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启示录16章12-16节中,第六碗审判倾倒而出,幼发拉底河干涸,显然是为东方势力入侵以色列做准备,青蛙般的邪灵将地上的君王聚集到以色列的一个山谷,通常被称为哈米吉多顿。使徒约翰在描述第六次审判时这样开头:
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幼发拉底大河上,河水就干了,要给那从东方来的众王预备道路(第 12 节)。
幼发拉底河是伊甸园四条河流之一(创世记 2:10)。幼发拉底河也是上帝应许赐予亚伯拉罕后裔之地(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北部边界(创世记 15:18)。古城巴比伦就位于幼发拉底河畔。
洪水过后, 幼发拉底河仍然是西亚最长、最具活力的河流之一。它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全长约1700英里,蜿蜒流经如今的叙利亚和伊拉克,最终汇入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干涸,为从东方而来的诸王预备道路(第12节)。幼发拉底河干涸可能是上帝的手,就像祂使约旦河干涸,让以色列人渡河一样(约书亚记3:16)。也可能是野兽策划了这一壮举,作为祂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以及上帝暂时赋予祂权柄的延伸(启示录13:7)。
这也可能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表示野兽正在筹备的大规模入侵中,所有阻碍都将清除。由于野兽的王国在属灵上被称为“巴比伦”,碗倾倒在幼发拉底河上,或许象征着野兽王国的商业和交通源头将枯竭(启示录17:5)。
幼发拉底河从古巴比伦城墙下流过。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将河水改道,从城墙下穿过,入侵巴比伦。巴比伦对这种策略毫无防备,一夜之间便陷落,正如但以理书5:30所述。幼发拉底河干涸的景象或许让人回想起古巴比伦陷落前夕发生的事件。既然古巴比伦似乎是兽国的预兆,那么幼发拉底河干涸的景象或许预示着兽国的陷落。正如巴比伦王伯沙撒死于入侵的波斯人之手,兽国也必倾覆(但以理书5:24-31)。
幼发拉底河干涸的景象可能就是所有这些事情的写照。
从上下文来看,东方诸王似乎正穿越此地,准备进军以色列。第14节提到,全能者上帝大日的战争即将来临,全世界的君王将齐聚以色列。万国将聚集在耶斯列谷,即以色列米吉多城附近的山谷,在启示录14:16中被称为哈米吉多顿(Har-Megedon) ,通常被音译为英文“哈米吉多顿”(Armageddon)。由于此次事件造成的大规模破坏,“哈米吉多顿”一词常被用来形容灾难性事件。
一个似乎符合预言经文的模型是,世界各国的军队将在耶斯列谷集结,准备攻打耶路撒冷。古代耶斯列谷的主要城市是米吉多。“哈米吉顿” (Har-Megedon)一词的意思是“米吉多山”。看来,列国的军队将在米吉多附近的耶斯列谷集结,然后一起向耶路撒冷进军,在那里将发生最后的大战,结束这段历史。
当军队抵达耶路撒冷时,他们必将城围困。正如撒迦利亚书14:2所预言的,他们将攻占城的一半。然后,正如启示录19:19-20所预言的,耶稣将再来拯救耶路撒冷,击败所有聚集攻击耶路撒冷的军队,这些军队是由兽和假先知率领的。
正如撒迦利亚书14:4所预言的,耶稣再来时,“他的脚要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这与使徒行传1:11中天使的预言相符,我们可以推测耶稣将驾着云彩从天上回来,就像他离开时一样。从启示录19:14来看,耶稣再来时所乘的云彩似乎是骑着白马的天军。
这些事件符合启示录16:14的描述,即“上帝大日的战争”。按照这个模式,从东方来的诸王只是从全地聚集起来、准备进攻耶路撒冷的一群国家之一。圣经特别提到这群从东方来的诸王,或许是一个预言性的暗示,表明以赛亚书36-37章的事件预示着这场针对以色列的最后战争。
以赛亚书36-37章描述了亚述王西拿基立入侵以色列的情景。他攻占了犹大除耶路撒冷以外的所有设防城市,并围攻耶路撒冷,试图将其攻占(以赛亚书36:1-2)。弥迦书5:5预言,末世“亚述”将入侵以色列。
这或许是一个预言,亚述西拿基立入侵以色列的事件预示着那兽的入侵。这意味着弥迦书5:5中的“亚述”一词,是将这一预示比喻为那兽。上帝将奇迹般地拯救耶路撒冷,使其脱离那兽的围攻,正如祂在犹大王希西家时代拯救耶路撒冷脱离西拿基立一样(以赛亚书37:36-37,启示录19:11-20)。
耶稣已被赋予了统管天地的权柄,这赋予了他不仅作为神,也作为人的统治权。他死而复活后,这权柄才被赋予(马太福音28:18)。正如大卫受膏后曾一度流亡,等候神将扫罗从他的宝座上赶走一样,如今耶稣在天上等候神将撒但从这世界的统治者地位上赶走,并加冕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示录17:14,19:16)。
我们在约翰福音12:31看到耶稣说:“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这表明撒旦在亚当堕落之后被赋予了统治世界的权柄,但当耶稣死后,为世人的罪付出了代价,撒旦就失去了统治权。这与撒母耳记上15:28中的故事类似,撒母耳对扫罗宣告他的国“今日”已被攻破,但大卫真正登上王位还要等上十年二十年。
这符合圣经的模式,即在赐予产业和实际占有产业之间存在延迟。上帝在亚伯拉罕的后裔占领以色列地之前大约四百年就将这地赐给了他们(创世记15:13, 18)。撒旦已经失去了他的国度,但(截至本文撰写之时)还有一段等待的时间,直到耶稣亲自登上地球的王位,完成不可避免的职权变更。就像扫罗一样,撒旦似乎正在奋力争斗,紧紧抓住他的王位不放。但正如扫罗一样,他的努力终将失败。
约翰生动地描述了邪灵势力如何将世界各地的军队聚集到以色列。他写道:
我又看见三个污秽的灵,好像青蛙,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中出来。他们本是鬼魔的灵,施行奇事,出去到普天下众王那里,叫他们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13-14节)
这三个人物-龙、兽和假先知-构成了邪恶的三位一体,试图伪造三位一体的上帝。龙,在启示录12:9中被指为撒但,代表着从起初就与上帝子民争战的古蛇。兽,在启示录13:1-10中被详细描述,是一个被赋予统治地球权柄的假儿子。假先知,在启示录13:11中被引入,其功能类似于虚假的圣灵。他是宗教的代言人,强迫人们崇拜兽。
他们合力传达一种误导人的信息,导致毁灭,与三位一体带来生命的信息截然相反。约翰对三个污秽之灵(如青蛙)的描述(第13节)再次引出了与埃及灾难(出埃及记8:2-7)的联系。在当时的语境中,青蛙遮盖了大地,是对法老刚硬之心的审判。
在这里,青蛙代表着邪灵的影响。圣经中的污灵指的是魔鬼,堕落的天使。启示录16章中的这些污灵从一个领域跳到另一个领域,散播谎言,策划全球叛乱。正如青蛙入侵埃及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样,这些污灵煽动世界各地的领袖聚集起来,在以色列地与主展开一场灾难性的决战。
三个污秽的灵,形状像青蛙,从龙口里出来(13节),表明话语的力量。话语是有力量的,在属灵争战中,欺骗常常通过伪教义来行骗(哥林多后书11:13-14)。这些像青蛙一样的污秽的灵,据说是鬼魔的灵,会行奇事。看来,它们不仅与话语有关,还与奇事有关。
这些话语和神迹的目的是迷惑世上的军队,并召集他们到以色列来对抗上帝的羔羊。耶稣击败这些军队后,那兽和假先知将被活活地扔进火湖里(启示录19:20)。撒但将被扔进属灵的监狱-“无底深渊”,一千年(启示录20:2)。经文明确指出,撒但被扔进无底深渊是为了“使他不能再迷惑列国”,直到他被释放一段时间(启示录20:3)。
这些污秽的灵,也就是魔鬼的灵,行奇事,被差遣去执行撒但的特定目的。它们出去到普天下众王那里,召集他们,在全能者上帝大日(14节)的争战中作战。圣经中多次提到“耶和华的日子”,即上帝要审判全地的日子。但看来,这日子是其中最伟大的一天。
全能者上帝伟大的日子,是这世代的终结。不义将受审判,公义将归回地上(彼得后书3:13)。上帝对大卫和以色列的弥赛亚应许将得以实现,大卫之子主耶稣将坐在宝座上,统治以色列(以西结书43:7)。
经文提到行神迹(第14节),暗示邪灵有能力伪造奇迹-这是启示录13:13-15中假先知使用的伎俩。从摩西对抗法老的术士(出埃及记7:11-12),到耶稣警告要提防行“大神迹奇事”的假基督(马太福音24:24),经文始终表明并非所有神迹都来自上帝。在这里,邪灵的奇事引诱全球统治者进入战场,卷入一场他们看似自以为能够获胜的战争,但最终却导致了他们的垮台。
“普世之王” (第14节)这句话凸显了这场冲突的普遍性。如今,全世界都与全能者发生了冲突。邪灵煽动这些领袖的骄傲和野心,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这场最后的战争表明,任何地上的统治,无论多么强大,都无法与造物主对抗(诗篇2:1-5)。
约翰对全能者上帝大日(第14节)的描述,似乎是旧约中“耶和华的日子”的顶峰。耶和华的日子往往是审判与拯救的时刻(约珥书2:31-32)。正如上帝以大能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并审判迦南人一样,祂将在历史的最后篇章中再次果断行事。那些杀害上帝子民、藐视羔羊的叛逆者和未得救赎的人将被征服,上帝的子民将得救并被安置在地上统治(启示录11:15)。
对于信徒来说,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上帝仍然坐在祂的宝座上,为着祂的救赎目的,精心策划着各种事件,甚至授权叛乱的阴谋。最终,魔鬼试图聚集世界反对祂,这将成为基督得胜启示的平台(启示录 19:11-16)。
在这个故事中,耶稣亲自向信徒发出了及时的警告:
看哪,我来像贼一样。凡警醒、看守衣服,不至于赤身行走,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15节)
这突如其来的感叹提醒读者这封信的核心主题-那些坚持到底、忠心作见证的信徒将获得丰厚的奖赏(启示录 1:3、3:21、21:7)。启示录是写给基督“仆人”的(启示录 1:1)。启示录 1:3 应许信徒,如果他们阅读、聆听并“留意这书上所记的”,就会得到特别的祝福或奖赏。“留意”就是学习并运用其中的教训,将其付诸行动。
主断言祂的到来会像贼一样(15节)。这强调了祂的突然性-祂会出其不意地到来,不留任何时间进行最后一刻的调整。这与耶稣在马太福音24章42-44节中对门徒所说的话相呼应:“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 圣经强调,上帝的子民应该时刻准备好迎接耶稣的再来。为耶稣的再来做好准备,就是忠心地遵行祂的诫命。
我们在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的教导中也看到了这个预备的主题。保罗在那里断言,“毁灭”将临到那些不盼望基督再来的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3)。然而,保罗说,信徒不应该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所击倒:
“弟兄们,你们却不在黑暗里,叫那日子像贼一样临到你们。”
(帖撒罗尼迦前书 5:4)
我们从这些经文中看到一个原则:不被基督的再来所措手不及的方法是活在光明中,而不是活在黑暗中。活在光明中就是顺服基督的诫命。如此,信徒就为祂的再来做好了准备。保罗说,那些热切等候主再来的人将获得极大的奖赏,就是得着“公义的冠冕”(提摩太后书4:8)。
这些经文暗示,活在光明中,行在公义中,就是要时刻预备、警醒,渴望看见主的再来。从马太福音24章,我们也可以明白,时刻预备很重要,而不是试图预测耶稣何时再来。耶稣明确地说过,没有人知道他何时再来(马太福音24:36)。启示录的重点是劝勉信徒,无论遭遇什么境遇,都要坚忍不拔,作忠信的见证人。
启示录的写作目的并非为了回避耶稣在马太福音24:36中的断言:除了天父,没有人知道耶稣再来的时间。它是为了提醒信徒(“仆人”,启示录1:1),坚守忠信的见证,成为得胜者,必得着极大的祝福和奖赏(启示录1:3,3:21)。警醒的呼召进一步强调了“预备就绪”的主题。
在客西马尼园,耶稣恳求祂的门徒“要警醒祷告”(马太福音26:41),免得入了迷惑。祂在这里警告世人,世上充满了邪灵的影响和虚假的迹象。人很容易被迷惑而自满或灰心丧气,但启示录提醒我们,信徒每天忠心地生活是多么重要。人类只有这短暂的尘世经历可以凭着信心去认识,之后就消失了(雅各书4:14)。那些充分利用这段经历、忠心作见证的人,将获得巨大的祝福和远超我们理解能力的奖赏(哥林多前书2:9)。
耶稣宣告,行事忠信、遵行祂诫命的人有福了。祂说: “凡警醒,看守衣服,不至于赤身行走,叫人见他羞耻的人,就有福了。” 祂表达了这一点。如前所述, “看守衣服”(第15节)这个短语象征着属灵的准备就绪。希腊语“makarios”被翻译为“有福”。这个词与通常所说的“登山宝训”(即耶稣登山宝训的第一部分,马太福音5:3-10)中翻译为“有福”的词相同。它带有好运的意思。
纵观圣经,衣服常常象征着公义(以赛亚书 61:10)或圣洁的生活(启示录 3:4-5)。衣服的形象描绘了上帝子民所行的义。赤身露体(15节)象征着羞耻。就像那个又恶又懒的仆人,在主人不在的时候没有忠心做好管家,主人回来后,他得不到任何回报,甚至连负面的回报都没有得到(马太福音 26-30)。赤身露体的羞耻让人想起亚当和夏娃在堕落之后的暴露(创世记 3:7-10)。
信徒蒙召要保持衣着洁净,顺服基督,每日与基督相交。玛拉基书3:2说,上帝是炼金之人的火,漂布之人的碱。信徒唯有忠心顺服,才能在基督的终极审判来临时,避免赤身露体的羞耻(哥林多后书5:10)。忠心的信徒,在人生的试炼中,信心得以精炼,必得胜,得着丰盛的奖赏(雅各书1:2-4, 12,启示录3:21)。
信徒即使经受试炼而不忠,也未得胜,仍会得救,免于与神隔绝,“如同从火里经过一样”(哥林多前书3:15)。信耶稣的人会重生,成为基督里的新造之人(约翰福音3:5, 14-15,哥林多后书5:17)。如果耶稣拒绝了任何一个信祂的儿女,祂就等于拒绝了自己(提摩太后书2:13)。
因此,这些劝诫都不会影响信徒作为神儿女的归属。问题在于信徒是会得着基业的赏赐,还是会失去它(歌罗西书3:23-24)。以扫描绘了因选择世上的享乐而失去基业的场景(希伯来书12:16)。得着基业就是恢复我们最初的计划,与神、自然以及彼此和谐地统治这地(希伯来书2:5-10)。
约翰回到预言叙述中说道:他们把众人聚集到一个地方,希伯来语叫作哈米吉多顿(第 16 节)。
“他们聚集他们”这句话中的“他们”很可能指的是那些出去迷惑列国,叫他们聚集起来,准备在第14节中那场大战的邪灵。“他们”很可能指的是被邪灵欺骗的列国。据说,这大聚集地在希伯来语中是哈米吉顿。值得注意的是,经文说军队聚集在哈米吉顿,但没有说他们在那里作战。正如本节前面所讨论的,似乎最能贴合预言拼图的解释是,列国的军队聚集在这个山谷,准备进攻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似乎是这个时代最后一场大战的战场(撒迦利亚书 14:1-4)。
译者选择音译而非直译希伯来语“Armageddon”或“Har-Meggiddon”,这两个词只是希伯来语到英语的语音转换。Har -Meggiddon的字面意思是“米吉多山”。米吉多是一座古城,位于以色列耶斯列谷的一座山上。
米吉多古遗址已被找到并发掘。 “哈尔-米吉顿”一词在地理上将这一场景定位在米吉多古城附近。由于上下文提到军队集结,经文很可能指的是在米吉多附近的耶斯列谷进行的集结。“耶斯列谷”这个名称是一个古老的名称,至今仍沿用至今。我们在约书亚记17:16中看到了“耶斯列谷”的提及,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
在古代,米吉多是连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条贸易路线-“国王大道”和“海洋之路”-之间的战略要地。这两条主要贸易路线在这一点上非常接近,这使得米吉多对于那些试图向商人收取“通行费”的势力来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因此,纵观历史,米吉多平原上爆发了多场关键战役。有人声称,这是古代世界争夺最激烈的土地;谁控制了米吉多,谁就控制了商业。因此,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势力纷纷来到米吉多,争夺统治权。
如今,在这古老的聚集之地,列国的军队聚集起来,对抗上帝和羔羊。他们想要脱离上帝,统治全地,延续那兽的统治,那兽就是龙的右手,也就是撒但。这场景是为了将上帝第七碗,也是最后一碗愤怒倾倒在地上而准备的。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