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欢喜宣读律法的第二天,百姓的领袖们寻求更深入的理解。第二天,众百姓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文士以斯拉那里,要留心考查律法上的话(第 13 节)。以斯拉在公元前 457 年左右担任祭司和文士,他是帮助百姓重新遵守上帝诫命的关键人物。这次聚会在耶路撒冷举行,耶路撒冷是犹太地区的历史首都。犹太地区在公元前 586 年被巴比伦征服,并在尼希米时代被波斯人统治,遭到严重破坏。领袖们渴望得到指引,表明百姓渴望实践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突显了从被动聆听到主动服从的转变。
他们全心全意地寻求上帝,这凸显了在值得信赖的领袖带领下齐聚研读圣经的重要性。以斯拉的存在提供了历史和属灵的延续,弥合了以色列过去被掳与现今复兴之间的鸿沟。通过在集体环境中寻求更深的知识,各家的首领预备好自己,忠心地带领他们的家人。
会众很快发现了一条关于古代庆典的诫命,因为他们在律法中发现,耶和华曾借着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节期间住在棚里。 (第14节)这条诫命指的是住棚节(也称为住棚节或住棚节),这个节日是为了提醒以色列人几个世纪前出埃及后在旷野流浪期间,上帝给予的供应(出埃及记12章)。通过在上帝的律法中找到这一点,他们认识到一种被忽视的习俗,这种习俗将他们与祖先的虔诚行为联系在一起。棚子通常是一个三面的临时住所。雅各时代的牲畜棚被称为棚子,希伯来语中称为“sukkot”(创世记33:17)。
流放归来后,重新审视这些指示,使以色列人有机会重新与上帝最初对集体敬拜的旨意相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站在祖先的立场上,谦卑自己,学习过去的指引。这段经文描绘了一个民族重新发现神圣的旨意的过程,这些旨意自摩西时代(约公元前1446年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以来,塑造了以色列人身份认同。
领袖们根据所发现的情况采取了行动,于是他们在各城和耶路撒冷宣告,说:“你们要上山取橄榄枝、野橄榄枝、番石榴枝、棕树枝,和各样茂密树的枝子,照着所写的搭棚。” (第15节)收集树枝强调了遵守上帝在利未记23:33-44中指定的节日所需的实际步骤。如今,犹太人仍然通过搭建棚子或“sukkot”来庆祝住棚节,并将四种树枝和一颗香橼果收集在一起(见图)。
命令百姓带来各种不同的枝子,象征着一种集体的承诺-他们不仅学习律法的命令,更要遵行律法的吩咐(利未记 23:40)。领袖们将这宣告传到周边地区和耶路撒冷的中心,重申敬拜不仅仅是圣殿的仪式。它包括忠于神圣蓝图、由一个统一的社群精心策划的具体日常行动。
百姓齐声应道: “于是百姓出去,取了树枝来,各人在自家的房顶上,或院内,或神殿的院内,或水门的宽阔处,或以法莲门的宽阔处,搭棚。” (第16节)耶路撒冷的这些地点标志着这座城市已彻底恢复了生机,公共场所和住宅都变成了上帝扶持之手的纪念地。水门区域靠近城东墙,而以法莲门则朝北,标志着重要的公共聚集地点。
统一搭建棚屋的行为体现了人们的服从和热情。他们乐于运用律法知识,为社区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他们利用私人和公共场所搭建棚屋,体现了一种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的信仰,而非局限于单一的宗教结构。
回顾这一习俗的历史背景,从被掳归回的众人都搭棚居住。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日子直到今日,以色列人的确没有这样做过。并且大大欢喜(第17节)。这表明,自约书亚(公元前15世纪)时代以来,从未如此广泛地遵守住棚节。约书亚是摩西之后在迦南地定居的领袖。他们在巴比伦被掳之后重建了迦南,这证实了上帝几个世纪以来,从征服到被掳再到复兴,始终如一的信实。
欢欣鼓舞的乐声象征着人民在敬拜中重获希望和合一。他们的庆祝活动表明,复兴一项古老的诫命能够给渴望复兴的社群带来新的喜乐。这些归回的流亡者是活生生的证明,证明上帝的圣约承诺在历经几代的动荡之后依然坚守。
最后,他从第一天直到末日,每日诵读神的律法书。他们守节七日,第八日照例有严肃会。(第18节)整个节期,会众始终持守神的话语,在属灵操练上表现出勤奋。他们每日的诵读营造了一种赞美与自省并存的氛围。第八日的严肃会强调了对节期的虔诚结束,确保节日在反思和祷告中圆满结束。这第八日与为期七天的住棚节相连,希伯来语称为“Shemini Atzeret”。利未记23:39规定以色列人要守这天,这天标志着漫长朝圣节期的结束,所有以色列男子都要在耶路撒冷守这天(申命记16:16)。
尼希米在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432年担任省长,以斯拉则于公元前457年抵达,主持了这次复兴。他们的领导彰显了当属灵目标与清晰、有组织的指示相结合,并以圣经为根基时,完全遵行上帝的指示是可能的。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