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在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六世纪初向犹大人民发出预言,呼吁他们信靠上帝,而非依靠自己的内心或外邦联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宣告: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第9节)耶利米在耶利米书17章9节中,借用一颗病入膏肓的心来比喻,警告我们,如果我们不加以控制,内心深处的动机就会将我们引入歧途。正如身患重病的人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真正的病态,我们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欲望是如何被罪恶或自私的野心扭曲的。
这些话强调了完全信靠自己的徒劳。耶利米将神的智慧与人类正常冲动的欺骗性进行了对比。有时,我们依靠自己有限的视角,这种过度自信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看不清内心的真实情况。在圣经的其他部分,耶稣提醒祂的门徒,罪是从里面冒出来的,敦促信徒要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外表(马可福音7:21-22)。耶利米的信息跨越了几个世纪,提醒每一代神的子民,我们迫切需要祂的智慧来引导我们完全献身于主的生活。正如病人必须由受过专业诊断和治疗人体的人员检查,才能了解其病情的严重程度,我们也必须来到造物主神面前,接受检查,洁净我们的罪。任由病痛的心灵溃烂,只会导致死亡。
我们从这节经文中看到一个暗示:只有看透人性表象的人才能领悟全部真理。上帝回应人心的诡诈,就是彻底鉴察每个人,并施行祂公义的审判。若任由我们自行其是,我们的内心会欺骗我们,扭曲我们的视角,导致我们做出不荣耀耶和华的决定。我们需要祂慈悲的介入,来克服我们内心的本性倾向。
上帝继续祂的预言,通过耶利米宣告: “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 (10节)。这句话肯定了上帝至高无上的能力,祂能洞察人所不能窥见的。耶和华的眼目既鉴察外在的行为,也鉴察其背后的隐秘意图,因此人无法逃避祂的审判。这真理为寻求公义的人带来安慰,也为那些想要掩盖罪孽的人发出警示。
耶利米借着耶和华鉴察的目光,表明唯有上帝才有资格给予公平公正的报应。人的判断可能偏颇或被误导,但耶和华的评价却完美地体现了公义与慈爱。信徒们从中找到了盼望,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将隐藏的动机交托给上帝时,祂会眷顾他们,怜悯他们。
这种神圣的考验凸显了信仰的个人本质。耶利米的听众不应依赖国家地位或外在的宗教习俗,而应完全顺服耶和华。上帝能够奖赏或纠正每个人的行为,这提醒我们,持久的满足不在于迎合人的意见,而在于在鉴察一切的主面前忠心地生活。
在耶利米书17:11中,耶利米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不义之财的空虚: “那不义发财的,好像鹧鸪孵非自己下的蛋,到年月日,财物必离弃他,他终必成为愚昧人。”(第11节)这句比喻描绘了一只鸟为不属于自己的孩子辛勤劳作,最终却失去了它们。同样,那些通过欺骗或暴政积累财富的人,自以为兴旺发达,却面临着突如其来的毁灭。
先知表明,用道德败坏的手段获得的成功最终将徒劳无功。在犹大的历史背景下,许多领袖追求个人的晋升和权力。这些追求常常导致贿赂、不公和压迫弱者。上帝警告说,这些财富转瞬即逝,并会导致精神空虚。真正的财富,源于正直的生活和对耶和华的谦卑敬畏,而会更加长久。
耶利米以“无原则的人终必成为愚昧人” (第11节)这句话作为结束语,再次强调罪恶和欺骗的后果永远不会被上帝隐藏。自私的野心或许一时看似有利可图,但神圣的正义终将使这一切化为乌有。反思耶利米书17:9-11鼓励信徒在上帝面前寻求完全的坦诚,相信祂的手所预备的远胜于任何短暂的世俗计划。祂对我们破碎的诊断和治疗是完美的,而我们自己的任何尝试都将化为乌有。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