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启示录18:21-24中,另一位天使宣告巴比伦将遭受更猛烈的毁灭,因为巴比伦盛满了被杀于地上的圣徒的血。启示录18章的结尾戏剧性地描绘了巴比伦毁灭的最终结局。约翰告诉我们:
随后,一位强壮的天使拿起一块像大磨石一样的石头,扔进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被猛力扔下去,再也找不到了。” (第21节)
磨盘是一块用来磨谷物的巨大圆形石头。它最显著的特点是重量巨大。磨盘一旦被扔进海里,唯一的结果就是沉入海底。这块磨盘尤其沉重,需要一位力大无穷的天使才能把它扔进海里。
在古代,一块沉入海底的磨盘将永远留在那里。它太过沉重,任何潜水员都无法将其打捞上来。这块巨大的磨盘象征着永久的毁灭。因此,这幅景象预示着彻底且不可逆转的毁灭。这块磨盘的坠落必将伴随着巨大的暴力。巴比伦的命运毋庸置疑。如同沉入海底的巨石,巴比伦将永远消失。
耶稣在马太福音 18:6 中也用磨石作比喻:“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
在此,颈上拴着磨石溺亡,是对引诱孩童误入歧途的恰当惩罚。我们在启示录18:13中看到,巴比伦贩卖“奴隶和人命”。贩卖人口的体系中,孩童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并不奇怪。如今,大淫妇巴比伦,如同颈上拴着磨石,被扔进海里,永远毁灭了。
《启示录》中的巴比伦象征着末世的全球经济体系,但其腐败的本质早已被古巴比伦所预示。在《启示录》第18章中,我们看到古巴比伦和未来的巴比伦都具有同样的骄傲和压迫的精神。古巴比伦因神的审判而灭亡,未来的巴比伦也将如此:它将不复存在。
最终,古巴比伦彻底毁灭,再也没有重建过。这座古城的遗址至今仍是一片废墟。正如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巴比伦的命运:
“巴比伦将变成一堆废墟,豺狼出没,成为令人恐惧和嘶嘶作响的对象,无人居住。”
(耶利米书 51:37)
未来的巴比伦也将如此,它将被彻底毁灭。
第22节进一步阐述了将会消亡的活动类别。约翰补充道:
你们中间再也听不到弹琴的、吹笛的、吹号的、弹琴的、吹号的,你们中间再也听不到任何工匠的声音,你们中间再也听不到磨坊的声音(第22节)。
竖琴、长笛和号角在古代世界为人们带来娱乐和庆典。这类音乐是古代文化活力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种庆典和娱乐似乎即将终结。或许,兽和他的十个同伙如此憎恨淫妇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世间存在着一些能带来人类幸福的事物(启示录17:16)。这些事物也将被兽摧毁。
曾经,各行各业的工匠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蓬勃发展,但如今他们都已消失殆尽;由于商业巴比伦的彻底衰败,任何工匠都难觅踪迹。磨坊的轰鸣声曾代表着人们每日制作面包的活动。这是生命和商业延续的最基本标志。如今,就连这种日常活动也似乎停止了。
磨坊的停止或许标志着正常日常生活的终结。或许这头野兽已经消灭了所有商业活动,以便将所有精力集中在他似乎执迷不悟的目标上:与羔羊交战并将其击败。或许他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活动和人类娱乐带来的快乐,都会分散他与上帝开战的狂热注意力。
昔日的欢宴狂欢如今已成空虚。唯一留存的,唯有旷日持久的战争。或许随着经济活动的崩溃,所有的生产和努力都只为战争而奔波。我们将在下一章看到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
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提醒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依赖于上帝的维系之手。正如保罗所说,“万物都靠他[耶稣]而立”(歌罗西书 1:17)。没有耶稣,万物都会分崩离析。我们每天祷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马太福音 6:11)时,也能时刻谨记这一点。
在第23节中,黑暗的意象取代了任何光明的痕迹;天使继续宣告说:
你们中间不再有灯光照耀,不再有新郎和新娘的声音;因为你们的商人是世上的伟人,万国都被你们的巫术迷惑了。 (第23节)
在古代,油灯是日落后室内照明的主要来源,家中灯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就表明城镇有人居住。商业中心巴比伦如今已不见踪影,空无一人,一片荒芜。曾经繁荣的贸易和商业模式已经消亡。
此外,第23节提到巴比伦不再听见新郎新娘的声音,似乎预示着欢乐庆典的终结。婚礼象征着新的开始和集体欢庆,也是新家庭的开始。巴比伦似乎既没有婚礼,也没有新家庭。兽憎恨家庭也合情合理,因为兽属于撒旦(龙),而家庭体现了上帝的形象。既然撒旦是上帝的仇敌,他自然会竭力抵挡一切属神的事物。
巴比伦的疆域内,婚姻等正常生活活动曾经繁荣昌盛,如今却似乎都消融于永恒的黑暗之中。这或许部分原因在于降临于世的各种灾难。以下是《启示录》中对这些灾难的描述:
到那时,地球人口似乎将下降到耶稣所说的“大灾难”时期(马太福音 24:13)开始之前的一半以下。
对这场大审判的最终解释是,万国都被你的邪术迷惑了(第23节) 。我们被告知,巴比伦城被邪灵占据并充满邪灵(启示录18:2)。看来,撒旦将占据并主宰未来的巴比伦城。我们知道,撒旦的本性就是欺骗。耶稣说他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翰福音8:44)。
然而,如今撒旦的主要工具——那头兽——却成了上帝毁灭巴比伦的工具。部分原因是列国受了欺骗。撒旦吞噬自己的子民并不奇怪;他如同伺机而动的狮子,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 5:8)。这里再次提到列国,表明巴比伦和那淫妇象征着全球经济。
希腊语中译为“巫术”的词是“pharmakeia”。它可以指神秘主义实践,这种实践通常利用药物引发的巫术或改变心智的手段。它也可能仅仅指吸毒。人类滥用药物是为了制造一种能够控制环境和境况的错觉。这样做,他们徒劳地试图逃避现实和责任。上帝在祂的创造中设定的因果律是任何逃避尝试都无法撼动的。
然而,这段文字似乎将巴比伦巫术造成的欺骗与那些曾经是世间显赫人物的商人联系起来。文中暗示,这些商人是通过巫术积累了巨额财富。这可能意味着很多事情。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商人所哀悼的商业体系剥削而非服务于民。
这使它变得不公正。所谓“公正”,是指它符合恰当的标准。上帝创造万物的设计是为了和谐与互惠。撒旦的伪造是一个强者剥削弱者的体系。巴比伦贩卖“奴隶和人命”以及其他种种罪恶,表明它并非一个符合上帝设计的体系(启示录18:13)。
最后,第24节阐明了上帝审判巴比伦的核心原因:
在她里面发现了先知、圣徒和所有在地上被杀之人的血(第24节)。
这份声明不仅限于经济腐败,还强调了巴比伦在迫害和杀害上帝信徒方面所扮演的直接角色。
我们可以推断,禁止信徒买卖是兽与商人合谋的结果(启示录 13:17)。因此,商业体系完全助长了上帝子民的死亡,这些人既包括那些传讲真理的人(先知),也包括那些因忠实作见证而被杀害的人(圣徒)。
但第24节继续将商贩们描绘成杀害地上所有被杀之人的同谋。显然,并非只有敬拜上帝的人会死于兽之手,因为“地上所有被杀之人”这句话也加在了先知和圣徒的血之上。显然,商业体系助长了兽的杀戮。
纵观历史,压迫性的帝国残害无辜,他们不仅迫害先知——那些传达上帝圣言的人,也迫害普通的信徒,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圣徒。除了约翰以外,所有的使徒都殉道而死,而约翰则因其忠实的见证而被流放(启示录 1:9)。
约翰在本章中的异象与启示录6:9-11的早期场景遥相呼应,殉道者的灵魂在那里呼求神的公义。巴比伦参与不公和暴力并非孤立或偶然,而是其体制本身固有的弊端。巴比伦与兽的势力结盟(启示录17:3-6),营造了一种敌视福音和神子民的环境。最终的审判表明,神没有忘记那些为见证而死之人的恳求。
巴比伦的灭亡体现了上帝为祂的忠实信徒伸冤的承诺,也让历代受迫害的信徒们确信,当他们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正义必将得到伸张(启示录 6:11)。
虽然圣徒在暴政统治下可能遭受迫害,甚至死亡,但主最终会伸张正义。耶稣在马太福音10:28中肯定地说,我们不必惧怕那些能杀身体却不能伤灵魂的人。事实上,《启示录》的全部信息都强调羔羊的胜利是必然的,一切邪恶势力,无论多么强大,都将被击败。
《启示录》的主要信息是劝勉信徒要忠心作见证,不要害怕被拒绝、失去或死亡,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上帝希望我们通过忠心所拥有的巨大祝福和奖赏(启示录 1:3,3:21,21:7)。
经许可使用 TheBibleSays.com.
您可以在此处访问原始文章。
The Blue Letter Bible ministry and the BLB Institute hold to the historical, conservative Christian faith, which includes a firm belief in the inerrancy of Scripture. Since the text and audio content provided by BLB represent a range of evangelical traditions, all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veyed in the resource materials are not necessarily affirmed, in total, by this ministry.
Loading
Loading
| Interlinear |
| Bibles |
| Cross-Refs |
| Commentaries |
| Dictionaries |
| Miscellaneous |