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书13:20-27敦促犹大的领袖们正视即将到来的入侵,并思考其原因。北方隐约可见-沿着黎凡特的巴比伦走廊。他们培养的盟友将成为犹大的霸主,阵痛将降临他们,羞耻将暴露他们的不忠。先知以惊人的清晰度解释了原因:惯常的罪已根深蒂固,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那些忘记耶和华、倚靠谎言的人,必如糠秕被吹散。然而,这段经文以一个问题结尾-“你们不洁净要到几时呢?” (27节)-为谦卑和唯有上帝才能赐予的洁净敞开了大门。
第20节开头写道: “你举目向北方而来,你先前赐给你的羊群,你美丽的羊在哪里呢?” (20节)。北方是耶利米审判的固定指南针:帝国军队没有穿越阿拉伯沙漠,而是向西穿过肥沃的新月地带,然后从以色列的北部通道-历史上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562年)统治下的巴比伦-进攻以色列,其战役最终导致公元前605年、597年和586年的陷落(列王纪下24-25章)。上帝称犹大的人民为“你美丽的羊” (20节),以此表明犹大的统治者是负责任的牧羊人。君王和官员的职责是守护羊群,而不是吞噬羊群(撒母耳记下5:2;耶利米书23:1-2)。 “羊群在哪里?”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他们的控诉:他们的管理失败了。
在耶利米书13:21中,先知质疑犹大将如何被外邦人统治: “他立你先前所教导的同伴作你的首领,那时你们说什么呢?阵痛岂不临到你,如同产难的妇人吗?” (21节)。 “先前所教导的同伴” (通常译为“情人”)很可能指的是犹大为寻求安全而拉拢的外邦势力(埃及,后来是巴比伦)。讽刺的是,正是那些他们曾“教导”通过附庸条约来统治他们的庇护者,最终成为了他们的首领:法老尼哥二世立约雅敬为王(公元前609-598年),巴比伦立西底家为王(公元前597-586年)。阵痛的景象描绘了不可避免的危机-一旦分娩开始,就无法通过谈判来化解(帖撒罗尼迦前书5:3)。犹大的政治游戏因他们不寻求耶和华而陷入痛苦之中。
当震惊袭来时,上帝知道犹大会问: “为什么这些事临到我?” (22节)。上帝回答说: “因你的罪孽甚大,你的衣襟被脱去,你的脚跟露出” (22节)。这揭露的话语蕴含着鲜明的立约意象;审判者剥去伪装,显露偶像所隐藏的(以赛亚书47:2-3;何西阿书2:3)。羞辱并非上帝所喜悦的,真理被显明出来才是。
接下来是耶利米那句著名的“不可能”: “古实人岂能改变皮肤呢?豹岂能改变斑点呢?你们这习惯作恶的,岂能行善呢?” (第23节)。 “古实人”译作“古实人”,指来自古实(尼罗河上游)的人。重点不在于种族价值观,而在于不变性:有些东西是无法通过努力改变的,比如肤色。对于一个“习惯” -被训练-“作恶”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习惯已经变成了第二天性。这并不否认人类的责任;它暴露了问题的深度,并暗示需要一颗新的心(耶利米书31:33;以西结书36:26)。当罪成为“斑点”时,只有上帝改变人的恩典才能洁净(诗篇51:10)。
耶和华用簸箕和风雨的语言宣告了结果: “所以我必将他们分散,如同飘散的稻草,随风飘散” (24节)。犹大山顶的打谷场上,微风吹散了糠秕,谷物却落回地面;而在这里,上帝说祂的子民将被当作轻飘飘的垃圾-被热风吹散,而不是被栽种或收集(诗篇1:4;何西阿书13:3)。这就是圣约所预示的“分散”,如今已生效(利未记26:33;申命记28:64),在历史上巴比伦的被掳中得以实现。
在耶利米书13:25中,祂澄清说,这不是随机的不幸,而是来自立约之耶和华的量度奖赏: “这是你们的份,是我量给你们的分,”耶和华说,“因为你们忘记我,倚靠虚假” (25节)。 “抽签”和“份”让人想起约书亚时代土地最初用线和签分配;耶和华自己曾经是犹大的份,但现在分配的份是审判,是精确量度出来的。控告有两把剑-健忘(对将自己与他们绑定的救赎主的遗忘;申命记8:11-14)和虚假的信任(对偶像和虚假的平安承诺的信心;耶利米书7:8;23:16-17)。从逻辑上讲,我们信任的对象决定了我们将得到的份。
上帝在揭露犹大背叛时表明了祂的自主权: “所以我也脱下你的衣襟,遮住你的脸,使人看见你的丑陋” (26节)。强调的“我”强调巴比伦的扩张并非盲目的地缘政治,而是上帝施行的管教(耶利米书25:9)。这个比喻源自古代法庭的惯例:不忠的女人或掠夺成性的城市被公开揭露,使隐藏的行为暴露无遗(以赛亚书47:2-3;何西阿书2:3;那鸿书3:5)。其目的是做出判决-揭露真相,使一颗刚硬的心最终能“放在心上”(耶利米书12:11),并再次寻求那唯一安全的福分(诗篇73:26-28)。
耶利米书13:27明确指控: “论到你们的奸淫和你们淫乱的嘶鸣,并你们在田野山上行邪淫的淫行,我都看见了你们可憎恶的事” (27节)。 “田野山”是指混乱敬拜的高地; “淫乱的嘶鸣”将犹大比作发情的公马(耶利米书5:8),生动地描绘了属灵的不忠。在上帝的神圣哀叹中,没有什么能瞒过他: “耶路撒冷啊,你有祸了!你的污秽要到几时呢?” (27节)。审判并不能平息悲伤。上帝的“要到几时呢?”引发回应。这个问题暗示着可能性:如果人们通过悔改“将荣耀归给耶和华”,污秽就不一定会永远存在(耶利米书13:16;约翰一书1:9)。
犹大的牧人失去了羊群;耶稣作为好牧人到来,将分散的羊聚集起来(约翰福音 10:11,16)。犹大的外邦邻居成了她的主人;耶稣将俘虏从残暴的领主手中释放出来(歌罗西书 1:13)。犹大的“斑点”无法根除;耶稣赐予一颗新心,并在里面写下律法(耶利米书 31:33;希伯来书 8:10)。犹大的耻辱被暴露;耶稣承担了我们的耻辱,脱去衣服,被举起来,洁净他的新娘(希伯来书 12:2;以弗所书 5:26)。挥之不去的问题-“你们要到几时才洁净呢?” -在十字架和空坟墓里找到了答案:不久,如果我们回转并信靠那位能改变我们所不能改变之事的主。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