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彼得前书3:14-16中,彼得敦促信徒要听从他的劝勉,活出无可指摘的生命,迎接基督的再来。他以“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你们无可指摘,无可指摘,平安地见主” (14节)开头。
彼得在第14节以“因此”开头,提醒读者,他即将应用先前的断言,即主的审判和现今世界的毁灭是必然的。他称读者为“亲爱的” ,提醒读者他深切地关心他们。所有这些劝勉都是为了他们的最大利益。
彼得假定他们会顺服,说“你们既盼望这些事……” 。“这些事”指的是基督的审判,就是现存世界的毁灭,以及公义居在其中的新天新地的创造,正如彼得后书3:10-13所阐述的。我们可以从彼得关于读者应该盼望什么的双重教导中看出这一点。首先,他们要“等候……神的日子来到”(彼得后书3:12)。其次,他们要盼望新天新地(彼得后书3:13)。
彼得将他的应用基础建立在对关于现存宇宙毁灭和新宇宙诞生的预言真理的应验的期待之上,并阐明了他希望读者如何回应。他希望他们殷勤,好让他在祂面前发现他们平安无恙、毫无瑕疵、无可指摘。殷勤意味着渴望并竭尽全力。殷勤意味着要准备好迎接耶稣的审判,好让他在祂再来时发现他们过着顺服的生活,并蒙祂喜悦。
彼得很快就会提到保罗在第16节的教导,并称他的著作为“圣经”。保罗经常提到基督的审判台,劝勉信徒要“活出今日”,为“那日”。保罗就此主题所写的一些例子包括:
彼得提到信徒应该如何生活,并以此为三个目标。在审判时,他们应当是平安的、毫无瑕疵的、无可指摘的。“毫无瑕疵”和“无可指摘”这两个词与他们中间被称为“污点”和“瑕疵”的假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彼得后书2:13)。
每一个信耶稣的人,藉着基督,在与神的关系中,都拥有无瑕疵、无瑕疵的地位。所有信徒都因着基督,在神眼中完全称义,因为他们因着信基督,已经“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得了洁净(彼得前书 1:19)。每一个信徒都有圣灵内住,被赋予属灵的恩赐,并被赐予基业。
然而,是顺着圣灵行事还是顺着肉体行事,这都取决于每个信徒(加拉太书 5:16-17)。顺着圣灵行事就是跟随祂,步步向上,迈向基督徒成熟的“阶梯”,这包括承认和悔改罪孽(彼得后书 1:5-7,约翰一书 1:9)。上帝让每个信徒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得到基业的赏赐;凡为主而行的人,必得着基业的赏赐(歌罗西书 3:23-24)。顺着圣灵行事的人,必得平安。
翻译为“平安”的希腊词在旧约希腊文译本中,常被用来翻译希伯来语“salom”或“shalom”。这两个词都含有积极参与(路加福音2:14)、处于完整或健康的状态(路加福音7:50,8:48)和/或处于和谐的关系状态(路加福音12:51)的含义。当信徒顺着圣灵而行,并以讨神喜悦的方式生活时,他们会:
即使信徒因信基督而在神眼中成为圣洁,他们仍然带着罪,这是他们人性的一部分(约翰一书 1:8)。行在光明中的信徒,行在公义的洁净中(约翰一书 1:7)。即使信徒犯罪,我们也可以认罪,得到洁净。
因此,我们若忠心顺服,明知自己堕落的现实,并在跌倒时承认自己的罪,就能在审判时站在基督面前,不仅因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在神眼中成为圣洁无瑕疵的,而且在世上行事为人也无可指摘、无可指摘。如果我们活在顺服中,胜过罪恶和试探,耶稣应许祂必赐给我们丰盛的赏赐(启示录3:21)。
彼得对那些勤奋过着平安、无瑕疵、无可指摘的生活的人加了一条,即他们也要将我们主的忍耐视为救恩(第 15 节上)。第 15 节中的忍耐一词与彼得后书 3:9 中的相同,后者讲的是上帝耐心地推迟审判,让人们有机会悔改。翻译为救恩的希腊词是“soteria”。它的意思是“某物从某物中解脱出来”,上下文决定了什么从什么中解脱出来。一个例子是它在使徒行传 7:25 中的使用,其中讲到以色列人不明白上帝通过摩西“赐给他们拯救”(“soteria”)。
在以色列最初拒绝摩西的情况下,以色列可以通过摩西获得拯救,因为摩西是上帝指派来带领他们出去的人。那么,第 15 节中使用“soteria”(救赎)的问题就是确定什么被从什么中拯救出来。因为这节经文谈到了我们主的耐心,第 9 节也谈到上帝希望所有人都悔改的耐心,这很可能意味着信徒应该同样将上帝迟延回来审判世界视为救赎。这是因为通过上帝推迟审判,许多原本无法悔改的人获得了悔改的机会。
彼得现在补充说,正如我们所爱的兄弟保罗,按照他所赐的智慧,写信给你们,就像在他所有的信中一样,在信中谈到这些事情,其中有些事情很难理解,那些没有受过教育和不稳定的人会歪曲这些事情,就像他们歪曲其他经文一样,以致自取灭亡(第 15b、16 节)。
彼得补充说,使徒保罗也告诫信徒要殷勤,好让耶稣看见你的平安,并且在他显现时,要毫无瑕疵、无可指摘,正如彼得在前一节劝诫的那样。在罗马书 8:6 中,保罗使用了与彼得后书 3:14 中翻译为“平安”的同一个词,他说:“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因此,保罗也教导说,殷勤跟随圣灵会使人活在平安中。保罗还在加拉太书 5:22 中将平安列为顺从圣灵行事的果子或结果。
彼得说,保罗的书信中谈到了这些事,其中有些难以理解。保罗的书信充满了针对反对者的属灵论证。在哥林多后书11:13,他称他的反对者为“假使徒”。在罗马书2:24,保罗说他的反对者因他们的败坏行为,神的道被亵渎。这些反对者就是那些歪曲保罗教导的人。
保罗反复强调的一个难以理解的主题是,上帝会将恶转化为善。他在罗马书8:28中直接断言了这一点。保罗后来指出,上帝会利用以色列人的拒绝来成就善事,将救恩赐给外邦人(罗马书11:11)。尽管如此,所有以色列人仍然会得救,因为他们得到了外邦人的祝福(罗马书11:25-26)。保罗承认这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但这应该引导我们敬拜上帝(罗马书11:33-34)。
然而,有些人读了保罗的著作后,却不敬拜上帝。相反,他们试图曲解他的教导。我们在保罗的著作中随处可见这种证据。例如,罗马书3:8,保罗说他的教导被人诽谤。人们歪曲他恩典的福音,声称保罗教导信徒应该犯罪,才能给上帝带来更多的荣耀。保罗的反对者认为,信徒必须除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之外,还要遵守宗教礼仪才能得救(罗马书2:25, 27-28)。
保罗教导说,在神面前称义唯独因着信(罗马书8:3)。保罗的反对者歪曲了这一教导,声称这意味着保罗教导说,既然神如此恩典,犯罪也是可以的。保罗写罗马书是为了极力主张,虽然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神的恩典而犯罪(罗马书5:20),但我们应该竭力避免犯罪,因为犯罪会带来严重的恶果。在罗马书的开篇,保罗断言,追随我们的私欲会招致神的愤怒,因为如果我们坚持追随罪恶的私欲,神就会任凭我们放纵肉体的情欲,导致成瘾和精神健康受损(罗马书1:24, 26, 28)。
保罗在罗马书6:16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追随罪会导致我们成为罪的奴隶。保罗认为,既然耶稣拯救了我们,将我们从罪中释放出来,那么重蹈覆辙就是自我毁灭。因此,保罗认为,虽然信徒在信主时已由圣灵重生,但他们就像婴儿一样,仍然需要做出选择,而这些选择会带来后果。保罗认为,罪的后果就是死亡(罗马书6:23,8:6)。死亡就是与上帝为我们设计的计划隔绝。当我们活在罪中时,我们就失去了与上帝原本美好的旨意的联系,从而失去了祝福。
虽然保罗的这封信出自罗马书,但彼得说保罗在他所有的书信中都谈到了这一点,都在谈论这些事情。值得注意的是,保罗的书信主题始终如一。保罗在他的书信中始终如一地指出,重生并因此被神接纳进入他的家,纯粹是因着神的恩典,借着信心而得的;但他对信徒行为的奖赏和认可,则源于他们勤奋追求顺服他、过公义的生活。
彼得断言,尽管有些道理难以理解,但那些未受教诲、思想不坚定的人,非但不会努力去理解和获取知识,反而会试图歪曲。在彼得后书2:15中,彼得引用了旧约先知巴兰的例子,作为假教师的榜样。先知巴兰非但没有完全跟随上帝,反而找到了一种赚钱的手段,那就是建议摩押王引诱以色列人行淫(启示录2:14)。
假教师不仅曲解保罗的著作,也曲解圣经的其他部分。彼得根据保罗著作中的信息,断言他们曲解圣经,自取灭亡。罪的后果是死亡和毁灭:自我毁灭。彼得提出的基本主张与保罗相同。信徒可以顺着圣灵而行,从而获得圣灵所结的果子,带来生命;信徒也可以顺从肉体的情欲,最终导致罪的毁灭性后果(罗马书8:6,加拉太书6:8)。
彼得称保罗为我们亲爱的弟兄保罗,并谈到他所蒙受的智慧,这充分表明彼得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我们知道保罗公开斥责彼得在与外邦人交往方面虚伪(加拉太书2:11)。我们也知道彼得在被耶稣纠正后悔改了(约翰福音21:17)。由此推断,彼得也领受了保罗的纠正。这也表明彼得阅读、学习了保罗的书信并从中受益。这展现了彼得非凡的谦卑,考虑到福音书所揭示的彼得的本性,这真是令人惊叹。
彼得认出使徒保罗的三件事。首先,他称他为弟兄。彼得无需提及保罗的使徒身份,因为彼得和他的读者都非常熟悉保罗,并且已经认出他是使徒。
其次,彼得称保罗为“亲爱的”。这表明他和他的读者与保罗关系密切。彼得在保罗归信后与他相识,后来又在耶路撒冷会议上与他相识,以解决犹太律法在使人与基督建立永恒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使徒行传15:11, 14, 22)。当保罗在加拉太时,彼得探访那里的教会,彼得也再次与保罗相遇(加拉太书2:11-14)。
第三,彼得承认保罗所写的内容是根据他所赐的智慧写的。是神赐给保罗写信的智慧(彼得后书1:20)。这包括保罗写给你们-彼得书信的读者-的书信。这承认保罗所获智慧的最终源泉来自神(提摩太后书3:16)。
保罗写信时,期望他的书信能被其他教会阅读和传扬(歌罗西书 4:16)。彼得使用了“他所有的书信”这个短语,因此彼得的读者可能读过许多甚至全部我们能读到的书信。既然这是神的话语,它对我们和对他们一样适用。
彼得肯定熟悉保罗的大量著作,因为他在书中,以及在他所有的书信中,都谈到了这些事情(第 16 节)。
这些事指的是彼得后书3:14中的“神的日子来到”,以及第15节中提到的救恩,救恩指的是神对我们忍耐,不施行审判,等候我们悔改。保罗经常用这三种时态来谈论救恩。
本章主要探讨未来,上帝将降临审判全地和其上的一切。将来,忠心的信徒将得到丰盛的赏赐,进入永恒的国度(彼得后书1:11)。保罗在他的书信中经常提到我们将来从罪的辖制中得到救赎(哥林多前书15:51-52,帖撒罗尼迦前书4:13-15,帖撒罗尼迦后书2:1-2,腓立比书3:14, 20-21,歌罗西书3:1-4)。他也经常提到,我们今生今世要预备好自己,好在基督面前接受美好的审判(哥林多前书3:11-15,哥林多后书5:10,罗马书14:12,提摩太后书2:11-13)。
关于保罗的著作,包括信徒未来的救恩,彼得承认其中有些地方难以理解。我们可以欣慰的是,即使是使徒彼得也难以理解保罗的著作。尽管如此,彼得仍然认为保罗的著作是智慧,是为他自己而造福的。这意味着彼得并没有感到绝望,而是致力于理解保罗的智慧并从中受益。
如果彼得凭借其使徒智慧,都难以理解保罗所启示的预言真理,那么,那些未受教诲和不坚固的人歪曲这些真理也就不足为奇了。未受教诲的人指的是那些无知且无法解释圣经的人。不坚固的人指的是那些灵性软弱的人(彼得后书 2:14)。 “未受教诲”和“不坚固的人”这两个词都准确地描述了那些影响彼得读者的假教师(彼得后书 2:1, 22,3:3, 16)。
歪曲行为背后的含义是扭曲陈述,使其产生错误的含义。这正是假教师们所做的。当保罗教导恩典时,假教师们会歪曲其含义,说信徒可以过着不道德的生活方式而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后果(彼得后书 2:14、18-19)。当保罗教导基督的降临时,假教师们会嘲笑这一教导,并歪曲其含义,说基督要么已经降临(帖撒罗尼迦后书 2:1-2),要么根本不会降临(彼得后书 3:3-4)。
歪曲圣经意义的行为不仅限于保罗和彼得的书信;假教师也歪曲圣经的其他部分。这里所说的圣经很可能是指公认的权威旧约圣经。值得注意的是,彼得在这句话中承认保罗的书信是上帝启示的话语的一部分,与旧约圣经具有同等的地位。我们在彼得后书1:20中看到,彼得认为圣经是上帝的话语;这当然包括旧约圣经。保罗也持有这种观点,正如我们在提摩太后书3:16中看到的。
假教师对圣经的曲解,主并非不察觉,也并非不惩罚。彼得说,他们这样做是自取灭亡。 “灭亡”一词的含义包含着世俗的毁灭(提摩太前书6:9)和永恒的烈火审判(彼得后书2:1、3:7;哥林多前书3:11-15;哥林多后书5:9-11)。教会长老雅各警告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这样作,要受更重的审判。”(雅各书3:1)这让这些假教师在面对耶稣,领受他们一生所行之事的赏赐时,处境尤其糟糕。(哥林多后书5:10)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