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耶利米书12:14-17中,先知继续传达耶和华的信息,说道: “论到我一切恶邻,就是攻击我赐给我民以色列产业的,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将他们从本地拔出来,也必将犹大家从他们中间拔出来。’” (第14节)耶和华向以色列周边的敌对国家发出了这样的信息。这些邻国可以理解为以东、摩押和亚扪这样的国家,它们位于约旦河以东,历史上与以色列有过冲突。耶利米-他从公元前627年到公元前580年左右一直在预言-发出了这样的警告:那些伤害圣约子民的国家将被从自己的领土上拔出来,就像上帝拔出一棵不结果实的植物一样。这个大胆的比喻传达了神的审判,并强调了神对土地和人民的至高主权。
“我恶邻”这句话暗示这些国家已经超越道德界限,夺取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在古代近东历史的背景下,此类领土冲突往往不仅涉及政治统治,还涉及与敬拜独一真神相冲突的宗教习俗(申命记6:14)。耶和华宣告“我要将他们连根拔起” (14节),确立了唯有祂才能决定列国的命运。耶利米的事奉主要发生在犹大被巴比伦掳掠前的最后几十年,这凸显了上帝的圣洁如何要求所有人-即使是圣约群体之外的人-承担责任。
上帝决定将犹大家从他们中间拔除(第14节),这也暗示祂的子民虽然蒙拣选,却无法免受审判。正如耶利米所传达的更广泛信息,如果犹大继续犯罪,他们也将被驱逐出自己的土地-这在巴比伦征服犹大时确实发生了(列王纪下25章)。耶和华通过耶利米书12:14彰显祂的公正和祂愿意纠正祂子民的意愿,并强调了顺服的重要性。
耶利米书12:15继续写道: “我将他们连根拔起之后,必再怜悯他们,将他们各归本业,各归本土。”(15节)耶和华为我们展现了超越审判的一线希望。即使这些国家遭受神的震怒,神的怜悯依然存在。在圣经的叙事中,这种罪恶、流放和复兴的模式至关重要:审判永远不是神对他选民的最终判决。他的怜悯带来更新和重新栽培,反映出他救赎的心意(耶利米哀歌3:22-23)。
上帝说: “我要再怜悯他们” (15节),预示着未来,那些曾经疏远的人,只要离弃苦难,就能和好。圣经中的历史例子,例如尼尼微人听了约拿的讲道后悔改,都表明上帝渴望施行怜悯(约拿书3章)。对先知耶利米来说,传达审判与复兴的信息,强化了上帝圣约的真理:上帝管教是为了医治,呼吁所有人承认祂的主权。
神应许要领他们归回,各归各的产业(15节)既适用于以色列,也适用于其他国家。这涵盖面广、包罗万象的视角超越了当下的历史境况。后来,在新约中,救恩的邀请藉着基督向万国发出(约翰福音3:16)。在耶利米书中,神早已展望了基于真诚悔改和信心的复兴团契的可能性。
在耶利米书12:16中,我们读到: “他们若效法我百姓的道,指着永生耶和华起誓,像他们教导我百姓指着巴力起誓一样,他们必在我百姓中被建立。” (16节)上帝的邀请是有条件的:这些国家必须走义路,弃绝偶像崇拜。在古代,指着神的名起誓是正式的忠诚承诺。通过呼求“指着永生耶和华” ,各国将与以色列的上帝结盟,而不是与巴力这样的假神结盟。
经文提到列国的过犯, “他们教导我的百姓指着巴力起誓” (16节),暗示以色列曾被邻国的异教习俗引入歧途。如今,耶和华愿意扭转这一局面:这些国家可以学习以色列以神为中心的道路,并被接纳进入神的群体。这预示着救恩将超越以色列的疆界,保罗后来在讨论外邦人被接枝到圣约子民中时解释了这一概念(罗马书11:17-24)。
在神的子民中被建造(第16节)彰显了神在祂名下合一的愿景。这些国家虽然最初不在圣约之内,但如果他们愿意承认耶和华的至高权威,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神的心意超越国界,指向更广泛的圣经主题:凡求告耶和华名的人,就必得救(罗马书10:12-13)。在耶利米的时代,这象征着向那些历来被视为敌人的人发出的激进邀请。
最后,耶利米书12:17清晰地响起了警告: “他们若不听从,我必拔出那国,拔出,灭绝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17节)上帝虽然赐下恩典,赐下机会,让他们融入祂圣约的祝福中,但祂不会忽视顽固不顺服的人。拒绝祂的怜悯,就必继续承受审判。这节经文强调了每个国家面临的选择-以谦卑回应耶和华,否则就面临毁灭。
“拔除那国”这句话与先前关于从那地拔除的说法相呼应。复兴的神也是管教的神。正如园丁为了保护其他植物而移除病株,神也果断地处理持续的叛逆。在耶利米的语境中,这是对那些抵挡神带领、使以色列走上歧途的族群发出的严厉警告。
以“我要……毁灭它”结尾,强调了继续反对的严重性。从更广阔的圣经视角来看,它提醒我们,上帝的耐心虽然巨大,但并非无限(彼得后书3:9)。拒绝耶和华之道的人,不能指望分享祂的祝福。耶利米书12:17提供了一个令人警醒的平衡点,它与前几节经文的希望相得益彰,并带有应有的警示。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