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世记30:1记载,拉结与雅各结婚后,经历了无子之痛:“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 (第1节)这揭示了拉结对儿女祝福的深切渴望,这种祝福在古代近东地区备受推崇。雅各是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的孙子,生活在公元前19世纪初左右,而拉结是雅各在巴旦亚兰(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家中的一员,她表达了当时许多妇女面对不孕不育时可能感受到的绝望。
作为拉班的小女儿,拉结眼睁睁地看着姐姐利亚为丈夫雅各生下众多子嗣。这不仅让她痛心不已,也让她内心充满了强烈的竞争。她恳求道: “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 (第1节),这不仅突显了她的绝望,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动态。女性的地位通常与她们生育的能力息息相关,这也解释了拉结语气的迫切。
从属灵角度来看,拉结的渴望或许呼应了人类对上帝恩惠的普遍渴求。在新约中,信徒们认识到真正的满足来自耶和华,而非外在的环境(腓立比书4:19)。然而,拉结的故事提醒我们,在整个圣经中,上帝关心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诗篇34:17)。虽然她的做法看似极端,但它体现了在孩子与神圣祝福和家族传承紧密相连的时代,不孕不育所带来的巨大情感负担。
雅各因拉结的要求而苦恼,在第2节中回应道: “雅各就向拉结生气,说:‘叫你不生育的是神,我岂能代替他作主呢?’” (第2节)雅各的反问直指这样一种观念:只有他才能解决拉结的问题,将生育的最终责任交托在神手中。这突显了父权叙事中根深蒂固的一个信念:赐予或不赐予孩子,都在耶和华手中。
从历史上看,雅各出生于公元前2006年左右,是亚伯拉罕家族的一员,被选中继承圣约的应许。从他的情绪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到丈夫的沮丧,因为他无法仅凭人力满足妻子的要求。这一刻展现了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拉结的渴望与雅各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赋予生命的理念发生了冲突。
从神学角度来看,雅各的宣告警示我们,不要以为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上帝的主权。他的回应预示了新约后期的教导,即一切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最终都是从上头来的(雅各书1:17)。这位族长已经承认上帝对人类生存方方面面的主权,包括对儿女的祝福。
为了应对自己的困境,拉结在第3节想出了一个策略:她说:“我的使女辟拉在这里,你去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使我因她也得孩子。” (第3节)在古代文化背景下,这样的安排并不罕见。这种代孕关系具有法律和家庭意义,使拉结可以认领任何孩子为自己的。
该计划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的社会习俗,在那里,不孕的妻子可能会将自己的女仆献给丈夫,以便生下继承人。 “生在我膝上”这句话暗示了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即新生儿在法律和情感上被视为拉结的孩子。虽然在现代读者看来,这种做法并不常见,但它与该地区记载的某些古代法律和习俗相符。
从属灵角度来看,虽然拉结仰望辟拉来解决她的苦恼,但这段经文却含蓄地提醒我们,人们常常会用人的策略来获得上帝的祝福。后来的圣经叙述强调,耶和华会按着祂的时间亲自成就祂的应许(路加福音1:13)。然而,拉结的做法却为更复杂的家庭关系埋下了伏笔,表明人类试图掌控命运往往会导致紧张和对抗。
在第4节中,我们看到计划的进展:拉结就把她的使女辟拉给雅各为妾,雅各就与她同房(第4节)。拉结将辟拉交给雅各,正式确立了这一代孕安排,使辟拉获得了妻子的公认地位,尽管地位较低。
雅各娶辟拉为妻,延续了他娶利亚和拉结时的模式。虽然圣经中也有一些人物实行一夫多妻制,但由此引发的嫉妒和纷争常常被记录下来,作为警示。创世记30:4指出,拉结的计划虽然在文化上是允许的,但却在雅各的家中引发了新的剧情,使本已紧张的局势更加复杂。
从更广阔的圣经视角来看,婚姻中引入额外的伴侣常常会导致人际关系冲突和属灵挑战(列王纪上11:4)。由此可见,人类试图强行解决无子女问题,会破坏家庭团结,并引发未来的问题。然而,尽管情况复杂,耶和华的救赎旨意仍会彰显,正如雅各子孙的支派所展现的那样。
第5节告诉我们:辟拉怀孕,为雅各生了一个儿子(第5节)。从纯粹实际的角度来看,这标志着拉结计划的成功,因为辟拉的孩子将归于拉结,从而减轻了她的羞耻感。在古代近东地区,生育继承人是确保一个人未来和遗产的关键部分。
拉结的出生对她来说意义重大,但也加剧了家族血统的复杂性。雅各现在有了另一个继承人,虽然受拉结的庇护,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她仍然是辟拉的孩子。拉结和利亚之间的竞争延伸到了女仆,反映出竞争如何能促使人们采取绝望的行动。
从属灵角度来看,虽然拉结渴望的回应似乎证实了她的计划,但它也凸显了上帝通过破碎的人类家庭所发挥的深远作用。即使人们使用有缺陷的方法,上帝也能成就祂的旨意,正如祂通过雅各的许多儿子,使他们成为以色列支派的先祖(创世记49章)一样。耶和华的主权超越人类的传统,将所有的境遇交织在祂更伟大的计划中。
孩子降生后,拉结在第6节中惊呼,承认了上帝的介入: “拉结说:‘神为我伸冤,也听了我的声音,赐给我一个儿子,因此给他起名叫但。’” (第6节)这种对神力介入的认同,与她最初通过社会习俗寻求解决方案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这个名字与一个希伯来语词密切相关,该词表达了“审判”或“辩护”的意思。拉结觉得自己与利亚的竞争得到了辩护。她宣称: “上帝……听了我的声音” (第6节),表明她祈求一个孩子,甚至通过辟拉,终于得到了回应。她相信这个孩子证明她在耶和华面前的诉求已被垂听和认可。
从神学角度来看,但的命名预示着上帝常常为了祂的圣约旨意而救赎动荡的局势。即使在这些人类的挣扎和嫉妒中,这个孩子也成为上帝为以色列展开的计划的一部分。它提醒信徒,上帝垂听并介入祂子民的事务(诗篇34:15),有时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
故事在第7节继续,辟拉又生了第二个孩子:拉结的使女辟拉再次怀孕,为雅各生了第二个儿子(第7节)。这接连不断的子嗣进一步巩固了辟拉在拉结建立家庭计划中作为重要代孕母亲的地位。如今,拉结的使女辟拉又生了两个孩子,进一步扩大了雅各的血统。
在父权时代,每个儿子不仅承载着情感意义,更蕴含着圣约的潜能。第二个儿子进一步强化了神赐福的感召,尽管这种感召源自复杂的家庭结构。对拉结而言,第二个儿子延续了神慈悲弥补她最初不孕的理念。
信徒或许会从这些诞生中看到一个提醒:上帝的祝福可能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突显出人类的努力,即使是出于嫉妒,也能融入祂的救赎计划。上帝能够从错误的动机中带来益处,这彰显了祂的主权,正如保罗所写,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祂的人得益处(罗马书 8:28)。
最后,第8节总结了本节:拉结说:“我与我姐姐大大相争,并且得胜了。” 于是给他起名叫拿弗他利(第8节)。拉结选择拿弗他利这个名字,反映了她与利亚之间的冲突,让人联想到“相争”或“挣扎”。她作为母亲的喜悦中夹杂着一种现实:她把这视为一场比赛,而现在她认为自己已经获胜了。
拉结自称的胜利揭示了她们关系的复杂性,她们的关系纠缠于嫉妒和竞争之中。尽管两位女性都参与了上帝建立以色列支派的计划,但这对她们造成的情感冲击却十分巨大。拉结坦言,她一直在与姐姐争夺家族的荣誉地位。
拿弗他利,意为“我的摔跤”,是拉结奋斗的纪念碑,强调了上帝子民之间的冲突可以塑造他们的遗产这一理念。这个孩子最终将成为以色列一个支派的祖先,再次证明上帝能够利用不完美的关系来实现祂的圣约应许。在新约中,基督从这个错综复杂的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救赎主,彰显了上帝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克服-有时甚至不顾-人类的弱点-来成就祂的作为(加拉太书4:4-5)。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