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斯拉记 7:11-20 开篇写道: “亚达薛西王赐给祭司兼文士以斯拉的谕旨,这谕旨是学习耶和华诫命和他赐给以色列的律例的(第 11 节)。”在这节经文中,圣经叙述过渡到波斯王亚达薛西的谕旨,亚达薛西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 465-424 年。他颁布了正式文件,授权祭司兼文士以斯拉遵守上帝的言语和律例。这为耶路撒冷(犹大地区的首府,位于现今以色列境内)的重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以斯拉的资历表明,他不仅仅是一位行政官员;他精通妥拉的律法和诫命。作为一名文士,他应该负责保存、抄写和传授圣经。他的角色令人联想到未来的教师,他们也负责传授上帝的话语,引导他人忠于圣约-而这最终的焦点是耶稣,他被公认为真正的教师和大祭司(希伯来书4:14)。
谕旨开头写道: “诸王之王亚达薛西,致祭司以斯拉,通晓天上上帝律法的文士,祝您平安。现在”(第12节)。波斯君主在此自称“诸王之王”,彰显其帝国的辽阔。他直接称呼以斯拉为“祭司兼文士”,肯定了以斯拉的宗教和学术权威。
“天上上帝的律法”这句话表明,亚达薛西王承认以斯拉的专业知识属于神圣的领域,而非世俗的统治。尽管亚达薛西统治着一个强大的帝国,但他仍然对以斯拉侍奉的上帝表现出敬意。一位外邦君王的这种敬意,彰显了上帝的护理,祂使用意想不到的领袖来实现祂的计划,展现了祂如何通过统治者甚至整个帝国来实现救赎的目的。
接下来他说: “我降旨,凡在我国中的以色列人、祭司和利未人,凡愿意前往耶路撒冷的,都可以与你们同去。”(第13节)亚达薛西王开辟了一条自由之路,邀请所有愿意的犹太人及其祭司和利未人返回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距离巴比伦约900英里,许多犹太人曾在那里流亡(见地图)。
这项法令提醒读者,上帝信守祂对先知耶利米的诺言,带领祂的子民从被掳之地归回(耶利米书 25:11-12)。耶路撒冷之旅象征着敬拜和身份的恢复。法令中提到“祭司”和“利未人”,强调了有组织的属灵领袖在以色列人返乡后重建信仰实践中的重要性。
继续说: “王和七个谋士差遣你,照着你手中所存神的律法书,察看犹大和耶路撒冷的情况” (第14节)。王对以斯拉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以斯拉受命以神的律法为鉴,评估犹大犹太社群及其首都耶路撒冷的状况。
对于犹大和耶路撒冷来说,国王对上帝律法作为评价标准的认可意义深远。这体现了他对以斯拉所秉持的道德框架的尊重,也表明他愿意让犹大社区在这一神圣标准下繁荣昌盛。亚达薛西继续说道: “又要将王和谋士甘心献给居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上帝的金银带来” (第15节)。亚达薛西和他的谋士自愿奉献财富,以支持在耶路撒冷圣殿的敬拜。 “以色列上帝”一词表明,这些资源专门用于上帝曾经在祂的子民中彰显同在的地方。
这些金钱奉献彰显了外邦君王对以色列的上帝和耶路撒冷圣殿的崇敬。这一举动应验了关于外邦人参与重建上帝圣殿的预言(以赛亚书60:3)。这些礼物的自愿性质强调了真正的慷慨源于一颗乐意奉献的心,并与其他乐意奉献的例子产生了共鸣(出埃及记25:1-2,使徒行传2:44-46,哥林多后书9:7)。
亚达薛西王继续承诺提供经济支持,说道: “你们将巴比伦全省所有的金银,以及百姓和祭司甘心乐意奉献的礼物,就是那些甘心乐意为耶路撒冷他们上帝殿奉献的礼物” (第16节)。除了皇家的礼物外,国王还授权以斯拉从巴比伦地区筹集更多资源。巴比伦地区历史上位于今伊拉克幼发拉底河沿岸。
祭司和信徒的共同奉献进一步彰显了目标的统一-整个社群,包括领袖和信徒,都致力于恢复正确的敬拜。这强调了属灵事务的真正进步往往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参与和奉献,耶稣后来也阐明了这一点,他既重视丰盛的奉献,也重视谦卑的奉献(马可福音12:41-44)。
因此,你们要用这笔钱,殷勤地买公牛、公绵羊、羊羔,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在耶路撒冷你们上帝殿的坛上(第17节)。法令规定,要用这笔钱来采购祭祀所需的动物和材料。公牛、公绵羊和羊羔在利未人的敬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使赎罪和与神相交成为可能。
国王指示以斯拉要勤勉地使用这笔钱财,表明他重视确保敬拜的正当性。祭祀制度预示了耶稣最终的牺牲,表明整本旧约圣经都预示着耶稣救赎的现实(约翰福音1:29)。
剩下的金银,你和你的弟兄看怎样好,就怎样用,遵着你们神的旨意(18节)。亚达薛西王在此显明了他对以斯拉智慧和虔诚的极大信任。王委托他酌情使用剩余的资金,使犹太社群的领袖能够继续自由地重建他们的宗教习俗。
亚达薛西的作法强调了信徒们持续秉持的管家原则:明智地运用资源,并遵行神的旨意。这种以神旨意为指导的决策框架,构成了圣经中许多教义的核心,鼓励信徒辨别并运用智慧,以荣耀神。
这段经文继续写道: “凡你们神殿中供奉的器皿,你们要一并奉到耶路撒冷的神面前” (第19节)。这道命令不仅提到了财务方面的供应,也提到了圣器归还的问题。这些器皿将用于圣殿的仪式,象征着唯独属于耶和华的有形敬拜器皿。
归还这些物品彰显了上帝在恢复敬拜方面信实无遗。自尼布甲尼撒王征服耶路撒冷(公元前六世纪初)以来,许多珍贵的圣殿文物被掳至巴比伦。如今,通过亚达薛西王的命令,被掳的群体见证了这些损失的持续逆转,彰显了上帝救赎并归还被夺走之物的大能。
最后,他下令: “你神殿其余的所需,凡你所需用的,都应由王的国库支付” (第20节)。这番话详细阐述了国王的慷慨旨意,保证任何额外的开支或圣殿必需品都将直接从王的国库中拨付。这体现了外国政府与上帝子民之间独特的合作,这种合作是由神圣旨意驱动的。
通过确保满足未来所有需求,亚达薛西王确保圣殿敬拜能够完全恢复。从历史上看,这对犹太社群的士气有着深远的影响,表明当上帝安排支持时,即使来自意想不到的来源,任何障碍都是无法克服的。对于相信上帝会提供手段和机会来完成祂工作的信徒来说,这一原则始终有效。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