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V

KJV

Click to Change

Return to Top

Return to Top

Printer Icon

Print

Prior Book Prior Section Back to Commentaries Author Bio & Contents Next Section Next Book
Cite Print
The Blue Letter Bible
Aa

The Bible Says
启示录 16:17-21 含义

启示录16:17-21记载了第七碗,也是最后一碗审判的倾倒,随之而来的是大地震山都塌了,并描述了一场大冰雹。我们在启示录15:1中看到,在七碗审判的引言中,它们被描述为“最后的,因为神的震怒在这七碗审判中发尽了”或“完成了”。

我们现在将看到对最后一碗审判的描述,然后第17章和18章将描述审判的最终结果,即“巴比伦”的覆灭:即由兽领导的世界体系。在第19章中,我们将看到基督的再来,击败兽和他的军队。

约翰继续说:第七位天使把碗倒在空中,就有大声音从殿中的宝座上出来,说:“成了!” (第 17 节)

第七位天使把碗倒在空中(第17节),可能预示着这最后一碗将影响万物的方方面面。我们之前已经看到被倒在陆地、海洋、河流、太阳、兽的宝座和幼发拉底河上。现在,碗被倒在空气中,空气笼罩着整个地球。

在古代,空气被认为是看不见的灵界势力的领域;圣经确认撒旦是“空中掌权者的首领”(以弗所书2:2)。上帝将矛头指向空气,彰显了祂甚至超越无形之物的主权。祂的权柄超越一切“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歌罗西书1:16)。

这第七是一系列“三个七”中的最后一个审判-七个印,接着是七号,接着是七碗审判。“七”在圣经中代表完成,就像七天的创造一样。“三”代表合一或神性,因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祂是独一的。我们从这三个“七”中看到上帝对地球审判的完成。

第七倾倒之后,约翰立即注意到,有大声音从圣殿的宝座上出来,说:“成了!” (17节)。这殿指的是上帝宝座所在的天上圣殿。摩西在地上建造的帐幕,是天上真帐幕的影子和形象(希伯来书8:2-6)。据推测,这殿就是希伯来书8:2中提到的天上真帐幕

宝座发出的大声音表明我们听到的是上帝的声音。通过宣告“成了”,上帝的声音宣告了他的审判和愤怒的完成。我们在启示录 15:1 中看到,在这七碗审判中“上帝的愤怒完成了”。在那节经文中 “完成”翻译自希腊词根“teleo”。“Teleo”是耶稣在十字架上宣告“成了”时使用的词约翰福音 19:30)。在启示录 16 章中,我们看到一个不同的希腊词“ginomai”,翻译为“成了”。 “Ginomai”既可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某事已经发生。这两种意思在这里都很贴切,因为这个历史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新的王国正在建立。

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信徒来说,这些话提醒我们,上帝对地球的计划有一个明确的结局-邪恶将受到审判,他的王国最终将完全到来(启示录 11:15,20:1)。

现在地球似乎开始震动:

随有闪电、声音、雷轰,又有大地震,自从地上有了人以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大地震,这样的威力(第 18 节)。

闪电、雷鸣地震这戏剧性的三重奏在启示录中曾出现过。在启示录8章5节中,我们看到闪电、雷鸣地震,当时天使将火丢在地上,就在七位天使吹响号角之前,号角象征着七次号角的审判。这七碗的审判正是在第七次号角的审判中产生的。

然后在启示录 11:19 中,我们看到闪电、雷鸣地震,当时“神天上的殿开了,在他殿中现出他的约柜。”这表明这三件事与上帝的存在和荣耀直接相关。

我们也看到出埃及记19:16-18记载,当上帝的临在降临西奈山时,雷鸣闪电雷鸣闪电地震似乎象征着天上的临在彰显在地上。就启示录16章中的这些事件而言,这天上的临在是对堕落的地球的最终审判,这地球正从天上倾泻而下。

“自从世上有了人以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第18节)表明,这次地震的强度超过了历史上的每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可能是撒迦利亚书14:4-5所描述的事件的起因,该事件预言了橄榄山分裂成两半。也许这次地震是上帝用来改变地势的手段,正如预言中末日所言。我们在以下经文中看到了额外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被描述为巨大强大的地震的结果:

那大城裂为三段,列国的城邑都倾倒了。神记念巴比伦大城,要将那盛他烈怒之酒的杯递给他。各海岛都逃避了,众山也不见了。(19-20节)

“海岛都逃避了,群山也找不到了”这句话或许暗示着这场大地震造成了如此剧烈的巨变,甚至连海岛群山都完全移位了。在圣经文献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稳固-不可动摇的创造之基。例如,耶稣曾用移山来举例,说明人力无法做到的事,但凭着信心就能做到(马太福音21:21)。

像西奈山或锡安山这样的山脉,承载着深刻的属灵意义,象征着威严、永恒,甚至上帝彰显的同在(诗篇 125:1-2)。岛屿,虽然是较小的陆地,在历史上曾被用作坚固的避难所、隐居和防御之地。但在这个戏剧性的异象中,所有岛屿都消失了,甚至看似不可移动的山脉也消失了,无处可躲避上帝那势不可挡的审判。

这幅灾变的景象,让我们想起耶稣在路加福音21章25-26节的预言,预言天上地下必有异兆,叫人心惊胆寒。上帝的公义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将地势夷为平地,使万物都走向上帝所命定的时刻。这场大灾变呼应了其他预言,例如:

  • 以赛亚书 24:1 提到地球将变得空虚和荒凉。
  • 以赛亚书 24:19 提到大地裂开并“剧烈震动”,可能指的就是这次大地震。
  • 以赛亚书 24:20 提到地球“像醉汉一样摇来摇去”。
  • 希伯来书 12:26-27 引用了哈该书 2:6 的话,说道:“再一次我不但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

地球之所以能维系,全赖上帝之手(歌罗西书1:17)。人类往往忽视了世上一切安全-无论是高山还是岛屿-的脆弱。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那些将自己锚定在基督-那坚固磐石上的人,才能在末日屹立不摇(马太福音7:24-25)。

我们不知道这座被分成三部分的大城的具体身份。在约翰写作的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是罗马。它是帝国的首都,也是政府、商业和文化的中心。根据但以理书2:37-45中但以理对尼布甲尼撒梦的解读,兽和它的国度仍然是罗马的一部分,正如在人类王国中时代被定义的那样。

耶路撒冷是圣经中所有事物的中心城市。它很可能是“大城”一词的焦点。我们在撒迦利亚书14:3-4中看到,橄榄山被一分为二。我们在以西结书45:1-5中看到,耶路撒冷的某个特定区域,将在弥赛亚的国度建立时,为他保留。

然而,由于下一句提到了巴比伦大城,因此“大城”一词似乎是同义词。但以理雕像中最大的王国就是巴比伦,它代表雕像上的金头。启示录中贯穿始终的野兽王国都被称为“巴比伦”。

因此,这座大城,也就是大巴比伦,可能象征着兽的整个王国,一个覆盖全地的王国。这也表明这场地震是全球性的。

兽的全球王国,大巴比伦,正在衰败。我们将在启示录18:19中看到,地上的商人将为全球经济的衰败而悲叹不已-这经济买卖的是人的灵魂(启示录18:13)。我们可以将其与古巴比伦王国覆灭前的最后一夜作类比。上帝派人用手在墙上写字。国王派人去请但以理来解释,但以理的解释如下:

  • 但以理书 5:26,MENE,上帝“数点你的国,将要灭绝它”。这与启示录 15:1、16:17、18:2 中的陈述类似,宣告了被称为大巴比伦的野兽王国的末日,它也即将倾倒。
  • 但以理书5:27,TEKEL,巴比伦“被称在天平上,显出亏欠”。古代的巴比伦被评估,显出不公义。因此,它即将受到审判。正如古代的巴比伦一样,现代的大巴比伦在上帝面前被记念,要将盛满祂烈怒之酒的杯赐给她。
  • 但以理书5:28,PERES,意思是“你的国分裂了,交给了玛代人和波斯人”。正如古巴比伦王国被分裂并从伯沙撒手中夺走一样,现代野兽的王国,大巴比伦,也将被瓦解,交给弥赛亚王国。正如但以理在但以理书2:44-45中所说的那样,这个王国将“永远长存”,并将“打碎灭绝”地上所有先前的王国。

前几节经文中事件的中心焦点是耶路撒冷。地上的列国,即兽的全球王国,也就是大巴比伦,正聚集在哈米吉多(哈米吉多顿)附近的耶斯列谷,准备攻打耶路撒冷(启示录 16:16)。这些事件以及这场 a)巨大强大的地震,以及 b) 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剧烈的地震,很可能将伴随耶稣的回归而来,祂将在那里击败攻打耶路撒冷的军队(启示录 19:11-21)。

经文指出,列国的城市都陷落了。正如先前的影响了整个地球-陆地、海洋、河流、太阳-如今,人类的城市堡垒也遭受了毁灭性的地震和倒塌。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人类试图建造权力和骄傲之塔(类似创世记11章中的巴别塔)的企图,根本无法承受主的日子降临在地上的审判。

“分裂成三部分”这个短语表明一种分裂,可能预示着团结的瓦解。这可能意味着,在启示录19:20中,在上帝最终被征服之前,野兽的邪恶力量作为上帝的审判的一部分,开始动摇和瓦解。

约翰断言,上帝记念巴比伦大城,要将祂烈怒的酒杯递给她(19节)。启示录中处处可见对巴比伦大城的提及(启示录14:8;17:5;18:2)。 “巴比伦大城”一词象征着一个悖逆上帝的强大文明。

历史上,古巴比伦帝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562年在位)的统治下崛起。他的帝国征服了耶路撒冷,并流放了犹大人民。在约翰的时代,“巴比伦”成为了罗马的绰号,这个帝国压迫着信徒。

更广泛地说,它代表着世上藐视上帝权威的压迫体系。“巴比伦”的词根是“巴别”,它是洪水之后人类最早有组织地反抗上帝的地方(创世记 11:1-9)。“巴比伦”一词在启示录中出现了六次(启示录 14:8、16:19、17:5、18:2、10、21)。在每一次中,它都指代兽的国度,代表着与上帝对抗、如今将在祂的审判下灭亡的世界体系。

当经文说巴比伦在神面前被记念(19节)时,它强调神不会忘记未悔改的罪或不公。这“记念”表明了至高无上的审判-巴比伦,无论其表现如何,都必须喝“他烈怒的酒杯” (19节)。盛满烈怒之杯的意象在圣经中反复出现(以赛亚书51:17),象征着对反抗的全面惩罚。神满怀怜悯,忍耐到底(彼得后书3:9),最终要处理猖獗的邪恶,确保每一滴眼泪和对正义的呼喊都得到回应。

对大巴比伦的审判是解放性的,为新天新地扫清了道路(启示录21:1)。正如治安官的最终决战消灭了镇上的暴君,为镇民带来了和平,上帝对巴比伦的烈怒也标志着一个必然的高潮,一个由圣子和他的弟兄们领导的公义王国即将诞生(希伯来书2:10)。

约翰的读者在帝国的残酷压迫下饱受苦难,他们知道压迫者早已被神记念,并从中找到希望。但他们所遭受的压迫,最终不过是产后阵痛的开始。正如使徒彼得在彼得后书3:9中所说,上帝的公义被推迟,是为了给人类悔改的机会。

这段经文给各个时代的信徒带来安慰和盼望,使他们知道上帝不会永远拖延祂的公义。审判的日子终将来到,邪恶必从地上被根除。上帝的审判仍在继续:

又有大冰雹从天落在人身上,每一个约有一百他连得(或作“他连得”),这冰雹极其严重,人就亵渎神(第 21 节)。

冰雹是埃及十灾之一(出埃及记9:18-26),直接打击了法老的统治,也证明了上帝对自然的至高统治权。然而,这里的冰雹比普通的冰雹更大,每个重约一百磅(约45公斤)。希腊语“talantiaios”的意思是“每个一百磅”。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一塔兰特的重量”。据说一塔兰特银子约重一百磅,因此译者选择这样翻译“talantiaios”。

有人估计,一块重达一百磅的冰雹可能和一台洗衣机一样大。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截至2025年),有史以来记录的最大冰雹重约两磅,而这些大冰雹所引发的冰雹是致命的。因此,即使古代的冰雹比现在小得多,它仍然足以形成可怕而致命的“弹幕”,对财产和人员造成严重破坏。尽管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破坏,但经文揭示了一种不悔改的回应:人类亵渎了上帝

面对冰雹,人们的心变得刚硬,就像法老一再抗拒上帝的审判一样(出埃及记9:27-35)。人心的刚硬和日益公开的反叛是启示录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即使面对不容置疑的神圣力量,许多人仍拒绝悔改,反而选择咒骂上帝(启示录6:15-16)。

希腊语中“亵渎”一词与我们在启示录16:11中看到的相同。我们在马太福音27:39中看到,与第21节中译作“亵渎”的希腊语相同的词,被译作“辱骂”。路过耶稣身边的人辱骂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马太福音27:40)。这些对耶稣的侮辱暗示着他们拒绝他,因为他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没有遵行他们的吩咐。因此,他被拒绝和辱骂。

在第21节中,人们似乎同样在辱骂上帝,因为他要审判他们。上帝没有按他们的旨意行,所以人们就咒骂他。

约翰提到冰雹的灾祸(第21节)极其严重,以此强调这最后的审判超越任何自然灾害。翻译为“严重的”的希腊词是“megas”。它与第16节开头翻译为“巨大的”的词相同, “又有大冰雹落下来,每个约有一百磅(约一公斤)”。 “megas”的重复出现表明了这次审判的规模之大。这将应验耶稣在马太福音24章的预言:

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若不减少那日子,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只是为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
(马太福音 24:21-22)

在“大灾难”一词中,耶稣也使用了“megas”这个词,翻译过来就是“伟大的”。这些经文向读者强调,世界末日这些“megas”事件的灾难性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至此,七审判圆满结束。它们始于疮疡,终于全球大灾变。信徒可以安息,因为无论邪恶如何站稳脚跟,上帝依然坐在祂的宝座上。凡事皆由祂许可或授权。尽管上帝允许人类自主,允许我们做出道德选择,即使是错误的道德选择,祂的公义终将得胜。

受撒但煽动的人类反叛上帝始于伊甸园,如今已达到顶峰。从下一章开始,一直到第十九章,我们将看到兽国倾覆,而耶稣,第二个约书亚,将进入那地,为祂的国征服这地。

??? 16:12-16 ?? ← Prior Section
??? 17:1-6 ?? Next Section →
??? 1:1-2 ?? ← Prior Book
???1:1 ?? Next Book →
BLB Searches
Search the Bible
KJV
 [?]

Advanced Options

Other Searches

Multi-Verse Retrieval
KJV

Daily Devotionals

Blue Letter Bible offers several daily devotional readings in order to help you refocus on Christ and the Gospel of His peace and righteousness.

Daily Bible Reading Plans

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consistent reflection upon the Word of God in order to refocus one's mind and heart upon Christ and His Gospel of peace, we provide several reading plans designed to cover the entire Bible in a year.

One-Year Plans

Two-Year Plan

CONTENT DISCLAIMER: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