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马太福音 23:29-36 含义

马太福音 23:29-36 的平行记载可以在路加福音 11:47-51 中找到。

马太福音 23 章中的第八个祸灾与法利赛人杀害上帝的先知有关。这祸灾是针对你们文士和法利赛人(第 29 节)。

文士是宗教律师。他们仔细研究律法和传统,为自己制造漏洞,并制定越来越多的规则来控制人民。法利赛人这些宗教习俗的教师和当地犹太教堂的领袖。他们镇压任何藐视他们权威或不遵守文士规则的人。文士和法利赛人合在一起,是宗教渎职的不可阻挡的腐败势力。

耶稣称他们为伪君子。伪君子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演员”。伪君子是指假装是某种人,但实际上却是另一种人。它描述了虚伪的人。耶稣用这个词来形容文士和法利赛人是宗教骗子。

之所以称他们为伪君子,是因为他们表现得好像很崇敬那些为侍奉上帝而殉道的先知,而实际上,他们会热情地谋杀上帝派来的先知。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他们谋杀终极先知耶稣,耶稣是道成肉身的上帝。

耶稣说,你们修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纪念碑(第 29 节)。宗教领袖们竖立纪念碑和纪念馆来纪念以色列历史上的先知和义人英雄。许多先知义人英雄被当时的宗教机构迫害和杀害文士和法利赛人声称:“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第 30 节)。他们说他们会跟随先知,而不是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反对和杀害他们。

耶稣继续说, “这样,你们自己作见证,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 (第 31 节)。虽然耶稣声称他们不会像他们的祖宗那样杀害先知,但他指出,法利赛人是在作见证,因为他们实际上是那些凶手的子孙。耶稣告诉他们,你们你们的祖宗一样有罪。

耶稣以尖刻的讽刺预言性地向他们保证:“别担心,你们也会有机会杀死上帝的先知!”他说:“你们要充满祖先的罪孽(第 32 节)。当然,这很快就会发生,届时犹太人将进行非法审判(违反律法中更重要的规定),并判耶稣犯有虚假指控罪(马太福音 26:57-68)。

然后,基督重复了施洗约翰几年前在约旦河对他们所说的话,施洗约翰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愤怒呢?”(马太福音 3:7)。耶稣在这里说:“蛇类,毒蛇的种类,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第 33 节) 这句话可能暗指法利赛人反对约翰,并暗示他们参与了谋杀约翰的行动。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破坏了法利赛人的整个论点,即他们不像他们的祖先不会流上帝先知的血

地狱刑罚这个短语直译为 Gehenna刑罚

欣嫩谷(Gehenna)是希腊语名称,位于耶路撒冷城墙南侧。这里是城市垃圾场,垃圾和动物尸体在这里焚烧和腐烂。耶稣经常用欣嫩谷作为比喻,以对比祂王国的祝福。

(要了解有关 Gehenna 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棘手话题文章“Gehenna、Hell 和 Hades”)。

刑罚是法院或其他法律机构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有罪的人会受到刑罚文士和法利赛人犯有谋杀施洗约翰的罪行。他们很快就会犯有谋杀弥赛亚(马太福音 27:24-25)和其他人的罪行(使徒行传 7:57-60;9:1-2;12:1-3)。

地狱判决很可能是指法利赛人因这些谋杀而被逐出耶稣作为以色列弥赛亚降临的王国。耶稣的“葡萄园寓言”(马太福音 21:33-41)和“婚宴寓言”(马太福音 22:2-8)的前半部分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罪行

为了让文士和法利赛人不至于错过像他们的祖宗一样杀害更多上帝先知的机会,耶稣讽刺地说: “所以,我要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 (第 34 节)。这些都是指法利赛人要追捕和杀害的耶稣的门徒和门徒的门徒。耶稣说,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在十字架上,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赶到那城(第 34 节)。在戏剧性地皈依耶稣是弥赛亚之前,法利赛人保罗也在做这些事情(使徒行传 9:1-2)。

耶稣戏剧性地强调,文士和法利赛人谋杀上帝的先知会犯下如此严重的罪行,以至于他们要为历史上地球上所有正义之人的流血负责(第 35 节)。他们的罪孽将从亚当的亚伯的血(被他的兄弟该隐谋杀)开始(创世记 4:8-10),到撒迦利亚的血(耶稣说,你们在圣殿和祭坛之间谋杀了撒迦利亚,撒迦利亚就是撒迦利亚的儿子)开始(第 35 节)。

比利家的儿子撒迦利亚是谁?(第 35 节)

虽然我们不确定,但他可能指的是先知撒迦利亚,即《撒迦利亚书》的作者。这位撒迦利亚自称是比利家的儿子(第 35 节)(撒迦利亚书 1:1)。他从公元前 520 年至公元前 518 年一直是一位活跃的先知,他敦促人们重建圣殿。在犹大从巴比伦流亡归来期间,他与以斯拉和尼希米是同时代的人,甚至可能与以斯拉合作将利未人带回耶路撒冷(以斯拉记 8:16)并教授律法(尼希米记 8:3-4)。旧约没有说先知撒迦利亚何时或如何去世。

如果比利家的儿子撒迦利亚(第 35 节)与先知是同一个人,那么耶稣的谴责就具有对称性。亚伯被杀一事记载在犹太圣经的第一本书《创世纪》中。《撒迦利亚书》与《玛拉基书》合并,形成了犹太圣经的最后一本书。因此,如果这就是耶稣所说的撒迦利亚,他实际上是在用亚伯和撒迦利亚来说明开始和结束以及其间的一切,并将《旧约》中每个被杀害的人的罪责归咎于文士和法利赛人。

耶稣用权威的印记结束了第八个也是最后一个祸灾“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事都要归到这个世代” (第 36 节)。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 (第 36 节)是引用他个人权威的方式。许多犹太拉比会引用其他著名文士和学者的话来支持他们的论点。耶稣没有这样做。耶稣没有说“正如拉比某某所说”,而是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第 36 节)。作为上帝,没有比他更高的权威。

耶稣经常这样教导(马太福音 5:18;5:20;5:22;5:26;5:28;5:32;5:34;5:39;5:44;6:2;6:5;6:16;6:25;6:29;8:10;8:11;10:15;10:23;10:42;11:11;11:22;11:24;12:6;12:31;13:17;16:28;17:12;17:20;18:3;18:10;18:18;18:19;19:9;19:23;19:24;19:28;21:21; 21:31; 21:43; 23:36; 23:39; 24:2; 24:34; 24:47; 25:40; 25:45; 26:13; 26:21; 26:29; 26:34)。

耶稣向他们保证,所有这些事都将降临到法利赛人的这一代(第 36 节)。 “所有这些事”这个短语可能仅指第八个祸灾和谋杀上帝先知的罪。或者它可能是指耶稣在本章中向文士和法利赛人发出的所有八个预言性的祸灾。

无论如何,除非他们悔改,否则他们就会陷入困境,因为所有人都要在上帝面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罗马书 2:6-11)。

耶稣死而复活后,彼得鼓励这些犹太领袖悔改并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使徒行传 2:38),以逃避即将降临“这悖谬的世代”(使徒行传 2:40)的灾祸。他们中的一些人显然这样做了,并得救了(使徒行传 2:41;21:20)。

???? 23:27-28 ?? ← Prior Section
???? 23:37-39 ?? Next Section →
???? 1:1-5 ?? ← Prior Book
????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