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在犹大向假神献祭的山谷中施行了审判之后,将这预兆的信息转移到了国家的精神中心,从而完成了这预兆:耶利米从陀斐特回来,就是耶和华差遣他去说预言的地方。他站在耶和华殿的院内,对众民说:(第14节)。陀斐特位于耶路撒冷的南端,在欣嫩子谷(Ge-Hinnom)内。欣嫩子谷是一条蜿蜒于城市西侧和南侧的峡谷。圣经将其与可怕的儿童献祭联系起来(耶利米书7:31-32;19:5-6;列王纪下23:10)。先知从城墙外这片不圣洁的地方-靠近陶器门,那里曾丢弃破碎的器皿(耶利米书19:2)-登上圣殿山,海拔约2400-2700英尺,站在信徒聚集的露天庭院里。这一举动具有神学意义:陀斐特的污秽并非孤立存在;它的叛乱已经渗透到耶和华殿的周围。
“耶和华殿的院子” (第14节)这片语表明这是一个公共场所-很可能是外院-所有百姓都能听到。这并非对精英阶层的平静谴责,而是对全体民众提起的盟约诉讼。礼拜仪式的背景强化了这指控:那位拣选锡安并将祂的名立于此的神,如今正因亵渎圣城和圣所而责备祂的敬拜者。先前的预兆(打破罐子)宣告了即将到来的毁灭不可逆转;而这圣殿宣告则宣告了它的普遍性-所有在圣殿荫下的人都必须接受审判(耶利米书7:1-15)。
耶利米的讲道简洁而绝对: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看哪,我必将我所说的一切灾祸降在这城和属这城的一切城镇,因为他们硬着颈项,不听从我的话’” (第 15 节)。 “万军之耶和华” (Yahweh Ṣebaʾoth)这个神圣的称号让人联想到天使军队的指挥官-他不是争夺空间的地方神,而是宇宙的至高者,他的法令统领历史和天堂。范围-“这城和属这城的一切城镇” (第 15 节)-将审判延伸到耶路撒冷以外的犹大山区、示非拉山和便雅悯高原的卫星社区。上帝早已通过他的先知宣布的事情(耶利米书7;11;18-19)现在他要实现;从历史上看,这一进程最终导致尼布甲尼撒二世 (公元前 605-562 年) 统治下的巴比伦战役,并于公元前 586 年攻陷耶路撒冷。
所陈述的原因是道德上的,而非军事上的: “因为他们硬着颈项,不听从我的话” (第15节)。“硬着颈项”这个习语可以追溯到以色列最早的叛乱(出埃及记32:9;申命记10:16),并在耶利米书(耶利米书7:26;17:23)中反复出现。拒绝听从是背约的本质;它拒绝了塑造一个民族的、赋予生命的声音(申命记30:15-20)。在新约的光照下,这种诊断揭示了为什么审判是公正的,以及为什么需要更深层次的补救:必须更新人心(耶利米书31:31-34)。耶稣后来在耶路撒冷面对了同样的顽固(马太福音23:37-39),并为这座“没有意识到降灾的时候”的城市哭泣(路加福音19:41-44)。万军之耶和华仍在说话;关键问题在于,祂的子民是会顺服祂的话语,还是会奋起反抗。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