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使徒行传 1:12-14 含义

耶稣复活后返回天堂。他给门徒的最后指示是,在耶路撒冷等候圣灵的降临。

于是他们从橄榄山返回耶路撒冷。橄榄山在耶稣传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位于耶路撒冷和伯大尼之间,耶稣每次访问耶路撒冷时都会多次经过橄榄山在山上,他向门徒讲述他的再临和大灾难(马太福音 24 章)。下山后,他骑着驴凯旋进入耶路撒冷(路加福音 19:30)。最后的晚餐后,耶稣去了山脚附近的客西马尼园,在那里祈祷、被出卖和被捕。在这里,他从尘世升到天上(使徒行传 1:9)。这很可能是他第二次降临时最初返回的地方(撒迦利亚书 14:4)。

橄榄山靠近耶路撒冷,一个安息日的路程即可到达安息日的路程传统上被认为是 2000 肘尺,或大约三分之二英里。这意味着门徒不必走很远就可以返回耶路撒冷,因为在安息日,犹太人不应该远行或工作,而应该将其作为休息日来遵守。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东门外,所以门徒从山上返回城里。他们上了他们所住的楼上房间;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和多马、巴多罗买和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犹大。

这里列出了剩下的十一位使徒的名字。犹大·伊斯卡里奥特不在其中。他背叛耶稣后不久就自杀了。但剩下的使徒们聚集在一起,团结一致,尽管他们的主现在已经离开了他们。

彼得是最著名的门徒。他是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前半部分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出生时的名字是西蒙,但耶稣给他起了新名字彼得(希腊语“Petros”,意思是“石头”)。彼得是第一个公开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和上帝之子的人(马太福音 16:16)。他是耶稣的核心圈子的一员(与詹姆斯和约翰一起),并亲眼目睹耶稣在变容山上短暂地受到荣耀(马太福音 17:2)。耶稣复活后,出于对耶稣的爱,他要求彼得照顾和牧养他的羊(耶稣的信徒)。他是十一个门徒之一安德鲁的兄弟。彼得将成为上帝的代言人,让许多人相信耶稣,正如使徒行传前几章中即将看到的那样。

约翰写了约翰福音。他自称是“耶稣所爱的门徒”。他是西庇的儿子雅各的兄弟。他也目睹了耶稣的变容以及以利亚和摩西的出现,他们在那里与基督交谈(马太福音 17:2)。他后来写了三封书信(约翰一书、二书和三书)。他还见证了耶稣关于末日和即将到来的王国的伟大愿景,他将其记录为启示录。

雅各约翰的兄弟,他们都是西庇太的儿子。他和约翰、彼得是唯一目睹耶稣显圣容的人(马太福音 17:2)。同样是这三个核心人物,他们是唯一被允许看到耶稣复活睚鲁女儿的人(马可福音 5:37)。雅各和约翰都被耶稣取了绰号,耶稣称他们为“雷子”,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热情和直言不讳。在耶稣传道期间,当他被一个撒玛利亚村庄拒绝时,雅各约翰问耶稣:“主啊,你想让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吗?”(路加福音 9:54)。他们是忠于耶稣的兄弟,被称为“雷子”。雅各将是第一个因信仰而被处决的使徒(使徒行传 12:2)。

安得烈彼得的兄弟。他和他哥哥一样是个渔夫。他原本是施洗约翰的门徒,后来离开约翰跟随耶稣(约翰福音 1:40)。安得烈告诉他的兄弟彼得,他找到了弥赛亚,并带彼得去见耶稣。

马太(也叫利未)是犹太税吏。他在税亭工作时,耶稣呼召他跟随祂,马太顺从了(马太福音 9:9)。他在自己家里为耶稣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然后在耶稣三年的传道生涯中跟随祂走遍了以色列。他还写了马太福音。

多马最出名的绰号是多疑的多马,因为复活的耶稣出现在其他门徒面前时,他并不在场,所以他不相信基督已经复活。多马只有感受到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留下的伤痕,才会相信。耶稣向多马显现,向他展示了手上的钉痕和肋旁的伤疤,呼唤多马相信(约翰福音 20:24-29)。但多马也表现出了对主的勇气和忠诚。在耶稣被捕之前,当他们在耶路撒冷附近旅行时,反耶稣的情绪正达到沸点,门徒们想远离这座城市。但多马鼓励他们,“我们也去吧,和他同死”(约翰福音 11:16)。

巴多罗买,也叫拿但业,正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腓力第一次告诉耶稣拿撒勒的事工。巴多罗买嘲笑拿撒勒能出什么好东西的想法。但当耶稣遇见巴多罗买时,他称赞他:“看哪,真是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约翰福音 1:47),这就像说:“这是一个诚实的人。”巴多罗买想知道耶稣怎么认识他的,耶稣解释说:“腓力还没有招呼你,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看见你了。”巴多罗买立刻认出了耶稣是谁,“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约翰福音 1:48-49)。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雅各的儿子犹大在圣经中没有与他们的名字相关的重要时刻,除了耶稣问的一两个问题(约翰福音 14:22)。奋锐党的西门在跟随耶稣之前显然曾反抗罗马帝国;这是奋锐党的目标。尽管圣经中关于他们的信息很少,但我们知道,由于这些人被耶稣选为他的使徒,他们显然是主的忠实追随者,或者他们是在耶稣选择他们之后成为主的忠实追随者。我们知道他们和其他使徒治愈了患病和被魔鬼附身的人。在耶稣传道期间,他曾派遣每个使徒出去执行任务,赋予他们权柄,胜过“污鬼,赶逐它们,医治各样的病症”(马太福音 10:1)。他命令使徒们向犹太人宣扬天国,“医治病人,使死人复活,洁净麻风病人,赶出恶魔”(马太福音 10:7-8)。

这十一个人曾与耶稣一起服侍和受苦。他们向耶稣学习,并被赋予了行神迹的能力,他们宣扬即将到来的王国和它的君王-上帝之子。现在他们要等待圣灵的降临,这样他们就可以向全世界宣扬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宣扬对他的信仰带来了与上帝同在的永生的礼物,以及对所有罪孽的宽恕。

路加告诉我们,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恒切地祷告。

这些妇女可能是抹大拉的马利亚、约亚拿、苏珊娜和其他跟随耶稣的人(路加福音 24:10)。抹大拉的马利亚是耶稣的忠实信徒,耶稣治愈了她被七个恶魔附身的现象,她显然是耶稣最大的经济支持者(路加福音 8:1-3)。她也是耶稣复活后第一个见到耶稣的人(约翰福音 20:16)。当他们祈祷时,耶稣的母亲马利亚也在他们中间。她亲眼目睹了儿子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把照顾她的责任交给了门徒约翰(约翰福音 19:26-27)。

参加聚会的还有他的兄弟。耶稣的兄弟包括犹大和雅各(马可福音 6:3,犹大书 1:1),他们曾因耶稣的事工而蔑视他,不相信他(约翰福音 7:3-5)。然而现在他们致力于追随基督,也在祈祷和等待。雅各将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强大领袖。我们将在使徒行传 15 章中看到他采取重要立场支持保罗对恩典福音的教导。雅各还写了最早给国外教会的书信(雅各书 1:1)。犹大也会写自己的书信(犹大书 1:1)。

所有人都在等待圣灵的降临,正如耶稣所教导的那样。然后他们的事工就开始了。他们可能已经等待并祈祷了大约一个星期。耶稣在向他们传授了四十天的王国知识后升天,五旬节发生在逾越节后五十天,耶稣在逾越节被钉在十字架上,然后在第三天复活。

???? 1:9-11 ?? ← Prior Section
???? 1:15-20 ?? Next Section →
???? 1:1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