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尼希米记 8:1-8 中,我们看到耶路撒冷人民在水门旁的广场上团结一致。所有人都聚集在水门前的广场上(第 1 节上) 。水门位于城市的东侧,靠近通往圣殿区域的主要入口之一。在从巴比伦流放归来后,耶路撒冷经历了重建城墙的艰巨任务后,在尼希米的领导下(约公元前 445 年)重新加固了防御工事。 “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如同一人”这句话强调了寻求上帝指引和一起聆听他的话语的集体愿望。
这节经文继续写道: “他们请文士以斯拉将耶和华借着摩西传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书带来” (1节下)。以斯拉是一位祭司兼文士,他于公元前458年左右抵达耶路撒冷,受命宣读和解释律法。他在这段经文中的角色凸显了属灵领袖在复兴以色列信仰方面的重要性。就像耶稣后来在会堂里宣读以赛亚书(路加福音4:16)一样,以斯拉尊崇上帝的话语,将其传达给聚集的会众。
民众的请求展现了他们对圣经的深切渴求。他们并非被迫,而是热切地请求以斯拉分享上帝的诫命,体现出悔改的心。他们的榜样至今仍在激励着信徒,使他们谦卑地、随时准备地渴慕上帝的真理。
经文继续写道: “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将律法书带到听了能明白的男女会众面前(第2节)。七月初一日恰逢吹角节(也称为犹太新年)(利未记 23:24),这是希伯来历法中一个重要的聚会。向男女和所有有学习能力的人发出公开的邀请,表明上帝的话语并非只为少数人保留,而是整个群体都能接触和需要。
以斯拉身兼祭司和文士的双重职责,凸显了他如何站在宗教虔诚与学术理解的交汇点。他将律法带到会众面前,效仿了新约圣经后来描述的忠信教导,鼓励属灵领袖清晰透彻地传讲上帝的话语(提摩太后书3:16)。这一刻标志着在圣经权威下,社区转型的关键转折点。
将男人、女人和专注的听众融合在一起,为包容性的敬拜树立了持久的标准。它展现出信徒的合一,欢迎所有渴望认识上帝的人,也表明律法值得珍惜,并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经文继续写道: “耶稣在水门前的广场上,从清晨到中午,在凡能明白的男女面前,念这律法书。众百姓都侧耳细听。” (第3节)从清晨到中午这段时间,体现了百姓的委身。他们热切地投入大量时间专注于上帝的真理,让真理渗透他们的内心。
这种长时间的公开诵读,为群体的悔改和转变奠定了基础。它也与后来新约圣经中信徒聚集聆听教导的聚会相似(使徒行传2:42)。诵读的气氛充满敬畏,每个人都齐心协力,专心致志。这种态度激励着现代读者以同样热切的虔诚来研读圣经。
这节经文强调了集体敬拜和分享圣经经历的力量。通过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人们超越了单纯的仪式,深入地沉浸在所读的内容中,并将其融入集体记忆中。
随后,文士以斯拉站在特制的木台上。玛他提雅、示玛、亚奈雅、乌利亚、希勒家和玛西雅站在他右边;毗大雅、米沙利、玛基雅、哈顺、哈拔大拿、撒迦利亚和米书兰站在他左边(第4节)。木台的实体结构以及这些领袖的两侧,凸显了这一场合的正式性和集体性。木台本身象征着人们对上帝圣言的崇敬,是专门为诵读而制作的。
这些人的名字被提及,彰显了社区领导层的严肃承诺。他们与以斯拉站在一起,公开支持研读圣经。虽然并非所有这些名字都在其他地方被广泛提及,但他们的出现在这里,证实了圣经的引导涉及许多忠心的仆人。
这种安排体现了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将圣经置于人群之上,以确保其话语被听到。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古代耶路撒冷还是在今天,人们在接受上帝的教导时,都能从集体的鼓励中受益。
以斯拉继续说,他站在众民之上,在众民眼前展开书卷;他一展开,众民就都站起来(第5节)。这站立的动作既体现了敬畏,也体现了思想的准备。这是对神主权和祂诫命权威的直接承认。
以斯拉举起书卷,是为了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启示的真理上。即使在我们当今时代,人们也常常在重要事件上起立,以示敬重和认可。这节经文指出了上帝的话语在群体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指出圣经应受到最高的尊重。
全体会众的一致响应,展现出共同的崇敬之心。他们齐声站立,积极参与法律的宣读,将身体行为与内心承诺融为一体。
接下来,尼希米记记载: “以斯拉称颂耶和华至大的神。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又低头,面伏于地,敬拜耶和华(第6节)。”这里的“有福”(希伯来语为“barak”)表达了赞美和感恩,奠定了敬拜的基调。
众人回应“阿们”,表示同意以斯拉的祝福,并确认他们在灵里的合一。举手表明他们对神的倚靠,这种姿势在其他圣经的祷告和敬拜经文中也有所呼应(提摩太前书2:8)。俯伏在地,展现在神面前的谦卑和敬畏。
这次聚会并非单纯的教导,而是一场敬拜。读经自然会引出对赐予他们话语的主的赞美、认罪和敬拜。
经文还明确指出: “耶书亚、巴尼、示利比、雅悯、亚谷、沙比太、荷第雅、玛西雅、基利他、亚撒利雅、约撒拔、哈难、毗莱雅,这些利未人,向百姓讲解律法,百姓则留在原地(第7节)。这里,各利未人积极地教导、澄清和解释以斯拉所读的话语。
这些人虽然不像摩西或大卫那样具有标志性,但对于确保社区充分理解上帝的指示至关重要。他们站在百姓中间,帮助他们应用和内化律法,履行着教导的使命,这与教会领袖装备信徒的劝诫(以弗所书4:11-12)类似。百姓持续地待在同一个地方,彰显了他们愿意留下来,直到领悟上帝的旨意。
透过这些利未人,我们看到他们在属灵教导上彼此合作、共担责任的体现。以斯拉不仅宣读经文,还有许多人一同澄清,鼓励人顺服,表明上帝的话语既需要宣讲,也需要解释。
最后,尼希米记8:1-8总结道: “他们诵读上帝的律法书,并翻译其含义,使以色列人明白所读的内容”(第8节)。这种翻译和解释很可能解决了被掳后出现的语言障碍,使所有听众都能理解文字和信息的核心。
这里的首要目标是理解。当圣经改变人的思想和心灵,带来充满活力的信仰时,它的力量就得以彰显。这一原则预示了罗马书10:17等经文,强调信道是从听道而来的。领袖们煞费苦心地澄清每一句话,确保上帝的子民不仅仅是听到声音,而是完全领受真理。
在尼希米记 8:1-8 中,我们见证了集体学习圣经的基础-阅读、解释和应用-表明上帝的子民被召唤用思想和心灵接受他的话语,从而实现真正的转变。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