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预言中,耶和华借着耶利米宣告: “耶和华如此说:‘全地必然荒凉,我却不将地尽行毁灭。’” (27节)这信息既彰显了上帝的审判,也彰显了祂不变的慈悲。虽然犹大地将遭受毁灭,但耶和华必抑制祂的怒气,避免彻底毁灭。先知耶利米在公元前627年至586年左右事奉上帝,他反复警告上帝的子民不顺服的后果,同时也提醒他们上帝在圣约中保守余民的应许。
“全地必荒凉” (第27节)这句话强调了即将到来的毁灭的程度。犹大的城邑和田野将化为废墟,反映出这个国家叛乱的严重性。历史上,当巴比伦帝国入侵并征服犹大,导致耶路撒冷于公元前586年陷落时,这一预言就应验了。尽管灾难降临,但上帝保证祂不会彻底毁灭犹大,这反映了祂信实地保守祂的圣约子民。
耶利米作为先知的角色在当时至关重要。他预言了犹大几位国王的统治时期,从约西亚王(公元前640-609年)直到犹大城被巴比伦攻陷。他的使命是宣告上帝即将到来的审判-这项任务常常使他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即使在审判中,希望依然存在:耶和华必留存忠信的余民来履行他的应许。
预言继续说道: “因此,地要悲哀,在上的天要黑暗。因为我已说出,我已定意,我必不后悔,也不转离。” (第28节)大地和黑暗天空的哀鸣传达了万物无所不包的悲伤,反映了犹大审判的沉重。大自然本身似乎也在为给全地带来混乱的罪恶而悲伤。
当上帝宣告“我必不后悔” (28节)时,这表明警告的时机已经结束。百姓已经表现出顽固的悖逆,除了承担后果别无选择。这坚定的决定凸显了罪的严重性和上帝管教的必然性。然而,这也凸显了上帝长远旨意的不变性,包括救赎和复兴。
虽然这宣告听起来令人恐惧,但它与圣经中其他真理相符,即上帝始终公义且慈悲。在耶利米书的后几章经文中,耶和华启示说,审判之后,祂最终会带来复兴和新约(耶利米书31:31-33),这最终将带来通过耶稣获得救赎的盼望(路加福音22:20)。
接下来,耶利米描述了逃亡和绝望的景象: “马兵和弓箭手的声音一响,各城便都逃跑;他们进入丛林,爬到岩石间。各城都被撇弃,无人居住。” (第29节)马兵和弓箭手的出现,彰显了入侵敌军的压倒性威力。犹大居民绝望地寻找隐蔽的地方,任凭城池在无情的侵略军面前被废弃。
集体逃亡和弃城的现象意味着这场灾难将不仅限于某个地区,而是将波及整个犹大。从黎明到黄昏,人们争先恐后地在岩石缝隙或森林中寻找任何安全的避难所。城市被遗弃的现象如此一致,表明犹大在当时统治着古代近东大部分地区的巴比伦人面前极其脆弱。
这些可怕的警告提醒读者,不顺服上帝的旨意会如何影响整个社区。民众的逃亡凸显了,除了他们所离弃的上帝之外,寻求帮助是徒劳的。然而,正如所有警告一样,耶利米的信息呼吁所有听到的人悔改,从而避免更深的灾难。
耶利米随即用一个严肃的反问句向犹大问道: “凄凉的人哪,你要怎样行呢?你虽然穿朱红色衣服,虽然用黄金妆饰妆饰自己,虽然用颜料填满眼目,你装扮也是徒然。你所爱的藐视你,他们寻索你的命。” (第30节)在古代,朱红色的衣服和黄金饰品象征着财富和地位,但在这里,这些外在的装饰毫无意义。
这幅意象将犹大比作一位试图俘获情人的女子-这很可能隐喻着这个国家为巩固政治联盟和偶像崇拜所付出的努力。尽管犹大表面上光鲜亮丽,但上帝却表明,她曾经追求的外邦国家如今将背叛她。这幅图景描绘了错位的希望,当神圣的审判降临时,对世俗力量的信任便会消散。
从更广义的属灵角度来看,这段经文告诫所有以世俗的依赖取代对上帝的忠诚的人。任何虚伪的声望或对人的力量的依赖都无法拯救远离耶和华的心。真正的安全在于回归上帝的道路,而不是自封的装饰或外在的联盟。
最后,耶利米以生动的画面预见了耶路撒冷的苦难: “我听见妇人产难的哀号,好像产难妇女的声音,是锡安女子的哀号,她气喘吁吁,伸出手来,说:‘唉,我有祸了!因为我在凶手面前昏厥。’” (第31节)锡安,代表耶路撒冷,被描绘成一个正在经历阵痛的妇人,绝望地呼喊。这一幕突显了这座城市在残酷的暴行面前的无助。
这个比喻传达了深深的悲痛。如同阵痛加剧,耶路撒冷的苦难将令人难以承受。伸出的双手象征着绝望的求救,这座城市哀叹即将被敌军摧毁。从历史上看,这预示着巴比伦攻破耶路撒冷城墙后,导致大范围苦难的后果。
第30和31节似乎讲述了一个女人为了追求情人而装扮自己,却一无所知。她所追求的情人毫无价值,甚至想要她的命。她最终陷入困境,独自一人痛苦地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31节)。上帝的子民为了不存在的神而拒绝了上帝,并放纵了肉体的欲望。如今,他们必须经历巨大的痛苦,如同分娩一般,上帝让他们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然而,上帝希望通过这痛苦洁净以色列的罪,使她能够回到真正爱她的上帝身边。
先知生动地描述了分娩和灾祸,鼓励人们真诚悔改。耶利米书4:27-31虽然包含了审判的可怕警告,但也预示了当上帝的子民最终转向祂时,救赎将会出现。在后面的章节中,耶利米揭示了上帝并没有抛弃锡安,尽管锡安遭受了严厉的管教。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