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耶利米书10:23中,先知谦卑地向耶和华祷告,说道: “耶和华啊,我知道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确定自己的脚步。” (23节)这节经文展现了耶利米的信念:人靠自己的力量最终无法掌控自己必然的未来。耶利米意识到,在人类智慧之外,还有一种只有上帝才能提供的更真实的指引。这种认识在巴比伦被掳前夕(约公元前586年)尤为深刻,当时犹大的领袖们没有完全依靠耶和华,而是依靠外国联盟,却徒劳无功。耶利米宣告人的道路并非完全根植于自身,以此提醒人们将自己的计划交托给上帝的指引至关重要。
历史背景设定在公元前七世纪末,耶利米在犹大独立后的动荡末期担任先知。他的先知工作始于公元前627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毁灭性的陷落之后。耶利米的谦卑与他先知事工的核心主题相呼应:呼吁上帝的子民摒弃骄傲的独立自主,依靠上帝的智慧。这种警示在每个时代的信徒中都引起共鸣,提醒他们不要仅仅依赖人类的阴谋诡计。
倚靠上帝的主题与圣经中其他提醒人们能力有限的经文相呼应。耶稣教导门徒说,住在祂里面是结出果子的关键(约翰福音15:4-5),这与耶利米对倚靠的洞见如出一辙。圣经中贯穿这一一致的信息,凸显了信靠耶和华指引而非单单依靠人类直觉或力量所带来的改变力量。
先知在耶利米书10:24继续恳求: “耶和华啊,求你按公义惩治我,不要发怒,恐怕我归于无有。” (24节)这段祷告表明耶利米意识到犹大国-甚至可能包括他自己-的罪孽和错误,但也凸显了先知对上帝仁慈管教的盼望。耶利米信靠耶和华,请求管教,而不是逃避。他这样做,树立了谦卑的榜样,渴望上帝慈悲的引导,使悔改能够带来复兴。
耶利米提及上帝的公义而非愤怒,突显出他深切渴望上帝的圣洁能够塑造和炼净人,而非毁灭人。上帝的愤怒是对持续悖逆的公义回应,而耶利米则着眼于医治的可能性。他的呼喊见证了上帝与他的子民之间立约的关系,上帝渴望他们回归祂。耶利米作为先知中的领军人物,体现了这种深切渴望,即寻求方向的调整,走上上帝的道路,而不是屈服于上帝的震怒。
这里的历史背景是犹大属灵的衰落,以及外邦列国作为上帝工具施行审判的威胁。耶利米在寻求公义的管教时,所展现的脆弱,凸显了一个强有力的真理:根植于谦卑的悔改,是抵挡审判的良药。上帝的子民,无论古今,都能从耶和华的管教最终旨在复兴而非毁灭的认识中得到安慰。
耶利米以热切的呼吁结束了这一部分,他宣告: “愿你将你的烈怒倾倒在那些不认识你的列国和不称呼你名的列族身上;因为他们吞了雅各,将他吞灭,将他的住处变为荒场。” (第25节)耶利米在此恳求上帝,使那些蹂躏这片土地的敌对国家得到正义的审判。在希伯来圣经中, “雅各”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将南北两大王国统一在一个祖先的传承之下。此时,北国已被亚述人摧毁(公元前722年),犹大正处于其他入侵势力的威胁之下。
吞噬雅各的外邦的地理范围包括巴比伦、亚述以及以色列周围的其他国家。这些地区是东部和东北部的强大帝国,控制着遍布肥沃新月地带的领土。他们的征服摧毁了犹大地,导致上帝的圣约子民流亡海外,遭受巨大的苦难。
耶利米的恳求并非出于个人的复仇,而是出于对神圣正义的渴望。这些国家不认识耶和华,超越了他们作为上帝惩戒以色列的工具的职责,加剧了流血和亵渎。耶利米祈求上帝的愤怒,是为了恢复道德秩序-邪恶无法得胜,上帝的名最终受到尊崇。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