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约伯记38:1-7中,上帝回应了约伯请求聆听祂的祷告(约伯记23:3-7),并首先要求约伯回答一系列形而上学的问题,而约伯对此无从作答。在约伯记23:3-7中,约伯曾自信地表示,只要他能向上帝陈述自己的情况,上帝就会改变祂的看法。约伯认为上帝缺乏洞察力,需要更多信息才能明白祂究竟遗漏了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约伯在经历所有苦难之后,从未口出恶言,也从未抱怨过上帝(约伯记 1:22,2:10)。此外,约伯只谈论上帝亲自宣告的真理(约伯记 42:7)。约伯是上帝最喜爱的人,上帝为他感到无比骄傲(约伯记 1:8,2:3)。然而,约伯确实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上帝缺乏远见。
约伯断言:“但愿我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好让我口中充满辩驳的话。”“在那里,正直的人必与他辩论;我必永远脱离审判者的手。”(约伯记 23:4, 7)在此,约伯表达了他对上帝公义的信心。约伯也表达了他对上帝必会行公义的信心,只要上帝知道他所缺乏的——约伯的视角。
现在,神应允了约伯分享他所见所闻的愿望。对话开始了:耶和华从旋风中回答约伯说(第1节)。
约伯可能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地点在乌斯地或附近,乌斯地可能位于死海东南方。耶和华从旋风中回应约伯,或许预示着接下来的对话,因为接下来的对话将主要围绕上帝创造万物的创造力展开。这也可能是一个微妙的回答,上帝对约伯的祈求——“但愿我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祂”——的回应是:“祂就在你周围,在你所能看到的一切事物中。”
大约一千年后,诗人戴维清晰明了地表达了这一观点,他断言: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作为。日复一日发出言语,夜复一夜传出知识。没有言语,也没有声音,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诗篇 19:1b-3)
受造之物无时无刻不在说话。《罗马书》10:18 断言,因着受造之物的见证,所有人都听到了“基督的道”。《罗马书》10:18 引用《诗篇》19:4 来支持这一断言。在《约伯记》40:6 中,译为“旋风”的希伯来词被译为“暴风雨”:“耶和华从暴风雨中回答约伯。” 当神在《列王纪上》19:10-15 中与以利亚说话时,神并非在狂风中,而是在“微风中”(《列王纪上》19:12)。神在以利亚遭受属灵重压时与他说话,并安慰他。
或许上帝在暴风雨中向约伯显现,是因为约伯身处巨大的痛苦之中,却恰恰缺乏他认为上帝所缺乏的东西:正确的视角。上帝选择在暴风雨中与约伯交谈,或许既是为了引起约伯的注意,也是为了阐明祂接下来要强调的要点:上帝拥有所有视角,而约伯却缺乏正确的视角。上帝质问约伯: “是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昏暗不明?” (第2节)
这似乎是对约伯在约伯记23:3-7中关于耶和华需要他建议的说法的直接挑战。上帝反驳说,约伯的观点是无知的言语。约伯虽然在说话,但这些言语毫无益处。因此,这些言语反而使上帝的旨意变得晦涩难懂。约伯以为他可以为上帝阐明某个问题。上帝首先指出,约伯的观点恰恰是无知的言语,因此,正是约伯使上帝的旨意变得晦涩难懂。
这番话着实令人惊讶。尤其当我们想到约伯是上帝最喜爱的人,上帝对他极其疼爱(约伯记 1:8,2:3)时,更是如此。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更像是奥运选手为争夺金牌而进行的训练,而非审判,因为这是上帝即将赐予约伯莫大祝福的前奏。但正如任何训练一样,这对约伯来说绝非易事。我们应当谨记“凡耶和华所爱的,他必管教”(希伯来书 12:6)。耶和华指示约伯: “你当如勇士束腰,我问你,你当指示我。” (第3节)
“束紧腰带”这句话预示着即将采取积极的行动。古人会将长袍塞进腰带,形成一种便于行动的“短裙裤”。由于这里指的是谈话,上帝是在告诉约伯:“你想要一场激烈的智力较量,机会来了,你最好做好准备!”约伯渴望向上帝陈述自己的情况,祈求上帝减轻他的痛苦(约伯记 23:3-7)。
约伯的目标是向神表达他的观点,他相信如果神理解他的观点,就会改变主意。正如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神会质问约伯: “我要问你,你要指示我!”质问的目的是让约伯亲身认识到,与神相比,他毫无知识可以提供,也无法为神的视角增添任何内容。神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 “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你若有聪明,只管说吧!” (第4节)
我们会注意到,约伯对此保持沉默。这意味着,对于“你若有智慧,就告诉我”这个问题,约伯的回答是沉默。这本质上是一个反问句,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当“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这个问题,答案都是“我还没有存在”。由此可见,上帝创造万物时,并没有征求约伯的意见。上帝不需要约伯的视角,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视角,就能奠定大地的根基。
上帝接着说: “是谁定了宇宙的尺度?你既然知道。又是谁把准绳拉在上面呢?” (第5节)上帝开始嘲讽约伯的狂妄,他竟敢请求上帝垂听他的提问,好让他了解自己所缺乏的知识(约伯记23:3-7)。上帝说“你既然知道” ,暗示约伯声称自己能提供上帝所缺乏的视角,就等于自以为达到了上帝的理解水平。于是,上帝问了约伯一个简单的问题:“宇宙的尺度是多少?”以及“它是如何被测量的?”
约伯依然保持沉默。显然,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宇宙的维度。即使拥有现代仪器,我们了解得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所知甚少。截至本文撰写之时,许多人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了宇宙的大部分,高达85%。暗物质和暗能量都无法被直接感知或与之互动;它们只能在理论解释中被推断出来。
天文学家说他们不知道宇宙是极其浩瀚还是无限大。因此,他们无法回答上帝关于宇宙维度的提问。但显然答案是存在的,而且上帝知道答案。约伯的意思是:“除了我以外,你对现实的视角一无所知。”
“拉长线条”这一短语让人联想到建筑的精准。工匠使用测量线来确保每个部件完美契合。因此,上帝宣称祂作为技艺精湛的工匠,知道确切的尺寸。然而,约伯的视角就像一个观赏者,欣赏一件完成的杰作,却无法复制其具体的步骤或每个尺寸背后的智慧。事实上,约伯甚至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此外,耶和华宣告: “它的根基安放在什么上面?它的角石是谁安放的呢?” (第6节)
上帝使用“根基”和“基石”这样的词语,就像约伯在建筑施工中听到的那样。上帝在问约伯:“我从哪里得到这些建筑材料?我用什么材料建造的?蓝图是什么?”当然,约伯一无所知。而且,正如我们在现代科学中学到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所知甚少。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帝将祂自己的见证融入了祂所创造的一切之中。
在古代建筑中,基石是支撑整个建筑的关键石。上帝以大地为基石,象征性地指出祂完美无瑕的创造计划(歌罗西书 1:17)。约伯如同全人类一样,只目睹了最终成果的一小部分,却无法领悟这些宏大、根本性的神圣创造之举。
最后,上帝在创造之时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景象:晨星一同歌唱,上帝的众子也都欢呼(第 7 节)。
这里, “晨星”可能象征着天使,而“神的儿子们”也同样指天上的众神。“神的儿子们”一词在希伯来语中译为“ben elohim”。在《约伯记》1:6中,这个词组用来指代天使,包括堕落天使,因为撒旦也曾是觐见耶和华的“神的儿子们”之一。“ben elohim”一词也出现在《创世记》6:2, 4中,经文中提到“神的儿子们”与女子生儿育女,这些孩子后来成为“勇士”,成为“有名望的人”。
画面描绘的是天使们惊叹地注视着,并为上帝的创造之工欢呼雀跃。我们可以想象成一群人观看烟花表演的场景。
这节经文提醒我们,上帝以广阔无垠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我们的视角渺小而有限,而上帝的视角却浩瀚无垠。然而,上帝却屈尊俯就约伯,与他交流,帮助他理解一切。上帝赐福约伯的愿望远不止于让他感到舒适。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上帝的愿望是让约伯凭着信心完全认识祂。正如耶稣所宣告的:“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 17:3)
在约伯记38-42章中,上帝始终致力于引导约伯在世时就认识祂,并让他凭着信心认识祂。由此可见,上帝赐予祂最尊崇之人的最大恩典,便是引导他凭着信心获得对上帝最深刻的认识。这与其他经文相符,这些经文明确指出,我们最大的祝福来自于在信心的试炼中认识上帝(哥林多后书4:17,雅各书1:2-3, 12,启示录3:21)。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