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希米在仔细记录归回的被掳之民时,记载了在上帝子民中服侍的利未人,尼希米记7:43-45写道:“利未人:耶书亚和甲篾的子孙,何达维的后裔,七十四人(43节)。这些人属于古代以色列专门设立的祭司支派,并在圣殿中服侍。这个角色的根基可以追溯到摩西时代,大约公元前15世纪中期。到了尼希米的时代,大约公元前445年,他们的呼召被重新确立,使他们能够继续带领敬拜,并支持社群的属灵生活。
文本中提到了三个主要的家族:耶书亚、甲篾和何达维。耶书亚很可能是被掳者回归时期的核心祭司人物,帮助人民在被掳之后重建对上帝的应有敬畏。甲篾和何达维与耶书亚一同出现,强调了围绕圣殿团结社群的忠诚侍奉的延续。
尼希米列举了这些利未人,强调了忠心领导的重要性。他表明,上帝子民的身份不仅与修建城墙的工人息息相关,也与那些致力于维护集体敬拜的人息息相关。几个世纪后,上帝渴望一群致力于敬拜服侍的子民,这一原则在整本圣经中得到呼应,呼召信徒成为君尊的祭司(彼得前书2:9)。
为集体敬拜献上音乐和赞美的是歌唱者:亚萨的子孙一百四十八人(第44节)。亚萨是大卫王时代(约公元前1000年)一位技艺精湛的敬拜领袖,他负责创作和领导赞美诗歌,这些诗歌构成了早期诗篇的一部分。他的谱系在大卫统治之后依然延续,证明了敬拜在塑造以色列与上帝关系方面所具有的持久力量。
在尼希米记中,亚萨的子孙在耶路撒冷社区生活的复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经常在圣殿里歌唱,提醒归来的流亡者上帝历经数个世纪的信实。他们高声赞美,为这座复兴的城市奠定了属灵基础,表明真正的复兴不仅包括物质的重建,也包括发自内心的敬拜。
尼希米将歌唱家纳入这段记载,彰显了他全面的处事方式:从建筑到庆典,社群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属于对上帝的侍奉。这种融合至今仍提醒着今天的信徒,要平衡日常生活与反思性的赞美,确保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上帝的同在产生共鸣。
另一个对圣殿运作至关重要的角色出现在守门人身上:沙龙的子孙、亚特的子孙、达们的子孙、亚谷的子孙、哈底大的子孙、朔拜的子孙,共一百三十八人(第45节)。守门人负责看守圣殿的入口,确保圣洁和秩序。如果没有这项服务,圣地可能会变得混乱或脆弱,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献祭和庆祝节日的时候。
尼希米记中关于守门人的记载也体现了他们有组织地、勤勉地侍奉上帝。通过明确谁在守卫,社群维护了保护神圣场所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很可能源于几个世纪以来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大卫对利未人职责的指示(历代志上9:22-27),它有助于维持对上帝居所的敬畏。
守门人的家谱提醒读者,日常职责,即使是例行的警戒,也承载着精神的重担。在复兴的背景下,每一位城市敬拜的支持者-无论是祭司、歌手还是守护者-都象征着上帝渴望其子民拥有的团结与守护。他们共同的奉献守护着耶路撒冷复兴的精神生活的核心。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