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是一位先知,他的事奉生涯大约在公元前626年,直到公元前586年之后。他有力地宣告了上帝的审判: “所以,你要向他们预言这一切话,说:‘耶和华必从高天吼叫,从他的圣所发声,向自己的羊圈大声吼叫,像踹葡萄的一样,向地上所有的居民呼喊。’”(第30节)耶和华从他的圣所吼叫的描述,描绘了一幅势不可挡的大能景象。在历史背景下,耶利米警告犹大人民和周边国家,上帝的权威遍及所有国家,他的审判将是严厉而有目的的。
“耶和华必从高天吼叫” (30节)这句话表明,全能者审判的声音将响彻全地,预示着那些藐视祂诫命的人将遭受毁灭。这句话强调,没有任何地方、任何城市、任何王国能够躲避耶和华的声音。虽然耶利米的时代背景是耶路撒冷,但审判的范围远远超出了犹大的疆界,提醒读者上帝的主权覆盖整个地球。
耶利米将人比作踹葡萄的人(第30节),这与圣经中其他描述神怒的比喻相呼应,这些比喻将踹葡萄描述为审判的象征。如同葡萄在脚下爆裂一样,背离公义的国家也将面临背叛的后果。即使语气如此阴郁,这些警告的根本目的仍然是要使人心转向耶和华,在他面前寻求谦卑和悔改。
耶利米继续宣告,并肯定地说: “‘欢呼声已经达到地极,因为耶和华与列国争辩。他要审判一切有血气的人,将恶人交在刀下。’这是耶和华说的。” (第31节)这里,“欢呼声已经达到地极”这句话强调了上帝即将到来的审判将波及全球。没有哪个地区可以幸免。犹大周围的列国-通常以其领土和统治者来区分-在上帝面前面临着同样的责任。这种对上帝公义的集体体验,将万民团结在他的权柄之下。
当耶利米描述耶和华与列国争辩时(31节),这表明上帝在许多地方察觉到不公义和邪恶。希伯来语中“争辩”或“案件”的概念带有法律含义,仿佛上帝召集了所有列国来到祂的法庭。在圣经时期,这些真理强调了上帝的道德律法,超越了文化和国界。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段经文也提醒我们,祂的期望从未改变,全人类仍然在祂面前负有责任。
最后,耶利米书25:31写道: “凡有血气的,他必审判;至于恶人,他必将他们交在刀下。” (31节)这描绘了上帝公义判决的最终性。上帝的耐心有一个公义的限度,过了这个限度,祂就会施行祂所应许的审判。这虽然发人深省,但也凸显了祂的公正:那些坚持做错事的人无法永远逃避他们选择的后果,因为祂的公义是不可否认的。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