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书第七章-通常被称为“圣殿布道”-展现了以色列的仪式传统如何掩盖不了叛乱。示罗的命运笼罩着耶路撒冷,唯有全心全意的顺服才能将他们即将毁灭的命运转化为产业的复兴。第一节首先宣告了耶和华即将通过祂的先知传达给祂子民的另一句话: “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说……” (第1节)。希伯来语短语dĕbar-YHWH (“耶和华的话”)将这段信息完全表达为神圣的,而非个人观点。由于耶利米的传道生涯从公元前 627 年(约西亚王十三年)持续到公元前 586 年耶路撒冷陷落之后(耶利米书 1:2-3),学者们认为这段经文的发生时间介于约西亚改革(约公元前 622 年)和约雅敬王统治(公元前 609-598 年)之间。
圣经说: “你站在耶和华殿的门口,在那里宣告这话……” (2节上)。先知奉命站在通往摩利亚山所罗门圣殿的外门之一。圣殿的门既是安全检查站,也是公共场所(得4:1-2)。耶利米在信徒们手捧祭物川流不息的地方布道,将上帝的警告传达到人流密集、人群密集的地方,那里正是那些需要听到警告的人。
这节经文的后半部分解释了耶利米要宣告的内容: “你们进这些门敬拜耶和华的一切犹大人,都要听耶和华的话!” (2节下)。 “耶和华”(YHWH)的三次使用提醒听众,圣约的特权伴随着圣约的责任(出埃及记19:5-6)。耶和华向“犹大众人”说话,从祭司到农民;没有任何等级制度可以阻止任何人顺服。
上帝在耶利米书7:3中的信息重申了祂强烈渴望百姓归向祂: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改正行动作为,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居住。’” (第3节) “万军之耶和华” (YHWH ṣĕbāʾôt)让人联想到天使大军的统帅,而“以色列的神”则源于历史关系。希伯来语中表示“改正”的动词也可以翻译为“使之美好/变好”。第3节的信息传达了对上帝及其道路的真正顺服-从丑陋的罪转变为与上帝建立美好关系-确保了在应许亚伯拉罕的土地上居住(创世记17:8)。恩典仍然先于行为,只要百姓全心归向上帝,上帝就会赐予他们持续的居所。
耶和华在第4节继续对百姓说话: “你们不可倚靠虚谎的话,说:‘这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 (第4节)。这句重复三次的口号几乎像一道魔咒:只要这殿还在,犹大就以为自己无敌了(弥迦书3:11)。上帝摧毁了这虚假的保证;圣殿的瓦砖无法取代百姓的忠诚。后来,司提反在公会面前引用了这章经文,以表明上帝的同在并非局限于家中(使徒行传7:48-50)。
耶和华更详细地解释了圣约的条件: “你若实在改正你的行动作为,若实在在人与人之间施行公平……” (第5节)。双重“实在”强调真实而非虚伪。 “公平”( mišpat )呼应了申命记10:18-19和弥迦书6:8,其中社会公平彰显了圣约之爱。上帝是真理最伟大的倡导者,因为他是真理的化身(约翰福音14:6)。上帝希望他的子民既宣扬他的正义,也将其付诸实践。正如第4节所示,仅仅说说是不够的。
耶利米书7:6继续写道: “你们若不欺压寄居的和孤儿寡妇,在这地方不流无辜人的血,也不随从别神,自取败坏……” (6节)。寄居的、孤儿和寡妇这三位弱势群体,让人联想到耶和华自称是他们的保护者(诗篇146:9)。 “不可流无辜人的血” (6节)这句话,让现代读者清楚地认识到,十诫中最初的禁令-谋杀和偶像崇拜,即使在“这地方” (圣殿区域)也猖獗。犹大人犯下上帝所憎恶的罪恶,他子民本应全心全意奉献给耶和华的工作却被抛在一边。他们甚至把圣殿的圣地变成了犯罪现场。当上帝说这些毁灭性的罪恶实际上是“自取灭亡”时,祂揭示了对罪的正确理解(何西阿书13:9)。罪是一种疾病,不仅会侵蚀受害者,也会侵蚀施害者。
罪必受惩罚,所以犹大必须被放逐。上帝仍在 然而,希望依然存在。如果他们不遵守第4-6节中提到的所有行为, “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居住,就是我所赐给你们列祖的地,直到永永远远” (第7节)。上帝援引亚伯拉罕的恩赐( “直到永永远远” ),表明圣约的永久性取决于参与者的忠诚(申命记4:25-27)。上帝是一位良善的父亲,他渴望他的子民行在他所赐予的良善中。他不会让他所爱的人一生都处于罪的奴役之下。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