法挽回。无论如何,保罗的愿望似乎一直是教会的精神健康和活力,以及教会中每个人的精神健康和活力。现在教会已经稳固了,似乎有能力重新接纳冒犯者,原谅和安慰他。

如果我们处于保罗的立场,大多数人可能会首先回顾惩罚的原因,并严厉警告罪犯将来应该如何行事。然而,保罗给了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因此我敦促你重申你对他的爱(第 8 节)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一条圣经原则:管教某人时,树立善意至关重要。人们往往不会听从或从他们认为对自己怀有恶意或不感兴趣的人的纠正中获益。保罗劝告哥林多人通过重申对犯错者的爱来开始挽回犯错者。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中写道:“我如今指示你们更妙的道……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 12:31,13:13)。现在他劝告哥林多教会要遵守这个标准,并表达“更妙的道”,即爱之道,即使对得罪他们的人也是如此。为此,我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服不顺服(第 9 节)

此处的“为此”一词似乎是指保罗敦促哥林多人重申他们对冒犯他们的人的,这些人显然对保罗和他的教导大肆攻击。保罗写信是为了考验他们,看看他们是否愿意在所有事情上都服从。

其中一件事就是为得罪的人提供补偿。这个人给整个教会和保罗带来了“悲伤”。但他显然已经悔改了,所以保罗希望他们运用他在《哥林多前书》第 12 章中的教导,作为一个整体行动,在基督的领导下,各种天赋团结一致地服务。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当我们看到“凡事顺服”这句话时,我们可能会想到通过遵守十诫或其他规则、条例或传统来寻求正义(按照上帝的设计生活)。然而,保罗的书信始终坚持认为,正义不是通过遵守规则而来的(罗马书 3:21, 28)。相反,保罗坚持认为正义是通过在圣灵中行走而来的(加拉太书 5:16-17, 22-25)。

此外,保罗坚持认为,当信徒在圣灵中行走时,律法(规则)就会得到实现(罗马书 8:4;加拉太书 5:13-14)。他的观点是,律法的目的是改变人心,从自私自利转变为为他人寻求最好的,也就是他们。这就是保罗希望哥林多信徒在一切事情上都顺从的背景。

耶稣也教导了这一点,并告诉他的门徒一个涵盖所有其他命令的新命令: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约翰福音 13:34)。

这是一条必须服从和遵循的诫命。这是一条关注内心的诫命。它将爱上帝和爱他人(马太福音 22:37-39)这两条最大的诫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信徒们不再仅仅以爱他人如同爱自己为标准,而是被命令要爱他人如同基督爱我们一样。

在这封信的结尾,保罗将挑战哥林多信徒反省内心,做一个属灵的清查,来“试验”自己,看他们是否走在这条信仰之路上,是否在所有的事情上都顺从(哥林多后书 13:5)。

第 13 章中翻译为“考验”的词与第 9 节中使用的词是不同的希腊词,保罗在第 9 节中说他写信是为了考验你们。第 9 节中翻译为考验的这个词通常被翻译为“证明”,而哥林多后书 13:5 中的这个词通常被翻译为“试探”。第 9 节的重点似乎是保罗将此视为哥林多信徒通过采取适当的行动(一种的行动)来证明其信仰的机会。

在第 13 章中,保罗要求这些信徒在内心自我反省,真正审视自己是否在信仰基督。保罗这样做,与他自己的主张一致,即他不受他人评判,而是自我省察,良心无愧,完全知道自己将站在基督面前,祂无所不知,将按公义审判人(哥林多前书 4:3-5)。

就像“喜悦”这个词一样,当我们查阅韦氏词典以了解“爱”的现代定义时,我们看到了对情感的强调:“一种吸引力,一种基于钦佩、仁慈或共同兴趣的强烈感情。”耶稣所要求的“无私”之爱是一种为他人谋求利益的行动之爱。这种行动是来自他的精神力量的表达,并以赞美的形式回到他身边,荣耀天父(罗马书 12:1,约翰福音 15:8)。

????? 2:1-4 ?? ← Prior Section
????? 2:10-11 ?? Next Section →
????? 1:1 ?? ← Prior Book
????1:1-2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