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比伦城已到,西底家王(公元前597-586年)寻求神谕,耶和华不再只是泛泛的警告,而是对犹大国权柄发出了明确的指示。耶路撒冷的大卫王室-坐落在汲沦溪和欣嫩谷之间的山脊上-必须聆听并采取行动。神谕号召其听众从城中到王宫: “你要对犹大王的家中说:‘你们要听耶和华的话。’” (第11节)。这番话直指西底家的政府,当时正值巴比伦逼近犹大边境;它让人想起君主制的立约身份- “王的家中”是大卫宝座的管家(撒母耳记下第7章),因此要向万王之王负责。地理位置增强了其重要性:大卫王朝占据了锡安山的高地,东边俯瞰汲沦溪,南边俯瞰欣嫩子地-正是在这些有利位置,王室的决策决定了国家的生活和安全。
“你们要听耶和华的话” (11节)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场圣约诉讼,考验着王位是否与上帝启示的旨意相符(申命记17:18-20)。耶利米曾多次指责领导层充耳不闻(耶利米书7:27;17:23),而他在这里明确提出了解决办法:王宫必须从聆听转向留意。圣经一贯以此为标准来衡量统治者(诗篇72:1-4),以色列的历史表明,君王聆听,人民兴旺;君王刚硬,国家衰败(耶利米书22:1-5)。
顺服的内容是具体的、每日的: “大卫家啊,耶和华如此说: ‘每日早晨施行公义,拯救被抢夺的人脱离欺压者的手,免得我的忿怒因他们所作的恶如火着起,甚至无人能灭。 ’” (第12节) “施行公义”(希伯来语mishpat )是君王的核心使命(耶利米书23:5-6)。君王每天早晨都要这样做, 这让人想起城门口审讯的惯例(撒母耳记下15:2;诗篇101:8)。统治者必须尽早并持续地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免暴力蔓延到日常生活中。接下来的命令是“拯救被抢的人” (12节),这进一步强调了正义的积极方面-必须用权力来保护弱势群体(以赛亚书1:17;弥迦书6:8)。上帝衡量王位的合法性,取决于它如何对待被剥削的人。
耶和华的品格始终彰显祂的子民,并教导他们:照顾弱者和被遗弃者至关重要。利未记中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明确规定,凡是一无所有的人,都要由有钱的人供养:
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不可摘尽葡萄园的穗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利未记 19:9-10)。
此外,在福音书中,耶稣引用了以赛亚书中的段落,宣告被压迫者的最终救赎:
“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
因为他膏立我,叫我向贫穷的人传福音。
他差遣我去宣告被掳的得释放,
使盲人重见光明,
使受压迫的人得自由,
报告耶和华的恩年”
(路加福音 4:18-19)
上帝总是会顾念那些不幸的人,耶稣是最终的救主和审判者,祂会为他们带来真正的公义。此外,上帝的所有诫命都指向要像祂一样爱人(马太福音22:37-40),不这样做就会受到惩罚,正如耶利米书21:12所言。
耶利米书21:12的警告是具体的:拒绝这项指控, “我的忿怒必如火焚烧,无人能扑灭,因他们所作所为的恶” (12节)。耶利米已经警告说,忽视上帝的话语会在耶路撒冷的城门上燃起不灭的烈火(耶利米书17:27);当尼布甲尼撒的军队在公元前586年焚烧宫殿和圣殿时(列王纪下25:9),这个比喻成为了残酷的历史。王室的不公正并非私人的恶行;它严重地牵连到民众。在圣经神学中,大卫的理想在大卫之子基督身上得到了实现,他的国度建立在 “公平和公义”(以赛亚书9:7),并宣告受压迫者的自由(路加福音4:18)。凡世上的统治者失败之处,他却成功了;凡宫殿无视清晨的正义之处,他却为被抢劫者伸张正义,审判压迫者。对于领导者和人民来说,道路始终如一:聆听、悔改、顺服,并迅速行善-在火势蔓延之前。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