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耶利米书31章35-37节中,先知耶利米首先称耶和华为宇宙的创造者和统帅: “耶和华如此说:祂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月亮星宿夜间发光,祂搅动大海,使波浪咆哮;万军之耶和华是祂的名。” (35节)先知将昼夜之光和波涛汹涌的大海交织在一起,列举了以色列人每日所见却无法改变的现实。 “固定的秩序”一词暗示着一个受控的、有规律的宇宙; “万军之耶和华” (万军之耶和华)的称号则宣告,统领天军的上帝也统领着宇宙的韵律。
这颂赞并非华而不实,而是关乎事实。人们在遭受毁灭性审判后,听到复兴的应许,或许会心存疑虑。因此,上帝将确信的根基放在祂创造的信实上,而非以色列的功德。正如太阳照耀犹大山岭,地中海的波涛拍打海岸,耶和华也必信守祂的誓言。在耶利米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围城、流亡、制度崩塌——创造的恒久不变,成为那些信靠上帝的人的安慰。
基于此,上帝发出一个有条件的不可能之事: “耶和华说:‘这既定的秩序若在我面前废弃,以色列的后裔也必在我面前永远断绝,不再为国。’” (第36节)这逻辑令人震惊。以色列在上帝面前的存在——在立约关系和蒙召中——如同昼夜的更迭般稳固。既然这“既定的秩序”始终屹立于上帝面前,由祂的旨意维系,那么这个条件就不可能被满足;因此,以色列的国度不可能被废止。
这并非要淡化罪恶及其后果。耶利米记载了严厉的审判——城门被焚毁、王位被推翻、领袖被掳。但审判是纠正性的,而非抹杀性的。耶利米书31:36将以色列的未来建立在神的品格之上。那位先前委派耶利米“拔出拆毁”的神,在此应许要建造栽种,因为祂对以色列的旨意远不止于惩戒,更在于更新(耶利米书1:10;31:28)。在新约的光照下,保罗呼应了耶利米的逻辑:尽管如今艰难,“神的恩赐和呼召是不可撤回的”(罗马书11:29)。
耶和华接着用另一个不可能的事扩展了修辞框架: “倘若能测透天上的诸天,探寻地下的根基,我必因以色列人所行的一切恶事,弃绝他们。” (37节)古代的观测者可以绘制星图、探测深渊,但要测透天地、探寻地的根基,却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能力范围。 “因他们所行的一切恶事” (37节)这句话承认以色列人罪孽深重,却仍然否认这罪孽有能力抹杀上帝拣选的恩典。
这个应许同时守护着两个真理。首先是神的圣洁:以色列的罪孽并没有被轻描淡写——“因他们所行的一切” (第37节)。其次是神的信实:即使罪孽累累,也无法胜过立约的恩典。本章前面所宣告的新约解释了这两个真理如何成立——神将祂的律法写在人心里,不再记念人的罪(耶利米书31:33-34)。基督徒在弥赛亚耶稣身上看到了这应许的保障,祂的宝血成就了这约(路加福音22:20;希伯来书8:6-12)。因此,正如诸天浩瀚无垠,神保守和救赎祂子民的决心也同样坚定不移。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