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马可福音 15:27-32 含义

“他们把两个强盗和他一同钉在十字架上,一个在他右边,一个在他左边” (第27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受难的羞辱发生在耶路撒冷,这座犹太地受人尊敬的城市。虽然这节经文没有指明城内的具体地点,但历史学家认为地点是城墙外的各各他。耶稣左右两侧的强盗,凸显了罗马人对罪犯处决方式的残酷,将耶稣暴露在公众面前,仿佛他属于罪犯之中。

耶稣如今被挂在普通罪犯之间。这一刻应验了福音书中耶稣与卑微者和被遗弃者交往的模式(马太福音9:10-13)。祂体现了仆人君王的角色,祂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马可福音10:45)。如此一来,祂与强盗的同在,也成为祂如何将自己与人类的软弱和罪孽联系起来的另一个例证。

此处的意义,在历史上和在神学上都同样重要。公元一世纪的耶路撒冷处于罗马统治之下,钉十字架不仅是一种处决手段,也是一种公开震慑犯罪和异议的手段。罗马当局将耶稣置于两名罪犯之间,表明了他们想要将他打上国家危险敌人的烙印。然而,从天上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场景却揭示了一位为了救赎人类而甘愿代替罪人受死的耶稣。

圣经上说“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第28节),这应验了。这引出了古代的预言。这与以赛亚书53:12相呼应,这段经文写于公元前几个世纪。在以赛亚的预言中,这位受苦的仆人被描述为背负罪孽,被当作罪犯对待,尽管他仍然无可指责。

这节经文强调耶稣被钉十字架并非偶然或随机的悲剧;它正是圣经中很久以前预言的计划。福音书作者明确地引用了这种联系,强调了耶稣对这些预言的应验。在这里,预言得到了完美的应验,因为耶稣与那些违反上帝律法的人站在一起,尽管他自己完全无辜。

列在罪犯之中,强调了应许的弥赛亚将与悖逆之人一同承受苦难。早期教会认为这预言的应验,证明了耶稣是上帝拣选的救赎主(使徒行传2:22-24)。这一刻不仅彰显了祂牺牲的深度,也证实了圣经从旧约到新约祂使命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路过的人纷纷辱骂祂,摇着头说:“哈!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重建起来的!” (29节)描绘了旁观者讥笑的场景。这些路人指责耶稣夸大其词,声称要拆毁耶路撒冷的圣殿,三日又重建起来-这指的是祂关于自己死亡和复活的宣告(约翰福音2:18-22)。他们无知地嘲笑这他们不理解的宣告。

耶路撒冷曾是宗教虔诚的中心,挤满了来自犹地亚各地及更远地方的朝圣者,他们来此朝圣。对许多人来说,听到耶稣声称他能在几天之内废除如此神圣的事物,又将其恢复原状,既傲慢又荒谬。然而,这句经文的真正含义在于他的身体-他将在三天内被杀并复活,这远比石头和灰泥更伟大,也更属灵。

公众对耶稣的蔑视应验了圣经中关于义人受苦的预言(诗篇22:7)。这也表明人们对耶稣弥赛亚身份的误解有多么深刻。这些旁观者非但没有看到上帝赐予他们的希望,反而参与了言语攻击,加剧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痛苦。

“救你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 (30节)这番嘲讽继续道。这番极具讽刺意味的挑战,却让人忽略了耶稣的使命是留在十字架上,承担人类的罪孽。从十字架上下来就意味着放弃祂降世的目的,否定祂使人类与上帝和解的永恒计划。

这尖锐的嘲讽揭示了众人相信,一位真正的救主的标志是展现出力量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他们未能理解,力量有时也体现在顺服上帝的旨意上。耶稣的神能已在医治、喂饱数千人、抚慰自然的神迹中得到证实(马可福音4:39;6:41-44),因此,此时此刻自救与祂选择的牺牲之路相悖。

从更广义上讲,这些话代表着弥赛亚试图以人的标准来证明自己的诱惑。然而,耶稣始终选择顺服天父更伟大的计划(路加福音22:42)。祂没有回应他们的要求,而是留在十字架上,这成为救赎人类的途径。

祭司长和文士也同样戏弄他,彼此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 (第31节)。这番话凸显了宗教精英-那些在耶路撒冷历史上这一时期拥有影响力的人。大约在公元30年左右,当本丢·彼拉多代表罗马统治犹大时,这些祭司长和文士对犹太人的宗教生活拥有相当大的权力。

他救了别人”这句话证实了耶稣广为人知的医治和拯救奇迹,就连他的敌人也无法否认。然而,他们却歪曲这一真理,暗示了一种自相矛盾的意味:如果他真的有能力,他就会让自己摆脱这种苦难。他们的不信蒙蔽了他们,使他们看不到耶稣拒绝从十字架上下来,正是他对人类的爱和拯救承诺的最终证明。

宗教领袖们对祂的嘲讽,成就了一场悲剧性的讽刺。他们本应最了解圣经,却成了上帝救赎计划的敌人。他们的嘲讽凸显了人心的冷酷无情,提醒我们,即使接近神圣(在圣殿中工作)也不能保证真正的信仰。这一刻揭示了他们的内心已经偏离了他们本应守护的真理有多远。

让这位以色列的君王基督现在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那些与祂同钉十字架的人也辱骂祂(32节),这表达了最后的嘲讽。他们的挑战试图强迫人立即相信神迹,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信心往往建立在看不见的和上帝预言的应许之上。

他们称祂为“以色列王”,讽刺的是,他们说的是真话,却不理解其中的奥秘。耶稣确实是王,不仅统治以色列,也统治万物(启示录19:16)。然而,祂的王权是通过谦卑的牺牲来彰显的,而非他们所期待的彰显权能。即使是那些遭受同样命运的罪犯,最初也背叛了祂,尽管路加福音记载,最终有一个人悔改了(路加福音23:39-43)。

这幅画的结尾展现了普遍的排斥:宗教领袖、路人,甚至祂的同伴们都辱骂祂。然而,在这种排斥之中,耶稣依然坚定不移,实现了几个世纪以来预言的神圣计划。原本旨在羞辱和毁灭的十字架,如今却变成了怜悯和最终胜利的中心。

 

???? 15:22-26 ?? ← Prior Section
???? 15:33-39 ?? Next Section →
???? 1:1 ?? ← Prior Book
???? 1:1-4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