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在约公元前627年至586年间预言,他向居住在南国首都耶路撒冷及其周边的犹大人民发表讲话。在谈到他们即将到来的审判时,他开篇说道: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所剩下的,他们必如葡萄树摘尽;求你像摘葡萄的人,将你的手伸到枝子上。’” (第9节)这幅葡萄采摘者一丝不苟地摘尽每一颗葡萄的画面,警示着一场彻底的审判,幸存者寥寥无几。 “以色列所剩下的”这一短语强调,即使是上帝子民中最后剩下的一部分,如果他们坚持叛逆,也无法逃脱审判。
他随后哀叹道: “我要向谁讲话,向谁警戒,使他们听见呢?他们的耳朵发堵,不能听。耶和华的话,他们反成了羞辱,不喜悦。” (第10节)百姓拒绝聆听上帝的信息,也不从中找到喜乐,这标志着更深的属灵盲目。正如耶稣警告那些有耳却不听的人(马太福音13:15)一样,耶利米时代的上帝子民故意使自己刚硬,抵挡真理。先知的话强调了漠不关心的后果。
耶利米继续表达了他内心日益增长的紧张,说道: “但我因耶和华的忿怒而满腔,难以抑制。愿你将这忿怒倾在街上的孩童和聚会的少年人身上;因为丈夫和妻子,以及老年人和老者,都必被掳去。” (第11节)即使是那些被社会标准视为无辜的人-儿童和老年人-也无法免受上帝审判的毁灭性重压。这种普世性的审判强调,整个国家都深陷于不悔改的罪孽之中,正承受着上帝应有的愤怒。
他进一步宣告: “他们的房屋、田地和妻子必归于他人;因为我必伸手攻击这地的居民。”这是耶和华说的(12节)。这里,一幅惨淡的失落景象浮现,入侵者将夺取他们的家园和土地。历史的轨迹最终导致了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的征服,耶路撒冷陷落,许多人被掳。这一预言的应验凸显了耶利米的话准确地预言了持续叛乱的代价。上帝也在申命记中,将这种惩罚列为不遵守圣约的咒诅之一:
你聘了妻,别人却不肯娶她;你建造房屋,却不得居住;你栽种葡萄园,却不得享用园中的果子。
(申命记 28:30)
当上帝观察以色列的道德状况时,祂说: “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贪婪;从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虚谎。” (第13节)这番话是对社会各阶层-从平民百姓到宗教精英-的全面谴责。正如耶稣警告人们切勿贪婪和虚伪(马可福音12:38-40),耶利米指出,属灵领袖本应引导百姓走向真理,但其本身却被妥协,并被自私的欲望所驱使。
耶利米描述了领袖们提供的权宜之计: “他们肤浅地医治我百姓的伤痛,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 (14节)领袖们试图用虚假的承诺和空洞的言辞来安抚百姓。然而,潜在的罪恶和属灵疾病依然存在,这正印证了只有真正的悔改和恢复才能带来真正的平安。几个世纪后,耶稣教导说,唯有祂能赐下真正的平安,这与世上那些转瞬即逝、空洞的承诺截然不同(约翰福音14:27)。
最后,先知揭示了上帝的判决: “他们行了可憎的事,知道惭愧吗?他们毫不惭愧,也不知羞耻。所以,他们必在仆倒的人中仆倒;我惩罚他们的时候,他们必被推翻。”(15节)这是耶和华说的。百姓缺乏羞耻之心,表明他们内心完全刚硬,拒绝良心和纠正。因此,当审判来临时,他们必将跌倒。这句严肃的警告强调,对过犯缺乏悔改是迈向毁灭的必由之路,这一原则贯穿整本圣经。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