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路加福音 6:37-38 含义

与路加福音 6:37-38 平行的福音记载是马太福音 7:1-2。

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践行“仁慈原则”。

仁慈原则是:上帝给予我们的仁慈与我们给予他人的仁慈是相同的。

在马太福音记载的登山宝训中,耶稣在马太福音 5:3-12 八福的“Makarios/有福”对句和马太福音 11:2-4 中通常称为“主祷文”的对句中都教导了怜悯原则。“Makarios ['有福、应验'] 是怜悯人的人,因为他们必蒙怜悯”(马太福音 5:7)。“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马太福音 6:12)。

这些都是积极的命令。它们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仁慈。

同样地,在路加福音记载的“平原宝训”中,耶稣教导门徒要有怜悯之心,

“你们要慈悲,就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
(路加福音 6:36)

但紧接着这个积极的命令,耶稣又以“消极”的方式阐述了同样的原则。他这样说是为了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

你不要论断人,就不会被论断;你不要定人的罪,就不会被定人的罪(第 37 节上)。

不要评判。耶稣所说的评判是指对他人的行为、言语、表情等感到不满或对他们怀恨在心。他命令门徒:不要记仇。不要评判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看看他们是否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而自己是否在道德上更优越。这种态度通常被称为评判主义。评判主义可以是沉默的内在思想,有时评判主义可以通过言语或行为向外表达。评判主义是对他人及其行为的任何谴责思想。

评判他人与保罗在哥林多前书 13:5 中描述的爱相反,“爱不计算人的恶。”无论某人的行为是否伤害到你,耶稣都说不要评判

基督教导人们不要评判,因为仁慈原则的反面也适用。不要评判,这样你就不会被评判。因为你们评判的方式,你们也会被评判。正如那些表现出怜悯的人会得到怜悯(马太福音 5:7),那些评判他人的人也会以他们评判他人的方式受到评判。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谴责。不要谴责,你就不会被谴责。谴责虽然与审判相似,但也意味着对不法行为判刑的行为。当与第 37 节中的最后陈述“宽恕,你就会被宽恕”结合起来看时,这似乎是一种合理的解释。谴责的行为也与判断的方式相同。如果你有机会谴责他人,那么你应该预料到自己也会受到谴责

在约翰福音第 8 章中,法利赛人向耶稣介绍一个犯奸淫被抓的女人,耶稣展示了这一原则的核心。法利赛人知道律法规定,犯奸淫被抓的惩罚是被石头砸死,他们正在考验耶稣,看看他说了什么。

耶稣没有落入他们的陷阱,而是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翰福音 8:7)。当法利赛人明白他们自己的罪使他们与陷入罪中的女人平等时,他们开始离开。最后耶稣和女人单独在一起。然后耶稣对她说:“女人,他们在哪里?没有人定你的罪吗?”(约翰福音 8:10)。

法利赛人意识到“不定罪,你就不会被定罪”这一原则的核心。如果他们判处该女子以合法的石刑处死,那么他们也必须遵守他们所坚持的、也犯有违反律法的不可改变的标准

耶稣继续积极地阐述仁慈原则:宽恕,你就会得到宽恕(路加福音 6:37b)。

翻译为“赦免”的希腊词是 ἀπολύω (G630-发音为“ap-ol-oo'-o”)。它的意思是释放、解脱或解散。耶稣不仅命令他的门徒不要谴责,而且要积极原谅那些冤枉他们、理应受到惩罚的人。约翰福音第 8 章中淫妇的故事以耶稣实现他自己的教导而结束:“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 8:11)。

给予,你就会得到回报。他们会把一份好量器倒进你的怀里-压实、摇动,然后溢出。因为按照你的衡量标准,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第 38 节)。

耶稣继续说,你给,你就会得到。我们都会按照自己的判断和衡量标准来衡量审判。如果我们想要宽容的怜悯,我们就应该仁慈。如果我们想要严格的审判和谴责,我们就应该迅速地审判谴责他人。如果我们想要宽恕,我们就应该宽恕他人。我们应该迅速地给予他人,就像我们希望得到的那样。

耶稣继续分享日常谷物交易的一个例子来强调给予和接受的原则。

它们会将大量的液体倒入您的怀抱-压实、摇匀、溢出。

这个例子描述了一位诚实慷慨的商人的做法,他会在倒酒的过程中摇晃谷物并将其压实,从而将量杯或罐子装满。这样可以减少罐子或篮子内的空隙,从而为买家提供最大数量。耶稣甚至描述了这个过程,包括溢出的谷物,买家可以在谷物溢出容器顶部时将其捡起。

这个例子阐明了他的下一个教诲,即以你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你。

如果我们购买贵重香料,我们会希望卖家把罐子装满,然后将其压下并摇晃,直到罐子里的所有香料都满溢。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怜悯如此之多,以至于罐子里溢出,很难拧上盖子,那么我们应该给予他人同样的怜悯标准。这个例子说明了祂的下一个教导:以你的衡量标准来衡量,你也会得到相应的衡量。

在这里,耶稣假定他的门徒明白,每个信徒都要向上帝交代他们一生所做过的事。这一原则在使徒书信中多次得到证实(哥林多前书 3:11-15;哥林多后书 5:9-10;罗马书 14:10-14;希伯来书 4:12-13)。

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得到怜悯和宽恕,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怜悯他人,要迅速原谅他人,不要因为别人的过错而评判他们。这是以我们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的另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以我们希望上帝评判或怜悯我们的方式来评判或给予怜悯。此外,耶稣承诺这正是我们将要得到的。上帝将根据我们在一生中为评判他人设定的标准评判我们。

???? 6:36 ?? ← Prior Section
???? 6:39-40 ?? Next Section →
???? 1:1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