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路加福音 7:29-30 含义

福音书中似乎没有与路加福音 7:29-30 相似的记载。

这里,路加记录了众人听到耶稣关于施洗约翰和他本人所说的话之后的两种主要反应(路加福音 7:24-28-有关耶稣所说的话的详细说明见马太福音 11:12-15)。

当耶稣向人们讲述这些事情时,他所暗示的结果是,施洗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驱,因此,耶稣本人就是弥赛亚。

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礼,听见了这话,就承认神是义的(第 29 节)。

这是听到耶稣刚刚谈到约翰和他自己时人们的第一个反应。第一个群体是全体民众和税吏

短语“全体人民”指的是普通民众。这个想法会吸引路加的希腊听众(尤其是雅典人),他们以自己的历史和民主统治遗产为荣。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

税吏是从犹太人中被指派为罗马向人民收税的人。税吏不受欢迎,他们以收取超过规定数额的税款而闻名。犹太人讨厌税吏。犹太人倾向于将税吏视为背叛上帝和以色列的人,因为他们与罗马占领者站在一起。

百姓和税吏接受了耶稣的信息,即约翰是弥赛亚的先知先驱,耶稣就是弥赛亚。他们承认上帝的正义

路加的希腊语表达是“他们承认上帝的正义”,这个表达很有趣。在希腊语中,这个短语是“ ἐδικαίωσαντὸνθεόν 字面意思是“他们为上帝辩护”。路加的表达是一种修辞手法,意思是他们与上帝、他的王国和他的正义保持一致。希腊语表示正义单词也可以翻译为“正义”。

百姓和税吏同意对他们的道德评价,即他们是罪人。这些人和税吏悔改了他们的罪,并希望重新调整自己以符合神国的标准。换句话说,普通百姓和税吏正在寻求并进入的国和他的义。他们正在做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教导的事情,他说: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马太福音 6:33-另见路加福音 12:31)

路加描述了众人和税吏如何承认上帝的公义标准,并按照上帝王国的正义行事,这让人想起耶稣后来对耶路撒冷的祭司长和长老们讲述的有关税吏约翰的话:

“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要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也不懊悔去信他。”
(马太福音 21:31-32)

第一组人(所有普通人和税吏)听了耶稣讲论施洗约翰和他自己(路加福音 7:24-28)后反应良好。

路加说,第一批人之所以反应良好并承认上帝的公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接受过约翰的洗礼

约翰洗礼是为了悔改罪孽(路加福音 3:3)。

第二组人的反应不太好,因为他们没有接受约翰的洗礼,没有忏悔自己的罪孽(第 30b 节)。

但是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接受约翰的洗礼,因此他们自己拒绝了上帝的旨意(第 30 节)。

第二组人是法利赛人和律法师

法利赛人是犹太文化的守护者。他们是社会的宗教典范,以严格遵守他们对摩西律法的解释而闻名。法利赛人在当地的犹太会堂里领导和教导,推广一种强调个人虔诚、仪式纯洁和遵守摩西律法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自己广泛的解释和传统的犹太教。他们对律法主义和纯洁性的关注使他们成为宗教领袖和学者,他们试图使犹太律法易于理解并适用于日常生活。但法利赛人滥用权力,剥削人民,谋取私利(马太福音 23:1)。

律师(也被称为“文士”)是犹太律法的专家,与法利赛人关系密切。他们为自己和盟友制造法律漏洞,同时利用法律压制任何反对他们的人。他们假装侍奉上帝,但实际上却在侍奉自己的权力。

法利赛人和律法师都利用上帝的诫命来满足和保护他们自己的私欲。

在这个背景下,路加对法利赛人和律法师如何拒绝上帝对他们的旨意的描述有三层含义。

首先,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们拒绝承认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驱。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听从约翰的呼吁,不悔改他们的罪孽。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因为他们是律法师。他们相信他们不需要悔改或重新调整以符合上帝的正义标准。他们认为约翰是个疯子。因此,他们没有接受约翰的洗礼

耶稣证实他们是律法教师。他指示人们照他们说的做,因为他们“坐在摩西的宝座上”(马太福音 23:2)。耶稣对他们说:“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遵行”,这表明这些领袖们确实教导了摩西律法。然而,耶稣继续说:“但你们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说而不行”(马太福音 23:3)。这些领袖是伪君子,说的是真话,却不遵循真理。

第二,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们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他们认为耶稣是个骗子,与罪人交往,是个酒鬼(路加福音 5:30,7:34)。他们相信弥赛亚无论何时出现,都会支持他们。然而,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

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后,这些犹太领袖聚集在一起说:“我们若由着他这样,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民族。”(约翰福音 11:48)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表明这些犹太领袖完全忽视了耶稣的奇迹,他们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威望,而不是承认耶稣是弥赛亚。

第三,当路加写到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拒绝上帝对他们的旨意时,他是说他们拒绝了上帝的国度和他的公义标准。

当耶稣谈到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驱并暗示自己是弥赛亚时,耶稣正在讨论上帝的王国(路加福音 7:28)。

在此上下文中,上帝的国度和“上帝人类的旨意”是同义词。路加很可能使用了上帝的旨意这一表达(而不是更犹太化的表达“上帝的国度”),因为它更能引起希腊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上帝希望我们做到最好(耶利米书 29:11)。他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而不是为了反对我们。上帝希望所有人都能进入他的王国(彼得后书 3:9)。但他不会强迫或胁迫任何人进入王国。上帝尊重人类的自由。

法利赛人和文士承认上帝的公正(不符合上帝公义的标准),因此,他们拒绝了上帝为自己制定的美好旨意,结果他们将失去在上帝王国中的地位,并可能拒绝加入上帝永恒的家庭。

我们要找到神对我们人生的目的并进入他的国度,首先要进入他的家庭。我们通过相信耶稣是并接受永生的礼物进入神的家。耶稣将那些接受永生礼物的人描述为“重生”: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约翰福音 3:3)

永生的礼物是通过信仰耶稣而获得的一种恩赐。

为了进入的国度,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相信神的道路是最好的。我们悔改自己的道路,积极追随耶稣和圣灵。

“从那时起,耶稣开始传道,说:‘悔改吧,因为天国近了。’”
(马太福音 3:17)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马太福音 7:21)

圣经将凭信心顺服上帝的过程描述为“圣化”:

“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
(帖撒罗尼迦前书 4:3上)

还有许多其他术语描述进入天国。要了解更多有关这些术语的信息以及如何进入天国并体验上帝对你生命的永恒目的,请参阅《圣经说》文章“永生:接受礼物与继承奖赏”。

???? 7:27-28 ?? ← Prior Section
???? 7:31-35 ?? Next Section →
???? 1:1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