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在第五章的开头指出了耶路撒冷居民严重的属灵状况: “你们要走遍耶路撒冷的街市,察看留心,在街市上寻觅,若有一个人行公义,寻求诚实,我就赦免这城。”(第1节)这座名城位于以色列地的南部,在先知耶利米在世时,这里是犹大王国的首都。耶利米大约从公元前627年起在耶路撒冷传道,直到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为止。上帝指示耶利米去寻找哪怕一个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人,以此强调真正的公义在他的子民中是多么重要。
强调寻找一位行公义之人,表明居民中正直之人之稀缺。尽管耶路撒冷在以色列的精神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圣殿始建于所罗门王统治时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但这座城市却背离了其圣约的义务。上帝承诺因一位义人的缘故赦免全城的居民,这呼应了祂的慈悲本性,也让人想起圣经中类似的神对义人的探寻(创世记18:23-32,以西结书9:4)。
耶利米书5:1揭示了上帝对普遍腐败的痛心。尽管耶和华渴望怜悯,但邪恶的行为已在全国蔓延,耶利米奉命亲自察看,是否还有一人坚守真理。寻找这个人的挑战表明了耶路撒冷道德沦丧的严重性,也预示着若不悔改,上帝即将施行的审判。然而,耶和华吩咐的“寻觅一个人”这一寻觅,揭示了祂刻意寻找忠心、爱祂、也爱祂所爱之人的价值观。耶稣的整个事工都取决于找到几个忠心的人。保罗也指示提摩太,要把保罗所教导他的一切都交托给忠心、能够教导他人的人(提摩太后书2:2)。上帝渴望找到那些像祂一样渴望正义和真理的人,祂也希望祂的子民也参与其中。
经文继续写道: “他们虽说:‘指着永生耶和华起誓’,其实是起假誓。” (第2节)我们看到,居民们虽然呼求耶和华的名,却没有遵行祂的道。他们虔诚的言辞空洞无物,缺乏诚意,与上帝对诚实的呼召格格不入。虽然人们常常以虔诚的方式宣誓,例如“指着永生耶和华起誓” ,但他们的日常行为却没有遵守上帝的诫命。
这种假装效忠的行为与上帝的教导截然相反,上帝教导他的追随者要言行合一,过着公义的生活。反复提及耶和华的名,凸显了人们如何执着于外在的宗教仪式,却未能遵从圣约的精神。言行不一,揭示了内心深处更深层次的叛逆。
这种虚假的宣告与圣经中贯穿始终的警告相呼应:并非所有呼喊“主啊,主啊”的人都真正遵行了上帝的旨意(马太福音7:21)。耶利米的使命就是揭露这种脱节,揭露肤浅的宗教表达与上帝希望祂的子民体现的、能够改变生命的真理之间的差距。
最后,先知感叹道: “耶和华啊,你的眼目不是寻求诚实吗?你击打他们,他们却不软弱;你消灭他们,他们却不肯受罚。他们的脸比磐石还硬,不肯悔改。” (第3节)耶利米在这里恳求上帝,同时也强调了百姓的顽固。尽管经历了神的管教,他们却没有软化自己的心,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被管教。他们的脸“比磐石还硬”,表明他们顽固不化,拒绝屈服于耶和华的管教之手。
上帝渴望祂的子民拥有真理,这体现了祂的品格:祂不满足于空洞的仪式,而是寻求一种根植于诚实和公义的忠诚关系。耶利米观察到,那些旨在促使悔改的苦难,实际上却强化了人民的反抗。他们似乎决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无论后果如何。
这种僵硬的姿态预示着,如果国家不回归上帝,审判就将来临。先知的悲伤展现了对一个本有能力改变却选择反叛的民族的怜悯。悔改的呼召依然存在,提醒着每个时代的信徒,只要他们真诚悔改,上帝随时准备宽恕他们(约翰一书1:9)。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