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在耶利米书21:13中警告耶路撒冷的人民,开头引用了耶和华的宣告: “看哪,住在山谷和岩石平原的人哪,我与你们为敌。这是耶和华说的。你们说:‘谁能下来攻击我们?谁能进我们的帐幕?’” (第13节)。这段经文将耶路撒冷描绘成一座坐落在山谷和岩石高地之间的城市。历史上,耶路撒冷城坐落在锡安山等几座山峰之上,俯瞰着汲沦溪谷等周围的山谷。那里的人民确信,高地和防御工事能够保护他们,相信任何人都无法触及。
耶和华宣告祂的反对,以此对抗这种虚假的安全感,强调任何地理优势都无法阻止祂的审判。在耶利米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末至公元前6世纪初,犹大王国面临着尼布甲尼撒二世(约公元前605-562年在位)统治下的巴比伦的强大威胁。尽管耶路撒冷城防坚固,但上帝警告说,如果耶路撒冷人心不悔改、悖逆不化,依靠物质防御或人为策略终将失败。
“谁敢下来攻击我们?” (13节)这句话反映出一种骄傲的态度,仿佛没有敌人能够攻破城门。然而,圣经反复提醒我们,当上帝已下达审判时,单靠物质力量或诡计是徒劳的。百姓对圣约和耶和华话语的漠视,最终激发了神降卑他们的决心,这与圣经其他地方类似的警告相呼应,例如以赛亚针对骄傲国家的预言。
当耶和华宣告: “我必照你们行为的果效惩罚你们,这是耶和华说的。我必点火在耶路撒冷的树林中,烧灭它四围的一切。” (14节)这番话,使问责的信息更加强烈。这明确宣告了即将到来的毁灭。这里提到森林,可以理解为耶路撒冷的建筑和居民的隐喻,预示着他们最珍视的一切都将遭受上帝洁净的烈怒。如同火势蔓延,直至一切被烧尽,神的审判不会偏袒或被抑制。
从历史背景来看,巴比伦围攻耶路撒冷的战争在公元前586年达到高潮,城池和圣殿被洗劫一空,毁于一旦,应验了耶利米的警告。按人的行为施行惩罚,意味着一切不义或偶像崇拜的行为都将承担后果。这一理念贯穿整本圣经,包括一些经文,提到上帝按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彰显祂对公义的坚持(罗马书2:6)。
最终,耶利米书12:14提醒信徒上帝的主权,表明没有人能够免受祂的管教。虽然地上的耶路撒冷城曾经看似坚不可摧,在犹大地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和文化意义,但上帝的计划最终得以实现,使人悔改,并重新信靠祂。这强有力的宣告帮助所有读者理解,骄傲、自满和对全能者的悖逆会导致毁灭,但对于那些谦卑自己、归向祂的人来说,复兴的希望仍然存在。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