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随后回忆起他被神委任的那令人震惊的时刻,说道: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第4节)。这句简单的话语将焦点放在神身上,祂是主动与人接触的那一位,强调耶利米的呼召并非源于他自己的野心。纵观历史,耶和华始终如一地与人接触-即使方式出乎意料-以证实祂对时间和事件的主权。在耶利米的时代,大约公元前627年,犹大受到巴比伦等新兴势力的威胁,然而,上帝仍然从便雅悯地一个名叫亚拿突的小镇拣选了一个人来宣告祂的信息。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第4节)这句话表明耶利米以一种个人化、明确无误的方式辨别上帝的声音。先知们常常见证上帝的话语临到他们,确保他们的宣告并非出自人的智慧,而是出于神圣的权威。耶利米书1:4也强调了上帝渴望与人沟通,指出了一种活泼的关系,祂在这种关系中说话,并期望祂的子民回应。
这个引言框架提醒我们,上帝常常以话语开启祂的计划,话语传达祂的目的和方向。像耶利米一样,许多圣经人物-摩西、以赛亚、施洗约翰-都蒙受了独特的呼召,被分别出来,为上帝的工作而活。他们的榜样反映了一个原则:当上帝说话时,祂的声音会催促人采取行动,并忠心地顺服。
耶和华的使命继续以这强有力的宣告继续着: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 (第5节)。这番话强调了上帝对耶利米的计划早在他出生之前就已存在。他的人生并非偶然,而是受神圣旨意的指引。这证明上帝深知每个人,并塑造他们,使他们担负特定的使命或使命。
上帝说: “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 (第5节),这证实了祂亲自参与塑造每一个人。祂提到奉献-将耶利米分别为圣,成就祂的圣洁使命。尽管公元前七世纪末动荡不安,政治动荡,入侵迫在眉睫,耶和华对耶利米的计划始终坚定不移。这超越了历史背景,提醒读者上帝的智慧涵盖一切境况。
此外,上帝任命耶利米为列国的先知(第5节),暗示他的信息将传遍犹大国界之外。这凸显了上帝统治的全球范围;祂关心的并非仅仅一个地区,而是所有民族。这种视角最终与耶稣息息相关,祂的救赎使命遍及所有支派和国家(启示录7:9),进一步揭示了神圣旨意的普世性。
耶利米带着敬畏和谦卑回应,呼喊道: “哀哉,主耶和华!我不知道该如何说话,因为我是幼童” (第6节)。他的犹豫与许多自认能力不足的圣经人物产生了共鸣-摩西声称自己口才不佳,而基甸则认为自己太软弱。这些承认表明,他内心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这是一种上帝可以塑造的态度,可以荣耀祂自己。
“我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第6节)这句话表明耶利米担心自己缺乏口才或权威。在他的历史背景下,公开演讲对于一位必须面对君王、祭司和人民的先知来说至关重要。对年轻的恐惧会加剧他的不确定性,因为年长的人通常更受尊敬。然而,上帝的拣选超越了自然的资格。耶利米的坦白拓展了人们的理解:人类的弱点不会阻碍上帝的计划。相反,当我们依靠祂的力量时,我们的弱点反而能彰显祂的大能(哥林多后书12:9)。
耶和华用直接的命令回应了耶利米的担忧: “耶和华对我说:‘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各处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的一切话,你都要说。’” (第7节)上帝没有纵容耶利米的恐惧,而是向他保证,他会得到神的支持。他应该接受这使命,相信耶和华既有权柄差遣,又有话语要说。
“不要说,我是年幼的” (第7节)这句宣告,挑战了那种认为年幼或缺乏经验就无法胜任有意义的服侍的局限心态。上帝强调,是祂将信息赐给了耶利米,也赐给了他听众。实际上,耶利米的年龄与上帝权能的范围无关。
此外, “我差遣你往各处去,你都要往那里去” (第7节)这句应许,传达了超越地理和社会等级的神圣指引。即使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动荡的时期,当政治联盟的变迁威胁到犹大国时,耶利米的使命仍然在上帝的庇护之下。他唯一的责任就是言行上的顺服。
耶利米的恐惧在上帝的话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回应: “不要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 (第8节)上帝在这里预见了耶利米将要面临的真正风险-反对、威胁和嘲笑。然而,耶和华保证祂的同在和拯救。历史上,耶利米在耶路撒冷遭受监禁和敌视,但他在国家动乱中幸存下来,因为上帝的扶持。
“我与你同在,要搭救你” (第8节)这句话,体现了上帝保护人的特质。这成为耶利米可以倚靠的根本性应许,表明没有任何人为的力量能够推翻上帝的使命。这呼应了上帝对所有信徒的邀请,即在承担挑战性任务时,要信靠上帝的同在,这与耶稣的应许“我就常与你们同在”(马太福音28:20)相呼应。通过这个应许,先知与他的主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耶利米并非被差遣独自承担重担,而是有上帝陪伴,上帝既保卫又证明他的先知无误,使他能够在巨大的逆境中坚持下去。
耶利米书1:9接着记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象征性动作: “耶和华伸手按我的口,对我说:‘我已将当说的话传给你。’” (第9节)这个动作肯定了耶利米的话语带有神圣的权威,而非个人的观点。当上帝触摸耶利米的口时,这象征着祂掌管先知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耶利米时代的近东文化中,这样的肢体动作通常标志着一种委任。它表明先知的角色并非基于人的发明,而是基于上帝的启示。这也与圣经中其他神圣洁净或赋能的时刻相呼应-例如,以赛亚的嘴唇被燃烧的炭触碰(以赛亚书6:6-7)-确立了上帝积极净化和装备祂使者的典范。
“我已将我的话传给你” (第9节)这句话强调了耶利米是一位工具。他的使命是宣扬上帝的真理,并相信神圣的信息足以塑造国家。这句话抚慰了先知先前的恐惧,表明他言语中的任何瑕疵都无法阻挡上帝话语的力量。
这一切最终成就了耶和华那大胆的使命: “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国列邦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 (第10节)。这浩瀚的领域-列国列邦-彰显了耶利米先知事工的伟大。他将宣讲真理,摧毁腐败的体系,为复兴铺平道路。
上帝说要拔出并拆毁(第10节),表明有时需要先审判罪恶,才能实现复兴。耶利米的事工将揭露并处理根深蒂固的邪恶,尤其是在犹大王国的末期。历史上,他目睹了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攻陷,应验了审判的话语,这话语既导致了毁灭,也最终带来了未来复兴的应许。
最后一句“建造栽种” (10节)预示着连根拔起之后的复兴。即使在审判中,耶和华的最终愿望也是重建破碎的一切。这未来的盼望与圣经中耶稣所记载的更广泛的救赎叙事相呼应,当旧的罪恶结构被拆毁时,祂会带来新的生命(以弗所书2:13-15)。耶利米的呼召因此将公义与怜悯交织在一起,为上帝的子民在公义中重新栽种留下了空间。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